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君
主要城市2024年的人口数据陆续公布。
最让人意外的,不是贵阳反超深圳,成为人口增量第一城,而是在中国城市行政序列中,占位最高的四座“塔尖”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在2024年,常住人口都止步不前,乃至负增长了。
具体情况是:
北京,减少2.6万;
上海,减少7.19万;
天津,与上一年持平;
重庆,减少0.96万。
四大直辖市,人口集体负增长,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
如此一幕,意味深长。
01
直辖市,是行政级别最高的城市。不过,它们本身的情况有很大差别。
比如,北京、上海是一线城市;天津、重庆是二线城市。
同时,重庆作为内陆唯一直辖市,情况又很特殊,不仅人口总量超过了3000万,且有着显著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点。
也因此,长期以来,都有很多人认为,重庆在方方面面看,都更像是一个“中等省份”。
正是因为具体的市情不一样,所以,它们人口减少的原因也有明显差异。
首先是北京。这也是相对最特殊的一线城市。
一是实施“减量发展”,在过去的十来年持续向京外转移了一般制造业、专业市场、物流中心等。
二是,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最具代表性的是一批高校向雄安的迁移。
此外,相对来说,北京也仍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户籍门槛高企的城市。
上海的情况相对更复杂,既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有关,也与人口总量无限逼近规划上限有关。
目前,上海距离2500万规划人口仅13万,几乎在所有城市中都是最接近“饱和”的。也因此,上海的落户门槛也并没有根本性松动。
与京沪类似,天津的落户门槛也相对较高。
同时,在最近这些年的产业升级大战中,天津表现得相对温吞。2024年,天津GDP排名已退至第12位。
这使得整体上对人口的吸引力,严重打折。目前,天津常住人口距离规划人口1800万,还有着400多万的差距,是四大直辖市中最远的。
最年轻直辖市重庆的人口减少,与京津沪都有更大的差别。
这首先体现在城镇化率上,截至2024年底,重庆城镇化率只有72.14%,而京津沪,最低的天津,也在86%以上。
这意味着,在发展质量、就业空间等方面,重庆都与京沪津有很大的差距,对于人口的吸引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且,重庆目前也仍属于人口净流出城市。
同时,京沪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全国“虹吸”能力的城市。天津也是老牌直辖市,并有显著的高考红利。
相对来说,重庆在这方面的资源和政策优势就少得多。这自然也直接影响着对人口的吸引力。
02
不过,这四座城市常住人口减少,也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老龄化。
从自然增长率上,四座城市都差不多步入负增长阶段。
2022和2023年,北京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负(即死亡人口大于出生人口)。2024年,虽然自然增长率转正(0.01‰),但恐怕很难改变趋势。
上海,从1993年开始,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就持续负增长。2024年,上海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3‰。
天津,2024年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7‰,已连续四年为负。
重庆,202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更是低到了-2.88‰。
究其原因,与这些城市的老龄化水平直接相关。
2022年,上海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5.0%;
2023年,北京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2.6%;
2023年,天津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4.93%;
2023年,重庆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4.00%
同期,全国为21.1%。
再考虑到,城镇化率较高地区的生育率整体更低,所以这四大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状况就更不理想了。
可以说,这些城市未来的人口增长主要取决于从外部吸引人口。
03
当然,在全国总人口连续3年负增长的情况下,城市人口增速放缓是整体的大势所趋。
像过去一年,人口增长最多的贵阳、深圳,也不到20万。而在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里,深圳常住人口增加了713万,年均增长超70万,相当于每一年添加了一个人口大县。
这样的“奇迹”几乎再无可能复制。
目前,只有一类城市的人口增长有着相对较大的稳定性,那就是具有综合优势的省会城市。
2021—2023年,人口增量前五的城市,都是省会城市。
2024年公布的数据中,目前除深圳外,靠前的也基本上都是省会城市。
这是因为多数省会,作为省域中心,即便全省人口减少,也依然可以凭借对省内的人口虹吸力而维持常住人口增长。典型如长沙、南昌、合肥等。
特别是在当前“强省会”模式盛行之下,“全省人口负增长,省会城市继续膨的”的趋势,将更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也出现了两种分化情况。
一是,一线城市内部的分化,京沪与广深的人口增长状况,截然不同。未来一线城市内部的实力对比会因此发生变化吗?值得观察。
二是,“2000万人口俱乐部”的分化。2024年,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四座城市中,除成都外,重庆、上海、北京,人口都减少了。
未来,人口第三城会不会发生变化?中国城市的人口天花板到底在哪?不同人口形势的城市,在“抢人”、支持生育的力度上,又会有何不同?
一切都有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