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祠的传说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9-07 00:48:30

社甫草堂自南大门走进之后,经过“草堂影壁”前行几十米,就可看见一处院落,门额上写着“浣花祠”,其实祠堂另有其主。

据《旧唐书》《新唐书》记载,说是有一位姓任的姑娘,在浣花溪边,替一个全身长满獭疮的和尚洗了一件脏兮兮的袈裟,于是溪水里就长出了一朵朵莲花。这位姑娘长大后,被当时镇守西川的节度使崔宁纳为小妾。大历三年(768年),崔宁奉旨入京,留下其弟崔宽守城。沪州刺史杨子琳趁机发动叛乱,率精兵数千趁着成都守备力量空虚,攻占了成都。崔宽力不能敌。千钧一发之际,任氏拿出家财十万,招募死士上千人,然后亲自披挂上阵,率领部队向杨子琳发起进攻。她的英勇举动吓住了叛军,再加上城里粮草匮乏,叛军弃城而逃。由于任氏保卫成都有功,因此被朝廷封为“冀国夫人”。虽然在两唐书里都没有关于任氏受封“冀国”的记载,但唐代诗人岑参的伏诗《冀国夫人歌词七首》,里面有记载其事。而且任氏受封时,岑参正在蜀中,所言应是可信的。

冀国夫人任氏以一介女流,羸弱之体,保卫了成都,因此受到人们的格外尊崇,于是为她立祠纪念。因为任氏从小在浣花溪畔长大,所以就把她的祠堂建在浣花溪边,与杜甫草堂和梵安寺(今草堂寺)相邻,其祠称“冀国夫人祠”。但因任氏生平事迹多与浣花溪有关,因此人们多称她为“浣花夫人”,称其祠为“浣花祠”,这样显得更亲切,也更具传奇色彩,而且自唐代开始,成都人就开始兴起了“浣花日”这一春天的游赏活动。所谓“浣花日”,即农历四月十九,传说中是任氏的生日,其实也是为了纪念任氏。

0 阅读:0
文化愿补不足

文化愿补不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