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希望我的文字能够温暖你的心。记得点击“关注”我哦!
01
宝玉因为蒋玉菡得罪了忠顺王府,后又由于金钏跳井引发贾政的不满,再加上宝玉厌恶科举,喜欢诗词风月的言行彻底惹恼了父亲贾政。
于是,贾政怒火冲天一定要严惩宝玉。
他让小厮拿来教育宝玉的棍棒,并且不许人去王夫人和贾母面前告密,他要把自己心中的怒火发出来。
正当贾政挥舞棍棒使劲打在宝玉身上时,有人偷偷搬来了王夫人和贾母这两大救兵。
王夫人只能尽力护着宝玉,劝说贾政停手,可是贾政在王夫人的劝说下不但没有停手,还要人拿来绳子要勒死宝玉这个不孝的儿子。
还好贾母及时到来,制止了贾政的行为,救了宝玉。
按道理说,贾政教育自己的亲生儿子本没有错,何况宝玉确实犯了严重的错误,为何贾母反应如此激烈呢?
宝玉不但败坏贾家名声,还让贾家卷入和忠顺王府的内斗之中,也就意味着宝玉一不小心让贾府卷入政治斗争中,这是贾政生气的根本原因。
此时的贾政正被自己的情绪掌控着,极易犯错。
多年前的贾珠之死,估计就是贾政冲动的结果。
而王夫人的话历来是劝不动贾政的,唯有贾母母亲的身份还能压制贾政。
02贾政糊涂!
贾政长期以来非常容易受贾环母子的影响,经常分不清青红皂白和轻重缓急。
此次宝玉挨打,贾政就是受了贾环添油加醋的蛊惑。
贾政从来都是宠爱赵姨娘,他长期宠妾灭妻,给王夫人造成很大伤害。
赵姨娘心术不正,生性糊涂,常常挑唆贾政做出糊涂事情。
此外,这次宝玉挨打不同往日,贾政打宝玉的阵仗闹的很大,打的也狠,有要打死的架势,众人怕出事,才去给贾母和王夫人通风报信。
毕竟宝玉在贾母心中地位很高,他从小养在贾母身边,长相又颇像自己的爷爷,深得贾母的宠爱。
另外宝玉生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且口中衔玉而生,贾母认为这是祥瑞,对他寄予了家族兴旺的期望。
而且贾母知道贾家历代都崇尚棍棒教育,贾政,贾赦,贾珍,贾蓉,贾琏等都在棍棒教育中长大。
然而贾家后人中,并无一个能够寄予厚望的男子,这种结局引起了贾母的反思。
反观贾家的女儿基本上都在贾母的教养下长大,贾敏聪慧嫁给了探花郎林如海;元春早慧并早早进宫,最后还做了娘娘;探春杀伐果断,有男子的气概。
所以,贾政往死里打宝玉的时候,贾母才说自己没养一个好儿子,因为贾母的丈夫也是这样教育贾政他们的,可结果并不能如愿。
03贾母的改变
等到有了宝玉时,贾母便决定换一种方式去教养。
比起贾赦的好色,贾政的死板,贾琏香的臭的都要,宝玉的审美和教养确实高人一筹,他天生喜欢女儿,这是贾母也改变不了。
而且他喜欢女儿,也尊重女儿,并不强迫女儿,他对每个女儿都很好,这在当时的社会已然不多见。
关于婚姻大事,就连紫鹃都说过:“公子王孙虽多,那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也丢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
而在贾宝玉身上,倒是不多见这种性情,可见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对于女子来说,贾宝玉比众多男子强很多。
虽然贾母宠爱宝玉也让贾宝玉身上出现了诸多问题,但起码贾宝玉内心善良,妙玉的成窑杯被刘姥姥用过之后,她非常嫌弃,宝玉却提出与其扔了这个杯子倒不如送给刘姥姥,她回去之后也好度日。
比起贾母的教养,贾政的棍棒教育,以及他从不当面夸奖宝玉,不仅让贾宝玉害怕他,更让宝玉厌恶自己的父亲。
贾政从不反思父亲对自己的棍棒教育,直到他暴打宝玉,贾母还提醒他父亲对他的教育。
贾母是个智慧老人,她能反思,能摸着石头过河,而贾政却是一个糊涂的儿子,他的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从不懂思考真正为家族好的事情。
在教育宝玉这件事情上,贾母一定要拦住贾政的错误,延续家族的希望,并且震慑住贾政的冲动。
她虽然有着普通人难以免俗的隔代溺爱教育,但她终究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全贾家的希望,避免贾家错误的棍棒教育延续下去。
所以,在贾政暴打宝玉时,她的反应非常激烈,甚至提出要回金陵老家,逼着贾政在众人面前向她求饶。
她对后代的教育中充满了尊重,只可惜贾家的男子都没有看到贾母的良苦用心。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您的转发、点赞、留言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