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手术,介入治疗后,肿瘤缩小!

武哥的备忘录 2024-09-08 18:26:54

面对9.8厘米的肿瘤,手术不再是最佳选择,患者能否在介入治疗中重获新生?”

初诊:发现巨大的原发性肝癌

这位患者在我们的医院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最初的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位于右肝,尺寸惊人——9.8*8.2*8.5厘米,约683立方厘米,相当于一个网球大小。

虽然肿瘤没有肝内转移灶,但它已经侵犯了门静脉的右支,并形成了瘤栓。这种情况提示可能存在小的亚临床转移灶。

因此,外科手术并不是最佳选择,手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极高,特别是患者还伴有肝硬化背景,进行大范围肝切除后很可能导致肝衰竭。经过与患者的详细讨论后,我们决定采取介入治疗,而不是手术切除。

第一次介入治疗:精准缩小肿瘤

第一次介入治疗前,患者的CT显示肿瘤大小为9.88.28.5厘米,相当于683立方厘米的体积。在进行介入治疗后,复查发现肿瘤明显缩小,变成了5.86.35.3厘米,仅剩下193立方厘米,相当于肿瘤体积缩小到原来的28%,治疗效果显著。

介入治疗的原理是通过精准选取肿瘤供血的血管,灌注抗肿瘤药物和栓塞剂,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使肿瘤缺血、缩小。这种方法不仅有效控制了肿瘤的发展,还减少了手术的风险,并保护了患者的肝功能。

超选血管:精准技术的关键

在进行介入治疗时,技术的关键在于超选血管。患者的胆囊血管靠近肿瘤供血动脉,如果药物误入胆囊动脉,可能引发胆囊炎,甚至胆囊坏死。

我们使用了高精度的导管,能够灵活转弯,精准地进入肿瘤供血的血管。这样不仅成功栓塞了肿瘤的血管,还有效保护了患者的胆囊和健康的肝组织,避免了术后腹痛等并发症。

有些患者在其他医院接受介入治疗后,常常出现腹痛,原因可能是超选不够精准,导致药物和栓塞剂误入了胆囊。而我们在超选过程中,不仅需要技术过硬,导管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导管必须足够细、柔软,以便在复杂的血管中顺利完成操作。

进一步治疗:精准杀灭肿瘤

在这次介入治疗中,我们通过腹腔干发出的肝动脉分支,进一步精准地选择了供血肿瘤的血管。这个供血来自肝右动脉的后上支和前下支,这些血管为肿瘤输送了营养,而我们通过导管精准进入这些血管,成功将抗肿瘤药物和栓塞剂注入其中。

栓塞剂中使用了碘化油,这种物质携带抗肿瘤药物,可以在肿瘤内沉积,并持续释放药效,达到长期杀灭肿瘤细胞的效果。

碘化油通过血管如小蝌蚪般流入肿瘤,沉积在肿瘤组织中,持续释放药物。这样不仅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还能保持较长的药效时间,使肿瘤在未来几天或几周内继续缩小。

精准治疗,保护患者的肝功能

介入治疗不仅是对肿瘤的精准打击,更是对患者整体健康的保护。对于患有肝硬化的患者来说,保持肝功能的稳定尤为重要。

过度损伤肝组织可能导致肝硬化加重,引发腹水、黄疸、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在这位患者的治疗中,我们通过精准介入,不仅成功缩小了肿瘤,还保护了患者的胆囊和肝脏功能,使她避免了这些严重并发症。

介入治疗为晚期肝癌带来希望

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介入治疗通过精准的血管选择和药物灌注,成功缩小肿瘤,保护肝脏功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这一技术的应用,这位原本面临巨大手术风险的患者,成功缩小了肿瘤,延长了生命,并为她未来的治疗带来了更多可能。

在未来的治疗中,我们将继续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利用介入治疗的优势,为更多肝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若您有肿瘤相关的问题,请点我的头像、关注、私信;顺便邮CT等相关报告过来,以便我更全面、详细的和你沟通!!!祝所有患者早日康复!希望天下无癌!

2 阅读:419
武哥的备忘录

武哥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