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舜初不听劝告执意组建海军航空兵,彭德怀怒斥:你真是个死顽固

枕猫 2024-05-15 14:08:31

在一春夜,北京的一座严肃的会议室里,灯光昏暗,中央军事会议正在进行,所有与会者的面孔都被映照得异常严峻。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海军参谋长罗舜初站了起来,他的声音在沉重的空气中尤为突出。

“我坚信,为了增强我们的海上作战能力,建立独立的海军航空兵是必要的!”罗舜初的话语坚定而有力,然而,这番言论却引来了会议桌另一端的彭德怀将军的怒视。

彭德怀厉声反驳:“罗舜初,你真是个死顽固!”这场争论最后会走向何处?

海空合作初探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军与空军之间的合作始终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肖劲光和刘亚楼在一次次的会议中讨论合作的策略,希望能找到提升两军协同作战效率的方法。他们组织了多轮联合训练,试图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

在这些训练中,海军和空军的指挥官及其参谋团队聚集在一起,通过模拟战场环境来进行演习。空军飞行员需在特定时间内到达海军舰队上空,进行空中支援演练。

然而,演习中频繁出现时间协调不当,空军的到达时间常常与海军的作战节奏不同步,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显著的效率问题。肖劲光在观察了数次联合训练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海军与空军的作战思维和操作流程有本质的不同。

海军的行动通常依赖于海面和水下的情况,需要在较长的时间窗口内进行谨慎的调度和部署。相比之下,空军的行动则更为迅速和直接,强调的是快速打击和撤离。这种根本的差异使得双方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达到完美的同步。

自建航空兵的提议

为了解决海军和空军的协同作战问题,肖劲光与罗舜初经过多次深入讨论,最终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建立海军自己的航空兵部队。

这个想法源于对国际军事发展趋势的观察,许多国家的海军力量都已经包含了自己的航空兵,这不仅增强了海军的独立作战能力,也大幅提升了其战术多样性和反应速度。

在这个提案的构思阶段,肖劲光和罗舜初详细研究了其他国家海军航空兵的组建经验,尤其是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国家的海军航空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仔细分析了这些国家航空兵的组织结构、训练体系及其在海上作战中的运用方式,以此为蓝本设计中国海军航空兵的基本框架。

然而,提案的实施面临一个巨大的障碍——资金。当时的中国经济正处在恢复与重建之中,国家的财政资源主要被分配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推进以及其他军种的现代化建设上。海军作为军种之一,虽然在战略上极为重要,但在资源分配上常常处于劣势。

肖劲光和罗舜初在准备提案的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进行了精确计算,包括购买飞机、建设基地、训练人员等一系列开支。他们还考虑到了长期的运营和维护成本,这些都是构建海军航空兵部队不可避免的经济负担。

面对这样庞大的初期投入和维持成本,如何在中央和军委会中争取到足够的支持,成了他们策划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这种情况下,肖劲光和罗舜初开始向海军内部的高级官员及其他军种的领导层积极展示海军航空兵的战略必要性。

他们组织了多次内部讲座和研讨会,展示国际上海军航空兵的成功案例,强调在现代战争中,具备空中打击和侦察能力的海军建设的迫切性。

与此同时,为了减轻财政压力,罗舜初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成本控制措施,包括利用现有的空军基础设施进行初期的飞行训练,以及在飞机采购方面尽可能与空军合作,共同采购以降低成本。这些具体的操作建议,使得提案在实际操作层面看起来更为可行。

通过这些仔细的准备和策略安排,肖劲光和罗舜初逐步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提案,准备在更高层的会议中进行正式提出。

关键会议上的争论

1952年的中央军事会议是在一个关键时刻召开的,这一年国家正全力以赴地推进各项经济和军事建设。肖劲光原本应代表海军参会,但因紧急任务未能到场,由海军参谋长罗舜初替代出席。

罗舜初带着重要的任务和一份详尽的提案来到了会议,那就是推动海军航空兵的建设。会议的议程安排在北京一处严肃的会议室内进行,与会的有来自各军种的高级指挥官及军事委员会的核心成员。

彭德怀作为会议的主持人,他在开会初便询问各代表是否有需要特别讨论的建议或问题。罗舜初在发言机会来临时,再次提出了海军建设自己航空兵的建议。他向与会者介绍了这一提案的背景,以及海军在过去几年中与空军协同作战的困难。

他强调,拥有独立的航空兵对于提升海军作战能力和战略自主性具有重大意义。彭德怀对此提案已有所耳闻,因为这已不是罗舜初第一次在高层会议上提出此事。面对这一再提出的建议,彭德怀的态度依旧是以国家当前的经济和财政状况为由进行拒绝。

他指出,国家目前正处于重建之中,各种资源都极度紧张,必须优先保证基本的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罗舜初没有因此退缩,他详细地列举了海军航空兵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以及若海军能拥有自己的航空支援,将如何有效提高作战效率和战术灵活性。

他甚至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资金筹措方案,包括阶段性建设和国内外购买设备的长期贷款等。这场讨论很快变得激烈。彭德怀的拒绝基于对国家财政状况的严格考虑,而罗舜初的坚持则是基于对海军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

两人的对话逐渐变得尖锐,罗舜初的坚持让会议的气氛一度变得紧张。彭德怀再次重申,尽管理解海军的需求,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不可能承担建立航空兵的巨额开销。他强调了财政的重要性,并指出将资源投入到更加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罗舜初则反驳道,海军的需求同样迫切,如果不能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保持战术上的先进性和独立性,那么海军的存在和发展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他甚至指出,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未来海军在战略上可能会变得更加被动。

彭德怀的转变

彭德怀在罗舜初坚持的表态后,对海军建立自己的航空兵的必要性产生了新的考量。在会议结束后,他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决定自己进行一番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更全面地了解海军航空兵的战略价值和实际需求。

彭德怀首先组织了一个小型研究团队,由军事学院的专家、资深空军和海军官员组成。他们的任务是搜集国内外关于海军航空兵的资料,分析其他国家建立和运用海军航空兵的经验,并评估这些经验对中国海军可能带来的影响和价值。

彭德怀亲自参与了多次研讨会,听取了各方专家对海军航空兵的技术需求、战略意义、以及可能的经济负担的详细分析。他还特别要求提供一份关于建立航空兵对于海军作战效率提升的具体案例分析,以及这一举措可能对国家防御整体战略的长远影响的评估报告。

为了获得更直接的了解,彭德怀还安排了一次到海军基地的实地考察。在访问过程中,他详细考察了海军的作战指挥中心、舰艇设施以及目前海军与空军合作的实际操作模式。

他参观了海军正在训练的多个编队,观察了他们执行模拟作战任务的过程,尤其注意了在没有专属航空支持时海军操作的局限性。

通过与现场指挥官和作战人员的对话,彭德怀了解到许多一线指挥官和战斗人员对建立海军航空兵的迫切需求和期望。这些直接来自战场的声音,加深了他对罗舜初提案的理解,也使他认识到这一战略调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返回北京后,彭德怀召集了包括财政部、国防科技委员会以及其他相关军事和政府部门的领导进行讨论。他分享了自己的考察结果,并指出海军航空兵对于提升海军战术灵活性和远洋作战能力的重要作用。

在这些讨论和评估的基础上,彭德怀逐渐形成了支持建立海军航空兵的立场。他开始指导相关部门进行预算评估,探讨如何在不过度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逐步实现海军航空兵的建设。

这包括寻找可能的资金来源,例如调整部分军事预算、寻求国际合作或技术引进,以及可能的国内外贷款等方案。

最终的共识

为了落实这一重大决策,彭德怀指示相关部门开始具体的筹备工作,包括资金分配、设备采购、人员训练及基地建设等一系列复杂的步骤。他强调了项目的优先级,要求各部门协同合作,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首先,财政部被指派为这一项目的经济支持单位,负责解决资金的筹集和分配问题。财政部门开始评估现有的预算空间,重新调整其他军事和非军事项目的资金,以确保航空兵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探索了通过国际贷款和国内发行债券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

其次,国防科技委员会和海军指挥部联合组建了一个专门的技术团队,负责研究和选择合适的航空器材及其他技术设备。考虑到中国当时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部分设备需要从国外引进。

因此,技术团队还负责与国外的航空设备制造商进行谈判,确保设备的引进既符合技术需求又有成本效益。

在人员培训方面,海军指挥部计划在已有的军事学院中设立航空兵训练班,同时选派潜力军官到国外进行深造学习,以快速培养出一批懂技术、善指挥的航空兵军官。这些军官将成为未来海军航空兵的骨干力量。

基地建设也是一项重大任务。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航空基地,不仅需要考虑战略位置,还要考虑基地建设和未来运营的便利性。经过多方考察和评估,确定了几处沿海地区作为首批航空基地的建设地点。

在这一系列准备工作中,彭德怀亲自监督了进展情况,确保每一步都符合最初的战略设想和实际操作要求。通过这些努力,海军航空兵建设项目逐步推进,最终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和作战能力的航空部队。

参考资料:

《彭德怀传》

《中国军事改革与冷战历史档案》

0 阅读:96

枕猫

简介:在这混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