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度抛出“购买格陵兰”的提议时,整个北约联盟仿佛被一颗重磅炸弹直接击中,一场潜在的内战阴云开始在跨大西洋联盟上空盘旋。
据《参考消息》报道,丹麦国防委员会主席拉斯穆斯·亚勒乌的强硬表态直接撕开了北约联盟表面的和睦。他明确警告:如果美国胆敢用军事手段吞并格陵兰,丹麦将视其为“北约内部的战争行为”,这无异于在北约体系中引爆一场史无前例的自我崩塌。
格陵兰的法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丹麦的自治领,尽管其内部事务拥有高度自治权,但外交和国防事务仍归哥本哈根直接掌控。这座被冰雪覆盖的岛屿,远不止是一块寒冷的北极荒原,它的战略价值正随着全球变暖和地缘政治竞争的升级而水涨船高。北极航道的商业化前景、丰富的稀土和铀矿资源,让格陵兰成为全球大国垂涎的“战略明珠”。
其实,早在2019年,特朗普首次提出“购买格陵兰”时,丹麦首相就曾直接回绝,称其为“荒谬之举”。格陵兰自治政府也明确表示:“我们开放合作,但不出售领土。”如今,特朗普再度旧调重弹,背后的地缘政治动机不言而喻。
但这次,丹麦的态度显然更加强硬。亚勒乌的“北约内战”警告不是空洞的威胁。根据《北约宪章》第五条,任何对北约成员国的攻击,都将被视为对整个联盟的攻击,盟友需共同作出反击。但如果发动攻击的竟是美国这个北约主导国,北约的集体防御机制将直接陷入自我崩溃的悖论。
试想一下,美国用武力吞并丹麦领土,其他北约国家到底该支持美国,还是帮助丹麦?如果援助丹麦,那就是与美国兵戎相见;如果支持美国吞并领土,那北约存在的意义将荡然无存。更可怕的是,这将为国际社会释放一个危险信号:超级大国可以随意吞噬小国领土,国际秩序将迅速退化成“丛林法则”。
事实上,特朗普的扩张野心并不仅限于格陵兰。他的团队早就放出风声,考虑“重新评估美加边界”,甚至涉及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回归”问题。这种19世纪门罗主义的扩张逻辑,在21世纪的多极化格局下,注定会引发全球动荡。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极的存在感日益增强,欧洲也在寻求战略自主。如果美国在格陵兰问题上强行出手,不仅会彻底摧毁北约,还将加速美国全球霸权体系的崩塌。
正如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所言:一旦超级大国开始吞并小国领土,其领导的国际秩序将丧失道德合法性。美国能在军事上摧毁丹麦,但摧毁不了欧洲对美式霸权的信任。德国《明镜》周刊披露,柏林已私下要求华盛顿澄清立场;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公开表示:“欧洲需要用统一声音回应这种挑衅。”这标志着欧洲战略思维的重大转变:从依赖美国保护,转向主动维护自身的主权与尊严。
对特朗普而言,格陵兰争端已成为其外交遗产的试金石。如果继续坚持19世纪的扩张逻辑,美国将陷入战略透支的泥潭。北约解体、国际秩序崩溃、欧洲战略自主化,这些都将是美国吞并格陵兰的潜在代价。反之,如果特朗普适时收手,或许还能挽回北约摇摇欲坠的团结。
但历史告诉我们,当一个帝国陷入衰落和焦虑时,理性往往会让位于冲动和本能。格陵兰争端表面上是领土纷争,实则是后冷战时代全球秩序转型的缩影。未来的世界,或许正站在一场地缘政治巨变的临界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