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法门寺地宫珍宝纪实(二)

丽旭聊文化 2023-02-24 04:23:02
第二章 丝绸服饰 流光溢彩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绸服饰很多。由于条件所限制,其大部分封存,难以揭取。据《物账碑》记载,地宫内有武则天、唐懿宗、唐僖宗、惠安皇太后等供养的丝绸服饰达700 多件。多用箱箧盛放,主要是唐代各类丝绸衣物和匹料:另有作为他物附属的丝织品,如包裹宝函、器物之包袱等。

其一,这些丝织品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其数量之多,前所未有,在世界丝绸考古史上也是罕见。据粗略估算,地宫丝绸服饰加起来约近500平方米。如果将来它们揭取成功,完全可以建成一个法门寺唐代丝绸服饰博物馆。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丝绸服饰博物馆。

其二,地宫丝织几乎包罗唐代所有丝绸品类与各种织造工艺。有绫、罗、纱、绢、锦、绣、印花等。其中采用贵金属金银加工的形式,如印花贴金、描金、捻金、织金、蹙金等。这批丝织品,保护工作远未完成,但已见到的有织金锦、蹙金绣,各种精绣、泥金、银绘……《唐六典》中提到用金计有14种:销金、拍金、镀金、织金、砑金、披金、泥金、镂金、捻金、抢金、圈金、贴金、嵌金和裹金。这种工艺在地宫出土物中都可证实,尤其是织金锦、蹙金绣的精湛,代表了唐代丝绸织造的最高水平,反映了唐代服饰文化和审美情趣。

其三,这批丝织品对研究唐代丝绸、服饰史、纺织工艺技术等有极大意义。丝织品在地下极难保存、遗留实证极少。过去对唐代服饰研究往往纯粹从文字推论出发,与实际差距较大。这批丝织品为其提供了极好的物证。

如“绫”是由平纹组织的变化显示花纹的丝织物,唐代是我国织造绫织物的鼎盛期,官府专门设有“绫作”机构,以浙江产的缭绫最负盛名,文献及唐诗多有描述,以纹饰华丽轻薄透明如蝉翼而著称。诗人白居易在诗《缭绫》中赞叹: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这些关于唐代缭绫的生动描述,令人对它惊叹不已!然而,有谁见过它的实物呢?地宫绫织物多种多样,其中轻薄透明如云者,当是缭绫。

除此以外,《物账碑》记载有“揩齿布”100块,反映了唐人对牙齿保健、养生的重视,这在古代文献和过去考古发掘中仅有。

1.做工精美的——蹙金绣案裙

地宫发现的唐代织金物蹙金绣,共5件:紫红罗地蹙金绣半臂、案裙、绣裙、袈裟、拜垫。它们是专为捧真身菩萨特制的微型衣物,异常名贵且保存完好。蹙金绣是用金箔制成的金线缠绕成各种图案,然后把图案固定在丝绸上的一种先进刺绣工艺。蹙金绣案裙,宽6厘米,长10厘米。夹制,背面里子钉一横绣襕。裙面蹙金满绣云朵与山岳纹,云纹用缠金线盘绣而成,色泽鲜艳,金线闪闪。做工十分精细精美!缠金线投影宽为0.5毫米,金箔切宽0.5毫米~0.8毫米,缠金线芯线为S向绛褐色合股丝线,每米约1080捻回。金线之细,制作之难度,在高科技之今日亦较难完成。

2.唐代仕女装——蹙金绣半臂

蹙金绣半臂,对开襟的短袖上衣,身长6.5厘米,两袖展开14.1厘米。长仅过胸,短半袖,宽袖口,对襟并镶有宽领缘,领缘间跳绣破式如意云头。面料为紫红色小花红罗,里为红色细绢,均光泽如新。遍身蹙金满绣,用极细的缠金线盘结成象征吉祥的折枝花,花蕊饰一宝珠,闪闪有光,艳丽活泼。

此微型半臂设计制作别具一格,为典型的唐代仕女装!其剪裁与后世裁剪中式对襟衣基本相同。衣长仅过胸部,易体现人体之自然美。大唐那种神采富丽,富有生气,创新开放的时代精神,在此得到完美的统一和体现!诗圣杜甫曾有“蹙金孔雀银麒麟”的佳句,此品确令世人大饱眼福!

3.最高等级的袈裟——蹙金绣袈裟

微型供佛极品。长16厘米,宽7.8厘米。正面蹙金绣满纹饰,四周绣宽缘,缘上绣2方连续云纹,内分7个竖向栏界,每栏又分二目半,每区间蹙金绣折枝莲花一簇。袈裟四角及花芯各缀一颗红宝石。7条竖向栏界,寓意佛教“七衣”,分成的21区间,寓意“二十一目”。此袈裟为佛教最高等级的袈裟。中部界为水田格,绣莲花,自然风光感突出,纹饰与宝珠,光闪闪,金亮亮,四角饰万字符“卍”,精美中见庄严。

4.轰动世界的——武则天“绣裙”

《物账碑》记载地宫内供有“武后绣裙一腰”,此为女皇以身侍佛之物。如果将来揭取、保护成功,那将是轰动世界的幸事!

0 阅读:21

丽旭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