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两期间国家部委“三农”主管部门的专家说:“现在乡村振兴不振兴,不光看农民的腰包鼓不鼓,还要看乡风好不好”。这一观点,从全面、深远的视角——乡村振兴的评价体系不应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乡风文明的建设同样至关重要。衡量乡村振兴不振兴,不看农民的腰包鼓不鼓,那要看什么呢?

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直接体现。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当农民的收入稳步增加,腰包日渐鼓起来,这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更是整个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这样的变化,无疑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乡村振兴的内涵远不止于此。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乡风文明,不仅仅是指农村地区的道德风尚、文化习俗等精神层面的提升,更涵盖了农村生态环境、公共设施、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改善。一个乡风文明的乡村,应当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公共设施完善、社会治理有效、人际关系和谐的地方,这样的乡村,才能真正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宣传教育、榜样引领等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诚信友善、勤劳节俭、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其次,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如地方民族文化广场、体育设施等,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自发组织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民俗节庆等,激发农村文化的内生动力,展现农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再者,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水、气、土壤等环境质量,保护农村生物多样性,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此外,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最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保障农民经济权益的同时,注重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等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经济、文化、生态、治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协同推进。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固然重要,但乡风文明的建设同样不可或缺。只有当农村经济繁荣与乡风文明并进,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全面胜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政府、社会、农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让广大农村地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