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是国家的伟人,尽管如今已经去世,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当我们回顾他的一生时,依旧充满了传奇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之所以能为国家作出贡献,这与他本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从小就活泼聪慧,上学时就懂得很多道理。
在上学的时候,邓小平和普通农家孩子一样,经常和小伙伴们在操场上玩“打碰钱”的游戏,其他时间会去小河边摸鱼抓虾。
邓小平5岁进入私塾读书,他的学习能力极强,回到家后模仿起了老师背书,他的样子逗笑了他的父母。
更重要的是,邓小平就对事物有着自己理解,当好伙伴李再标还在相信“剖腹割肝救治母亲”的神话时,邓小平就已经开始相信科学。
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赶紧去找了他的伙伴,之后耐心劝慰李再标:“你也是读过新学的学生,要相信科学。”
随着邓小平的成长,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也开始席卷中华大地,这让他视野逐渐开阔,也更加渴望汲取新知识。
当学生们开始进行一些活动的时候,邓小平也积极投身其中,同时还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这也奠定了他将来为国家的付出。
后来就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邓小平参与其中,但因为当时我国涌现了很多英雄,因此那个时期的邓小平并不是很耀眼。
而在新中国建立后,邓小平才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1956年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信任,推举邓小平出任总书记。
而在八届一中全会后,邓小平担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而这一当就是长达10年之久,而这也是邓小平一生中最忙碌的时候。
之所以说是最忙碌,因为在这10年里,邓小平为党和国家付出了巨大努力,毕竟那个时候的中国很落后急需一条发展道路。
后来进入特殊年代,邓小平也受到了迫害,但有能力的人始终会被赋予重任,1978 年开始接管国家,那时的他已经年过古稀。
尽管如此,但邓小平始终马不停蹄地前往别国考察,期间看到了别国的发展,同时也明白了当时的中国有多落后。
或许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邓小平心里就有了一个目标,就是让中国站在国际的舞台上,之后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当社会有了巨大变化后,邓小平又开始思考国家的未来,当时国家的发展,年轻人能跟得上发展,于是他有了退休的想法。
但在退休之前,邓小平开始培养年轻同志,并提出老同志们退位,就这样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领导干部走上前来,老同志退休。
退休后的邓小平依旧不断关注国家,而大部分时间则是在打桥牌和看足球比赛,1996年身体健康开始下滑。
12月的一天被紧急送往301医院治疗,检查后得知是帕金森综合症,这种病症会让一个人慢慢走向死亡。
邓小平坦然接受这一切,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即使身上疼痛难忍,也始终不会抱怨一句,1997年2月19日晚上离开人世,终年93岁。
至于邓小平去世前的遗言,则是不设灵堂、不举行告别仪式、捐献角膜、骨灰撒入大海。
中央会尊重每一位功臣的意愿,于是在1997年3月12日,卓琳将丈夫的骨灰撒入了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