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最舒服长久的关系,不是亲密无间,而是恰到好处的冷淡

岁月如梭人生路未央 2024-12-12 18:07:10

哲学家尼采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在于懂得何时保持适度的距离,这能让你保持内心的平静,更有效地应对人生的波折。”

过分亲近与毫无保留的给予,固然能展现人性的温暖,但无原则的亲近,只会不断侵蚀你的界限,使你日益疲惫不堪。

与其在无谓的纠葛中消磨自我,不如以适度的距离筑起一道屏障。

学会“冷”一点,你才能守护好自己的心灵空间与力量,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轨迹。

热情加上“过度”,就如热水养花

太宰治说:“无论对谁太过热情,都会增加不被珍惜的概率。”

生活中,那些看似对任何东西都保持极高热情的人,有的热情带着真挚又恰到好处,有的热情虽热烈,却没有把握住待人的火候。

这火候大了,引上身,灼伤的还是自己。

她的邻居大姐,刚搬家到她隔壁,人非常热情。

有的时候蒸了馒头送一盆,包了饺子也送一盆,农村老家里的瓜果蔬菜也给她送来。

虽然是好事,但她觉得她和大姐只是普通的邻居关系,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回报的,心里很过意不去。

甚至时间久了,大姐又来送东西的时候,网友虽然在家,也不想回应,只能默默地把电视音量调小,装作没有听见敲门声。

邻里之间的送东西,在大姐看来或许只不过是交往过程中普通的一环,可是对网友却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这种过度的热情,就像是一个人每天都给仙人掌浇大量的水。

他坚信自己的坚持一定有收获,他的仙人掌一定会生长得很好,可是他却不了解仙人掌根本不需要每天都浇水,也不需要如此多的水分。

最后仙人掌溃烂不堪,他却在旁边愤怒地说:“我都给你天天浇水了,你怎么还这样对我?”。

回到现实也是如此。

你对别人太过于热情,心里难免有“我都对他这么好了,他应该也会这么回报我”的想法。

可是万一别人并不领情,反而觉得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隐形的“道德绑架”又能让他给你留下多少好印象呢?

所以你很难得到相应的报答,时间久了,心里巨大的不平衡又让你在心里暗暗谴责他人“不懂得回报”。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开始坍塌,关系变得不正常,这把热情的火,又烧回了你的身上。

古人云:“凡事有度,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一个人的热情也是一样。

学会控制自己的火候,过度了就及时止损,关系疏远了就多多来往,这才是最温暖的方式。

用“贴脸”求认可,是最无效的方式

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习惯于用委屈自己来成全他人,即便别人的要求已经触碰到了原则和底线,他们依然选择让步再让步。

他们本能地害怕与别人起冲突,认为自己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就不能得到外界的认可。

今年年初上映的《热辣滚烫》中的女主杜乐莹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她的男朋友和闺蜜出轨,却还是应邀去给他们的婚礼当伴娘;

她并不喜欢吃牛蛙,却在昊坤问她爱不爱吃的时候还是笑着说“爱吃”;

当她在拳击馆的休息室里当着其他人的面被昊坤辱骂,她也不敢引起冲突,只是默默离开。

电影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隐喻:

她跟她爸爸吃饭,问了一个问题:

“如果你有两个苹果,一大一小,你的朋友要,你会给那个?”

爸爸说给大的。

而她说:“我两个都给。”

你把自己的东西都分享给了别人,甚至没有留给自己,别人却觉得是因为你不喜欢。

讨好并不能换取真正的认可,相反的,它更容易滋生更多的压榨、无所谓、理所当然。

每次讨好,都是对自我的践踏和凌辱。

所以她对人都挺好,可是总是被伤害,被别人伤,也被自己伤。

就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的蛤蟆先生一样。

表面上,他是大家的“小太阳”“开心果”,而背后也是“讨好型人格”。

朋友面前,面对獾的羞辱,他也只能用笑来掩饰尴尬,

工作面前,他被夺去最喜欢的校董职位时也不敢提出反对,

家人面前,他严厉的父亲永远对他不满意,他甚至觉得“自己永远是错的”,这样父亲的训斥就变得合理。

一味的讨好,让他遭受朋友家人们的嫌弃,他自己也患上了抑郁症。

他生活的根据已经不在于自己的内心,只有外部的肯定才能让他感到自己的价值。

照着讨好的行为模式,他把生活的决定权拱手让给了别人。

从前阳光开朗的他再也不会发自内心地笑了。

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中说过:“真正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故作讨喜的样子。”

真正喜欢你的人,自然会找到你的光,用不着你多花心思;

不喜欢你的人,任凭你多么努力地“贴脸”求和,最终也一无所获。

就像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你也永远不可能通过讨好的方式让不喜欢你的人回心转意。

愿我们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对他人“冷”一点,也对自己好一点。

适当“冷”一点,是种很强的吸引力

当一个冷淡的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变得热情;

可是当一个热情的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只能慢慢变得冷淡。

蔡康永在一次访谈中说道:

“说一个人一味的热情其实是盲目的,你一定会有大部分的时候是冷淡的,才能够对比出你对哪些事情是怀抱着极高的热情。”

对事物产生热情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如果我们盲目地消耗自己的热情,那些善意和付出就会变得廉价,我们自己也会活得很吃力。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刚进入公司实习,同事小林目标明确,计划清晰,从实习开始就经常跟着上级去和别的老板谈合作,其他同事则一起待在办公室闲聊。

同事小林觉得这样关系会越来越生疏,所以每天晚上回到办公室都会和其他同事聊聊天说说话。

他以为这样或多或少就可以维持一下关系。

有一天,他回来得比较早,还打算晚上和他们一起出去吃顿饭。

可正当他准备起身提议的时候,他听见其他同事的对话。

“诶,那个工作狂回来了吗?一回来办公室就变得这么紧张,天天晚上回来就聊工作,他不在的时候我们都聊得好好的。”

“不知道,应该还没回来吧。”

他顿时沉默了,想邀请他们一起吃饭的想法咽了下去,一言不发地从同事的惊讶中转身离开。

原来在他们眼里,他刻意维持的关系居然这么不堪。

从那之后,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经常不在办公室,只不过晚上回来就独自默默收拾东西,再没有挑起过什么话题。

这样一直过了两年。

他在工作中结识了很多人,有了自己的人脉,再不会孤军奋战。

他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陆陆续续参与各种项目,进入领导的团队交流建议,获得了不小的成就。

更不可思议的是,之前他的刻意维护并没有收获很好的同事关系,而他慢慢变得冷淡之后,他的同事居然主动和他聊天,偶尔也会一起出去吃饭,表面上一片和谐。

年会的时候,他们一起举杯庆祝,笑得很开心,仿佛他们一直都是这么好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味的温暖会慢慢让人感到厌倦,偶尔的冷漠反而会让你更具吸引力。

如果你总是围着别人转,时时刻刻想着满足他人的需求,结果只会增加你不被珍惜的概率。

适当“冷”一点,不但让你有审视自己情绪和需求的空间,还可以增加你给别人的神秘感。

很认同哲学家叔本华的一句话:

“在我看来,冷漠实为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

它能让你从纷扰的外界中抽身而出,避免无谓的情感纠葛与精力耗散,使你得以专注于实现自我价值的旅途。”

适度的冷漠,绝不是冷酷无情,而是通往更加真实与强大的自我的桥梁。

让我们学会放下不必要的牵挂,不沉溺于他人的情绪,不忧虑过多的外在事务。

更多地倾听内心的声音,将注意力和能量聚焦于个人的成长与幸福。

唯有如此,你方能拥抱更加充实与美好的人生篇章。与你共勉。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