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投在广岛的原子弹,要在离地580米的高空爆炸?

斋小晗评文化 2024-05-21 10:28:31

1945年盛夏。

二战的硝烟,仍未完全散去。

德国早已在同年5月投降,而日本国内的经济也已岌岌可危,即将全面崩溃。

然而,顽固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仍旧视死如归,岿然不渝。

8月7日,杜鲁门严正声明:

“7月26日波茨坦发出的最后通牒,旨在拯救日本民众免遭彻底的毁灭,但他们的领导人物迅速拒绝了。如果还不接受我们的条件,他们的毁灭将从天而降。”

可这一消息,竟也被日本政府封锁了。

从军部、政府人员到普通日本人,无一得知。

杜鲁门总统和军方高层人员,对于减少双方伤亡、尽快结束战争、赢得战后主导权格局。

在日本投下人类史上第一枚战争性原子弹。

以此迫使战火加速结束。

“小男孩”——第一枚战争性原子弹

8月6日凌晨2点45分。

一架编号82号的B-29重型轰炸机。

从位于马绍尔群岛的提尼安空军基地,缓缓起飞,机组共12人。

机舱内“小男孩”——第一枚战争性原子弹。

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可怕的杀伤性武器,就这样被搭载上了飞机。

飞机飞离后不久,引爆组就开始了为这枚特殊炸弹的“最后一程”做准备。

机舱内一片肃杀。

每一个人的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有任何差池。

时间流逝,飞机一点点向日本本土靠近。

在距离日本海岸仅一小时二十分钟的距离时。

引爆组里的杰普森,拔出了“小男孩”外壳上三枚绿色的保险插头,换上了代表“解除保险”的红色插头。

就这样,人类史上首枚实战原子弹,彻底做好了引爆准备。

只等待着投掷的那一刻降临。

一声引爆指令

广岛当日,天朗气清,万里无云。

9点14分17秒,一声引爆指令在机舱内下达。

所有人的目光,随即转向舷窗外的视准仪。

那反射着耀眼阳光的小小装置,正徐徐对准了远方某座桥梁的正中央。

伴随着机翼轻微的晃动,自动投弹装置被精准启动。

“小男孩”从舱门缓缓滑出。

划出一条优美的抛物线,坠向了广岛市中心。

飞机立即加足马力,发动机轰鸣作响,全速飞离目标区域。

机身在强劲的推力下颤栗不已,视野外的一切也变作了一片模糊的色块。

转眼间,飞机的时速,已达到每小时350英里。

急剧拉开与目标地带的距离。

就在它们拐离的45秒钟后,广岛上空骤然出现了一个足径约150米的巨大火球。

灼热的温度高达三四千度,足以将一切人和物在瞬间化为灰烬。

滚滚浓烟自地面腾起,迅速凝聚成一团巨大、狰狞的蘑菇云,缓缓扩散向八面云霄。

这一切,仅仅只发生在弹指一挥间。

转眼之际,广岛就从一座宁静祥和的城市,瞬间化作了人间炼狱。

爆炸的威力,相当于15000吨常规炸药同时爆燃。

它仿佛是黑夜中最耀眼的一道闪电,瞬间燃尽了广岛整个市中心的一切。

在半径500米的中心区域,一切生命和建筑物全部被夷为平地。

旋即,滚滚浓烟开始在空中腾卷、蔓延,遮蔽了阳光。

广岛市中心一片黑暗,到处是断壁残垣和焦灼的气息。

人类有史以来最可怕的武器,在这一刻终于释放了它前所未有的毁灭力量。

爆心地带的热浪,滚滚而来。

地表温度,骤然飙升至惊人的3000-4000摄氏度!

这股恐怖的热量,仿佛将一切生命和非生命之物瞬间熔毁,化为齑粉。

离爆心越远,余热虽有所减弱,却也同样令人心悚。

即便是在1200米外的区域,此刻地表温度仍高达1600摄氏度。

这已经足以将任何事物融化。

广岛市区内,距爆心4000英尺的区域内,连屋顶的瓦片,都被突如其来的闪光高温瞬间融化。

仿佛它们从未存在过一般。

爆炸发生之前,整个广岛市区内,曾矗立着76327栋房屋建筑。

整整91.9%的民居和公共建筑,在瞬息之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

更为惨烈的,则是平民伤亡。

在核爆发生后,据不完全统计。

广岛市区内至少有7万人当场死亡,另有8万人在爆炸的冲击波和余热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和灼伤。

不少人的肌肤,已被高热烧得焦黑。

所有的毛发,也尽数被熏蚀掉了。

许多家庭在这一瞬间支离破碎,父母与孩子失散,亲人永别。

广岛至此沦为一座死城,生命的气息被彻底扼杀。

到处都是,哀号呻吟和临终的喘息。

夹杂着火光的爆裂声,此起彼伏。

整个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除了火海的熊熊燃烧,再无半点生机可言。

这一切都在转眼之间发生,却又如此令人呼吸一滞。

580米

当时为了在广岛造成最大破坏。

美国科学家们反复计算,终于确定原子弹“小男孩“的最佳爆炸高度为580米。

他们选择这个高度,是因为在离地面580米左右的位置。

冲击波会先与地面发生反射,产生的能量,将比直接在地面或更高空中爆炸时,更加具有破坏性。

为了精准实现这一目标。

他们在弹体内集成了多个测量系统,分三个阶段运作:

第一,在投放后的15秒内,炸弹无法爆炸,确保有足够时间上升到预定高度;

第二,直到达到2000米以上的高空,测量气压的装置才允许爆炸发生,避免过早引爆;

第三,集成在弹体的四个雷达实时监测与地面的距离,一旦至少两个雷达确认达到580米,整个系统就会被触发,引发毁天灭地的爆炸。

这套精密的测量机制,最终按部就班地运转起来。

日本的行经,配的上它的苦难

原子弹,在广岛城爆炸的那一刻。

瞬间释放出了恐怖的热量和辐射。

灼热的火球,将一切生命和建筑物化为飞灰,而那无处不在的射线,更是像无形的剧毒蛇一般,在静静渗透、潜伏。

最先显露出症状的,是那些孩子。

爆炸后不久,他们开始接连出现四肢乏力、贫血、发烧等症状。

一开始,人们并未太在意,只以为是受了惊吓和创伤所致。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情况越发严峻。

一批接着一批的儿童,开始出现白细胞增多的症状。

他们的身体机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慢性辐射所侵蚀。

在爆炸发生后的第一年里,广岛地区超过2.4万名儿童和青少年,被诊断出患有这种谜一般的“辐射病”。

这种无形却致命的辐射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有数据显示,仅在爆炸后的十年间,广岛地区就死于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14万。

不过,日本的行经,配的上它的苦难。

正如美国飞行员所言:“原子弹下无冤魂!”

0 阅读:13
斋小晗评文化

斋小晗评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