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言有女万事吉不需要靠别人的婆婆,20年后又找上儿子家要求养老

灭时师姐 2024-04-10 02:22:52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很多人眼里,于桂珍遇到了好婆家。

于桂珍家五个兄弟姐妹,她是老四。

那会,哥哥姐姐都成家了还到城里工作安家,只有她因为脸上眼角有疤,和弟弟老五没房子,所以都还没成家。

为了给弟弟盖房子,大家都很努力赚钱,尤其是于桂珍,如果一直说不到人家出嫁,父母早逝的她可能要待在弟弟家过好长一段日子。

和老公的结合源于相亲,那时候,弟弟已经盖好房子结婚了,而弟媳并不喜欢她,看上去是一直托媒帮她找人出嫁,其实就是想赶她走。

于桂珍自己也很想出嫁,不寄住在弟弟家。所以,她还是很感激弟媳能帮她的忙找人家。也因此,后来,她和弟媳也成了无话不讲的形似闺蜜的伙伴。不住在一起,关系也是非常好的。

弟媳帮她托到的媒,是另外一个镇下的村子里的人家,公婆尚在,男人单身年纪比于桂珍大八岁,有个还没出嫁的妹妹,没有不良嗜好,除了家里挺穷。因为穷,所以讨不到老婆。

男人是跟着村子里的老木匠做学徒的,一直都还没出师。公婆想让他先成家,所以就托了个媒,相中了于桂珍。

尽管于桂珍脸上有个疤,但是这个男人看着并不嫌弃她,婚后对她还是不错的。

公公人不错,话少,讲理,是个老农民,种一些菜养一些鸡拿到镇上卖。

婆婆给公公打个帮手,小姑刚从中专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在家待业,玩。

结婚后,男人就马上谋到一份好差事。一个镇上的装修队找到他,想他加入到队伍里专门做木工,是个硬活啊,唯一不好的是。装修队去哪开工,他就得随着走。

家里穷啊,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为了以后能过得好,只要能谋求好的发展,他还是很愿意的,和于桂珍一商量,立马就去入队了。

男人因为结婚了马上就给他这个十几二十年学徒生涯的人带来了一次人生事业机遇的转变,从此把于桂珍当做了宝贝,一心对她马首是瞻,说一不二。

公公是赞成的,男人啊,应该有担当,挣大钱护妻儿。婆婆就不赞成了,意味着家里少了一个男人干活,多了一个吃闲饭的。这件事上,没少私下里唠叨于桂珍,在婆婆眼里,是于桂珍怂恿男人出去谋生的。

婆婆是一婚嫁给了当时死了老婆的公公,小姑是婆婆亲生的,男人是原配生的。

男人在镇上干活的时候,基本上天天都能回家。有时候加班加点,就会一个星期回一次。

结婚一年半,他们就生了一个女儿。

那会于桂珍在镇上的店里帮忙做事,工作挺稳定的,偶尔下班后还能和老公一起回家,但是生女儿前,因为婆婆说什么都不愿意带,男人也没办法说服,最后只能请公公帮忙带了。

没成想,公公在一次上山做工,帮一些老板摘果子的时候,从树上摔下来,人没了。赔了三万块钱,婆婆自己拿了,一点都不愿意分给于桂珍他们。

公公没了,女儿到镇上上学也没人带了,刚好于桂珍又怀上了,男人让她在家带孩子,别去上班了。

等到于桂珍的二胎儿子呱呱落地,男人却在城里跟着装修队打工。

她一个人既要接送女儿上小学,又要照顾小的儿子,婆婆是一点忙都不愿意帮。就连让婆婆帮忙煮个饭,都说得好难听,I不是于桂珍的亲婆婆,没义务,自己有亲女儿,不指望他们以后给养老,要不就自己找娘家人帮忙吧。

小姑一直闲散在家,工作换了又辞,辞了又换,没有一份能干得过三个月。

经常问哥哥给打钱花,男人要求小姑帮于桂珍的忙。

钱拿了,忙却没有,真的把于桂珍气坏了,却又无可奈何。

儿子身体差,月子期间总是半夜就哭,每每如此都是抱着,或者背着,等不哭了放到床上又哭了,婆婆还过来房间嚷嚷吵到他们睡觉了。儿子偶尔肚子痛,她还要背着儿子,拉上女儿,半夜三更去找在镇上开了店的弟弟开他们家的拖拉机,帮忙送他们出城去医院。

婆婆和小姑一点都没关心过,每次喊他们帮忙带一下女儿,他们都不愿意,说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还经常嫌弃他们母子太吵,扰梦。

都说月子坐不好,以后老了身体会很差。

这时候,娘家弟媳主动说反正他们家也有差不多大的孩子,可以接于桂珍的女儿到家里帮她照顾,一起做伴,她真的打内心的感谢弟媳。

小姑人品一般,嘴毒,出去镇上和城里上班,谈了好几次恋爱都被人吃了又抛弃。

在那个时候,乡下村子,这种女孩子,基本没人愿意娶。

后来,在城里打工认识了一个男孩子,腿有些瘸,脸上还有一道从额头斜到左下巴的刀疤,听说是以前当小混混得罪人腿被打的脸被劈的,幸好转型后学了门剪发的技术,现在也过上安稳的日子,就是没人愿意嫁。这不,遇上恋爱脑的小姑,爱得死去活来的。

两人结婚后,姑爷在城里没房子,但是却愿意跟着小姑回到了镇上,开了一间小发廊,住进了于桂珍婆家。

婆婆对这个女婿真的超级好,为了支持女儿和女婿的事业,拿出了公公的赔偿金给他们开店。

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婆婆就话里话外的,让于桂珍不要乱“电”人,要知道廉耻。把于桂珍说的是一愣一愣的。

后来弟媳问她,镇上都在传,于桂珍嫉妒小姑嫁得好,而嫂嫂男人经常不在家,所以对姑爷有那个意思。

把于桂珍气得不行,跑到小姑姑爷的发廊,站在门口,泼辣了一回,骂足半个小时。小姑也不是好惹的,听不下去了,跑到门口和于桂珍打了一架,可把镇上的人都看乐了。

晚上男人打给于桂珍,告诉她,哪怕全天下都觉得于桂珍喜欢姑爷,但是男人相信她没有,她是最守妇道的。

如果婆婆不提出分家这个事,于桂珍永远都想不到,说她喜欢姑爷,只是一个借口。

姑嫂打架太厉害了,所以婆婆提出,长此以往,他们不适合一起住,生怕于桂珍红杏出墙,对小姑婚姻不利,所以要分家。

这一下,可把于桂珍震蒙圈了。难道按照农村习俗,家里的,不都是自己老公的吗??有女儿什么事?还分家?家里就一个儿子啊!

这事严重了,她马上让老公在外地回来。哪怕他回家了。婆婆也不松口,就是要分家,女儿不是自己的孩子了!?出嫁就不是自己孩子了?按农村习俗?都是新时代了。

男人说,地也好,房也罢,都是我爷爷的,爷爷给我父亲,父亲给我,很正常。村里也没有给女儿姑爷一说。

婆婆说她还没死呢,你们就仗着农村习俗来欺负人,她既然能成为继母,那女儿也是家里的孩子,理应也有她的一份。

还找来了村长,说明了女婿是入赘的,要求分割。村长啥也没说,家事不好插手。

婆婆天天坐在门口,敞开大嗓门,不停唠叨说着这些事。

男人请一天假就得扣钱。这都一个星期了,事还没解决。

想着也是自家人,就同意了和妹妹分吧。

怎么知道,婆婆的分法,再次让于桂珍无法接受!

男人的祖上留到公公的手里,有一大两小的菜地,一个鱼塘,一间和村里族内堂伯父等三户人共有的祖屋,也就是四分之一的房子,一间公公后来新盖的两层半小别墅,就是现在住的房子。

婆婆自己要了一块大的菜地,分给了他们一块荒地,和小姑分到的一样小。

鱼塘婆婆占了,祖屋给了于桂珍夫妻,小别墅给了小姑。

婆婆说以后是小姑姑爷给养老,因为她才是亲生的,不需要用到继儿子来养老,也不稀罕。

这也太不公平了吧,不就等同于,儿子才是嫁出去的??

于桂珍还想争个是非对错,却被男人拦住了。算了吧。

第三天,于桂珍收拾了自己带不走的一些物品堆放到四分之一的祖屋锁着,把荒地租给了堂伯父家种菜,带着两个孩子跟着老公到了城里租房子住。

那时候,弟弟已经带着弟媳和父母住在城里了,他们在那边开了一家商店。

到了城里,这里有了娘家人,大哥大姐和弟弟父母得帮衬,哪怕男人经常都会出省做装修项目,一去好长时间才回来,于桂珍一人带着两个孩子的生活,也比从前好过了许多。

从此也和婆家断了来往。

这一跃二十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也顺利找到了好的工作,女儿也有了男朋友在谈婚论嫁。

于桂珍自己开了一家小商店当老板娘,男人还在外头做装修,已经是一名包工头了。

通过夫妻的同心协力,早几年也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终于不用因为租房子搬来搬去了。

这时,婆婆突然就找上门拉,多年不见,她老了很多,已经没有了当年那种意气风发,能随时把你打趴下的劲头。

说着说着,婆婆就哭了。

原来这二十年,婆婆过得并不好。

自从分家后,小姑就把大菜地和小菜地,还有鱼塘,都承包给了别人,自己收租金。一分钱都没有给过自己妈。婆婆觉得他们日子苦,没有就没有吧。

谁曾想,后来那些菜地和鱼塘都直接卖掉了,说要和别人合伙在城里投资开一家发廊,却被骗得一分钱不剩,后来姑爷盘算着债务的事情,为了不拖累小姑,商量要假离婚,去民政局办了手续。

怎么知道的假离婚竟成了真离婚。

小姑也不知道怎么的,就联系不上姑爷了,最要紧的是,当时投资合同签的是她的名字,离婚后,姑爷什么责任都没有了,小姑却欠了一屁股的债,天天家里都来人追债,砸东西,半夜放小动物吓他们母女俩,最后只能把小别墅抵押掉还债。

现在,小别墅已经不知道转了多少手,被包装成一家乡野民宿,这个家再也回不去了。

小姑到城里找姑爷问个明白,却找不到姑爷的踪迹,她从来就没有见过自己的公婆,托人帮忙,最后找到了,猛然发现,瘸子竟然有个没有登记在册的老婆,一直在伺候瘸子的父母,还有一个儿子。瘸子的家人也很想找到瘸子。二十多年了,未曾再见过。

后来婆婆听说,小姑不知怎么的,找了个关系把自己卖给了香港同胞做填房,不回来了,也联系不上她。

婆婆老了,干啥也干不了,农村住不了,女儿靠不了,到亲戚朋友家住过好些天,差不多年龄的人,老的老,死的死,年轻的又不认识她,也不会收留她太久。

在别人的嫌弃里,她也不好意思住下去,只能走人。风餐露宿的熬过一段时间。

她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个继子。说不定,也算一个依靠。所以就来了。

婆婆是一边哭,一边说,数次哽咽。还提到过那些对夫妻俩不公平的事,千万个乞求原谅。

对于婆婆,于桂珍是没有任何感觉了,因为难过的日子已经熬过去,现在的她,过得很好。如果把她当成是一个陌生老太太,那么,婆婆的经历,确实很悲惨。

回忆起从前的种种,母女屡次和她的打斗,都是她处在下风,牙齿也被打掉过几次,她内心并不愿意和婆婆住,因为她怕自己忍不住,会报复。

听完了婆婆的故事,她并没有发表任何的言论,婆婆对她来讲,只是一个陌生人,也不是亲婆婆。

说不耿耿于怀,算不上;说宽容,她也没有这么大度,毕竟当时欺负小夫妻时说的那句:靠女儿,指望不上你们,也不稀罕。狠狠地把他们的心扎痛了。

男人才是这场分家斗里,被害得最惨的一个,那么,也由他来决定,婆婆应该如何安置吧。

男人在经过几天反复的思量里,毅然还是选择了承担起对母亲的赡养。

男人和于桂珍说,虽然是继母,但是在亲母离去后,的确是继母承担起了他整个童年青年乃至中年的照顾之恩,而且于桂珍也是继母相中让他娶回家的,没有继母独特的眼光,他就没有这么好的妻子。再说继母对自己父亲还是很好的,陪伴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是一个好妻子。继母对亲生女儿的扶持爱护和谋划,也是人之常情了。

他后续的安排,更让于桂珍心安。

他拿了一笔钱,把租给堂伯父家种菜的菜地收了回来,申请盖了两层小楼房,一楼给继母住,二楼是他们夫妻以后养老的,孩子们偶尔回去也有落脚。还请了堂伯父家在农村生活的儿媳帮忙照看继母。

每周,于桂珍夫妻就会回村里和继母生活两天,偶尔也会接婆婆到城里住两天。

婆婆身体好起来了,也会像从前公公一样。种一些菜养一些鸡,自己吃,给于桂珍他们家,余下的带到镇上去卖。

今年于桂珍的女儿出嫁,婆婆把平时省吃俭用的钱给孙女买了一只细细的金手镯。

0 阅读:0

灭时师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