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走中企后,英方后悔了?派出大臣直奔北京,跟中方签下合作大单

战嚎 2025-03-20 09:31:45

英国能源安全与净零排放大臣米利班德抵达北京,与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共同主持了第8次中英能源对话。双方在会上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共识,明确将电池储能、海上风电、清洁低碳等领域作为重点合作方向,并共同签署了《中英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

这次会谈的背后,其实是中英关系回暖的一个重要信号。事情的转折点可以追溯到今年2月。彼时,中国外长王毅应邀赴伦敦,与英国外交大臣拉米举行了第10次中英战略对话。双方围绕深化合作、推动绿色转型,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并约定英国将派出能源、科技、教育领域的高级官员访华。

这次能源对话,正是那次战略对话成果的具体落实。英国为何突然转变态度?要理解这背后的原因,必须回顾中英之间在清洁能源合作上的“波折史”。

2015年,中英在核电领域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英国计划建设一座耗资180亿英镑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其中中国企业出资60亿英镑,持股33.5%,成为项目的重要参与方。原本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英国获得稳定的清洁能源,中方获取利润和技术合作。

但好景不长,英国保守党政府在美国压力下,开始炒作所谓“摆脱中国依赖”的话题,最终导致合作生变。到2022年,中方彻底退出核电项目建设,连欣克利角C核电站的超支款项也拒绝支付。英国最终只能独自承担巨大的成本压力。事实上,法国电力公司也承认,超支已达合同中允许中方停止付款的门槛。

如今,这个项目进展缓慢,预计要到2027年甚至2028年才能投入运营。而英国挤走中企的“后遗症”逐渐显现:项目成本暴涨,进度严重滞后,甚至有烂尾的风险。可以说,英国正为自己当初的短视和盲从付出沉重代价。

英国在碳中和和绿色转型方面面临巨大压力,而清洁能源正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英国希望借助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和经验,帮助其突破当前瓶颈。而且,英国新首相斯塔默上台后,急于改善国内经济形势,恢复对外经贸合作,修复与中国的关系成为了现实需求。

中国的态度相对务实,基于平等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中方愿意与英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但鉴于英国曾有过单方面毁约的前科,中方显然也会保持一定的谨慎。要想让中英合作真正走得长远,英国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和稳定的政策,避免再度“朝令夕改”。

此次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英在清洁能源领域迈出了新的合作步伐。中国在电池储能、海上风电和低碳技术方面拥有领先优势,英国则在能源体制和市场机制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双方优势互补,合作空间巨大。

对英国来说,这次合作是一次“救命稻草”,有助于缓解能源转型的困境,降低国内能源成本,推动经济复苏。而对中方而言,这也是一次拓展海外市场、提升技术影响力的良机。若能保持理性和务实态度,这场合作完全有可能成为中英关系重回正轨的一个关键节点。

但最终的成败,取决于英国是否真正认识到,互利共赢才是合作的基石。英国若再度掉入“政治干扰”陷阱,可能将错失这次宝贵的机会。

0 阅读:16
战嚎

战嚎

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