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2》在内地上映并非一刀未剪。
而是删除了华金·菲尼克斯和Lady Gaga在监狱的巫山云雨,前后片段的衔接有明显的不连贯。
不过,这个小插曲无伤大雅,不影响剧情发展。
《小丑2》的故事很简单,从疯人院到法庭,跳跳舞唱唱歌扯扯闲篇,然后就结束了,平铺直叙,流水账一般。
不像前作,采用积累式叙事,情绪有个高低起伏的过程,因此小丑的魅力可以从戏内延续到戏外,让情绪有的放矢。
但《小丑2》摒弃了这种叙事方式,全程如白开水,寡淡无味,甚至在最后一幕当你以为要大爆发时居然反高潮,煽动性彻底消失,开始是一条直线,完结还是同一条直线,心率没有波动,太过平淡。
《小丑1》是造神,按照类型片的解法,《小丑2》应该是神爱世人,掀起革命,变成跟蝙蝠侠旗鼓相当的领袖。
但导演选择了毁神,明确的告诉观众放弃幻想,亚瑟就是个被生活逼入绝境的普通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小丑。
倒不是不能这样拆解小丑,可导演接下来添加的情节让探究小丑的一体二心变的没有意义,直截了当的明示亚瑟成为小丑是一场意外。
他的个人行为被众人裹挟成了神,其实他什么也不是,只是个缺爱的精神疾病患者,还是一个恋爱脑,既否定了《小丑1》,还顺带踩了小丑几脚。
相当于当孩子们坚信光时,你当面说这世界没有奥特曼,神的传说一下子化为乌有,预期与现实的落差太大,大失所望随之而来。
最关键的是絮絮叨叨半天来分析小丑的自我认知与陨落,想让人们不要只关注小丑也在意一下被忽略的亚瑟。
可说来说去依然是亚瑟有没有人格分裂,双面人生态度的主旨并没有涉及多少,作为载体的文本也无聊透顶,难以支撑观众产生更多思考。
这是因为《小丑2》变成了托德·菲利普斯和华金·菲尼克斯联手以百老汇音乐剧的形式为华金搞的一场个人崇拜,大家都在陪他自恋,影片的主角不再是小丑,而是演员本人。
这样一来,《小丑2》便成了华金的私人专属,不是大众喜爱。
他想要大于小丑,忘了相辅相成,哪怕临了眼看进度条撑不住了赶紧甩了句假大空的警世恒言来生硬的拔高也无济于事。
实际上剧情一半在对第一部无效拉片,一半在粉随正主一起疯,结局强行上价值观,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有人正在年轻。
对于观众来说,与其昏昏欲睡不如看完开头动画就起身离开,这几分钟是电影最精彩、最精华的部分,毕竟剩下的两个多小时都是对动画的拙劣放大。
导演似乎没搞清楚,如果《小丑1》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失意、备受欺压、精神错乱的城市病人,那它很难有超10亿美元的票房。
观众们之所以捧场,是因为那个病人是Joker,华金演技的加成并不能将小丑这个符号取而代之,可托德·菲利普斯却活生生的砸掉了这块金字招牌。
有这份不借助IP的傲骨值得敬佩,但《小丑2》的质量,导演对小丑拥趸的冒犯却没能配得上自己的艺术原则,反倒给观众添堵。
类似于《乐高蝙蝠侠大电影》里小丑问蝙蝠侠“想想谁是你一生的宿敌?”蝙蝠侠回答“超人”一样,结果倒是震惊了观众,可成片却大打折扣了。
换句话说,能力没匹配上自己的野心,想法是好的,落地没执行好。
片中的小丑成了弱者,不再是那个混乱管理者,与蝙蝠侠斗的有来有往的魅力反派,发泄也仅靠颅内臆想小剧场,致使小丑的人设轰然倒塌。
真正的主角反而是哈莉·奎因,主线是她作为大粉希望偶像继续抽象,但偶像伏法认罪,塌房后粉转路,路转黑,崇拜之情荡然无存。
以至于《小丑2》给人一种为了展示Lady Gaga的歌舞技能而拍的观感,否则无法解释堪比印度歌舞片的设计,一言不合就歌舞,对整体的流畅性而言犹如注水般的存在,有些歌舞简直突兀,没必要,十分煎熬。
画蛇添足的类型变化,没打算拍给观众看的闭门造车让《小丑2:双重妄想》极其割裂。
若是将Lady Gaga的戏份单独提出来便是哥谭版《爱乐之城》,但更吊诡的是,删掉Lady Gaga这条线也不影响亚瑟故事线的完整性。
说白了,《小丑2》像是把两部电影随意拼凑在一起,导演也不管是否贴合就胡乱剪辑一番,让本该在颁奖季大杀四方的片子沦为了四不像。
扑街就是它最真实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