从听清到听懂

朱凡石课程 2024-03-14 19:30:08

从听清到听懂

(原创:朱凡石)

①凡事都有一个正确的操作程序流程,英语习得也不例外。从整体程序流程来看,听说读写依次推进,语音决定文字,听决定说,读决定写;输入决定输出,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从底层逻辑来看,听的上限决定说读写的上限。

②从听力来看,无非听语音与懂语音。先解决听的问题,再解决懂的问题。所谓听懂是听清语音而懂语音所指的本质意义,而不是边听英语语音边想英语文字边翻译成中文而懂。好比以手指月,语音为手,意义为天上挂着的真实的月亮,而不是其它什么文字符号。

③解决听语音本身问题。通俗讲就是听清听熟跟读复述。从语音认知流程来看,依次是语音感知识别、统计加工、编码记忆、刻录存储、检索解码。从语言生理来看,不断刺激、激活、长出英语语音神经连接,达到肌肉记忆式的条件反射。整个语音过程,惟有语音,不求甚解,不想文字,不搞翻译,不去分析,狂心顿歇,心如止水,用心若镜,只是正念静心纯听,如实观照,精微觉知,如其所是,英语语音原本是什么样子,就听成什么样子,不增不减,完完整整,不失真,不变形。

④解决懂语音问题。无论什么语言,都是用语音承载意义。同一个意义,既可以依附于汉语语音,也可以依附于英语语音。要学会把意义从语音中分离出来独立出来,孤芳自赏。简单讲,意义可以直接转化为画面感受,寓于场景之内,寄于体验之中。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感同身受,心领神会,觉察体悟。至此,将听清的语音与语音所指的画面感受直接匹配对应起来,绝不允许依赖文字、翻译等第三方,音意直接链接,不断强化巩固内化这种链接,直至生成音意匹配神经连接网络,音意之间形成肌肉记忆式条件反射。一听到语音,立即激活其相对应的画面感受等本质意义。如果音意链接不牢固,音意之间就会出现弱联、失联、短路、错联等故障。

⑤横亘在英语听力面前的最大障碍是母语(即汉语)过滤封印效应,也就是说隔汉语之靴搔英语之痒,在汉语雾里看英语之花。我们习以为常,自觉不自觉地使用汉语语音模式过滤网来感知加工英语语音,导致英语语音表征被扭曲变形,或被同化为与汉语相似的语音,或被过滤遮蔽,往往听得模糊不清、残缺不全,甚至听而不闻。英语语音的频率、音高、音强、音长、音质、重音、语调、重音计时节奏、韵律等,尤其是重音、弱音、语调、节奏的感知对我们比较困难,英语的延绵不断、轻重缓急、低沉浑厚、细腻精致的流水般的语音流与汉语的个个成实、抑扬顿挫、清脆高亢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语音流存在很大的差异。

⑥我们总是带着母语(即汉语)认知经验框架来理解英语语意,善于取象比类、类比隐喻、对举互文、辩证中庸、心领神会;而不善于分析分类,不善于从具象中抽象出本质,不善于演绎逻辑,不善于非此即彼的二分法,不善于焦点透视、线性分层等等,而这些都是不同于汉语的英语语意认知参数。

⑦没有输入的英语学习缺乏源头活水,没有输出的英语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英语学习是有意义的声音的有效足量刺激,依赖的是重塑英语语音神经,练出英语语音肌肉记忆,生成英语音意神经连接,而不是文字、翻译、语法、规则、分析等大脑记忆。

⑧语音是文字的底层逻辑,音意匹配是音形匹配和形意匹配的底层逻辑,听懂是说读写的底层逻辑,听清是听懂的底层逻辑。只有听清,英语语音才能被听觉器官感知识别,英语语音才能被大脑编码加工、刻录存储,才能不断刺激、激活、长出英语语音神经。

⑨英语语音感知识别是第一关,我们往往听不清、记不住、说不准。听清这一关确实较难,尤其成年人往往用汉语之耳听英语之音,耳朵好像生了锈,听觉感知不够灵敏,反应不过来。我们所听到的英语语音并不是英语语音原本的样子。

⑩多听就能听清英语语音吗?多听就能感知识别出来英语语音细致精微的听觉表征吗?多听就能精准精密精细精微地编码加工记忆储存英语语音吗?显然要想听清必须多听,多听仅仅是听清的必要条件。听清建立在多听的条件之上,还要克服母语(汉语)过滤磁化封印效应,完整准确全面认知英语语音表征,保持对英语语音的正念觉知状态,增强对英语语音感知的灵敏度、分辨率、清晰度、适应性。

也就是说想方设法提高对英语语音高精密高灵敏的感知加工能力,这不仅仅是多听就能做到的,需要认真细致地下大功夫,当然如果连多听都做不到,其它就更不用提了。做不到这些,我们可能长期处于听不清、记不住、说不准的状态,表面上看起来很努力的样子,实则仍然听得模糊不清、残缺不全,原地踏步。连听清跟读都搞不定,所谓的听懂只不过是依赖文字与翻译第三方的假听假懂而已。

0 阅读:0
朱凡石课程

朱凡石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