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全球晶圆代工业的领军企业,其卓越的市场份额超过50%,为众多知名客户如苹果、高通、英伟达等提供先进的芯片制造服务。
这一成功,源自于创始人张忠谋的卓识。作为半导体行业的元老,张忠谋曾在德州仪器工作长达20年。
后来,他回到台湾创办了台积电,并倡导了晶圆代工这一全新的商业模式。张忠谋在台积电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半导体之父”。
最近,张忠谋在一个论坛演讲中透露了台积电赴美建厂的内幕。罕见地表示,起初他并未支持赴美建厂的决定,因为在美国建厂的成本比在台湾高出50%以上,而且美国缺乏配套产业链。他当时就认为,这样的决策“昂贵浪费又白忙一场”。
那么,既然如此,为何台积电还要选择赴美建厂呢?
台积电赴美建厂
台积电赴美建厂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美国政府和客户的强烈要求。由于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制造业的外移趋势,美国在半导体领域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尤其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美国更加意识到半导体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恢复其在半导体领域的优势。
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鼓励台积电等外国半导体企业在美国投资兴建厂房。美国政府承诺提供补贴、税收优惠、基础设施支持等激励措施,以吸引台积电等企业在美国生产先进芯片。同时,美国政府对台积电施加了一定的压力,限制其向华为等中国企业出口芯片,并暗示如果不在美国建厂,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制裁和限制。
除了政府的压力,台积电在美国的重要客户也施加了影响力。其中最重要的客户之一就是苹果公司。苹果公司是台积电的最大客户之一,也是其最忠诚的合作伙伴。苹果公司对芯片的品质和性能有着极高的要求,而且对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非常看重。
因此,苹果公司希望台积电能够在美国建立一个专属于苹果产品的晶圆厂,以保障其产品的供应和竞争力。
综合以上因素,台积电最终决定赴美建厂,并于2020年5月宣布将在亚利桑那州投资120亿美元建立一座5纳米12英寸晶圆厂。这座晶圆厂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量产,年产能将达到2万片,主要为苹果公司提供芯片。
同时,台积电还计划在美国建立一座3纳米晶圆厂,预计将于2026年开始量产,年产能将达到4万片,主要为英伟达、高通等客户提供芯片。
台积电在美建厂的挑战
台积电赴美建厂的决定带来了众多挑战与困难,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人才短缺和技术培训问题。在美国建厂,台积电需要大量拥有先进芯片制造技术和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这样的人才在美国稀缺且成本昂贵。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台积电不得不派遣数百名工程师及家属前往美国,以打前站并为当地员工提供培训和指导。
不过,台籍员工在美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据台媒报道,他们的福利待遇与美方员工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包括搬家津贴、住宿补贴和医疗保险等方面。
有些员工甚至自嘲说:“我们下班后去麦当劳打工的钱,可能还比在台积电打工高。”同时,他们还面临着文化、语言、生活等方面的适应困难,一些家属感到孤独和沮丧。
除了人才问题,台积电在美国建厂还面临着高昂的建设成本和配套产业链提升的问题。据张忠谋透露,在美国建厂的成本比在台湾高出50%以上,主要因为土地、水电、税收等方面的开支。
而且,在美国建厂还需要考虑到安全、法规等方面的因素,增加了建设的难度。此外,台积电还需要依赖于台湾或其他地区的配套产业链,例如设备、材料、封测等。这些产业链在美国尚不完善,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和时间来提升。
另一个问题是,美方承诺的补贴难以到位。尽管美国政府曾表示将为台积电等企业提供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但这些措施需要经过国会审批和拨款。
由于美国政治环境的复杂和分裂,这些措施很难得到快速和有效的实施。据报道,美国政府目前只拨款了20亿美元用于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这远远不足以满足台积电等企业在美国建厂的需求。
台积电的“变化”
据最近报道,台积电宣布将推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的生产计划,原计划是在2024年开始生产,但现在计划推迟到2025年。这一决定据称是由于缺乏熟练劳动力及高昂的成本所致。美媒就此大肆报道,张忠谋果然不是自己人,最终还是出手了。
有观点认为,此前台积电对拜登政府的鼓励表示满意,甚至计划在亚利桑那州再建第二座工厂,投资高达400亿美元。然而,近期的一系列压力和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台积电开始重新考虑其决策。
因此,台积电可能需要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并在未来更加积极地争取大陆市场的合作伙伴,以确保自身的发展和增强竞争力。当然,具体决策仍然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权衡和深入分析。
总的来说,台积电推迟在亚利桑那州工厂的生产计划是一个复杂的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其对拜登总统选举和华盛顿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最终结果可能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東東鏘
美国太坏了,台积电在美国没有发展空间和利润。进行下去只能当个上马石。
安和桥
奸商![点赞][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