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校名绝不只是简单称谓,背后承载着历史、文化以及社会认知。
这就好比提到北京大学,各位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一系列标签:全国顶尖、百年名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对于教育机构来讲,则需要反而行之,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优势?
毫无疑问,改名必属其一,包括各位熟知的滨州学院,如今已经更名为山东航空大学。
再比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今年更名为佛山大学,录取分数线也随之上涨。
一方面吸引了优质生源,另一方面对品牌重新定位,又何尝不是所谓的“逆袭”?
但事物存在有好有坏,有的高校改名成功,有的高校则改名失败,比如即将提到的这一所。
说实话,确实有些“委屈”,毕竟初心无限向好,全部都为学校发展。
谁也没想到,即便后来分数线下降,还是落得无人报考的局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01.北部湾大学如果你对这所高校并不了解,单看名字大多以为是“民办”。
追溯前身,最早可到1973年,即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几经合并于2006年升格为钦州学院。
多年来,始终扎根于广西热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为地方发展贡献出独特力量。
不过立足学校,同样匹及了众多资源,比如地理位置、文化积淀等等。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钦州渐渐成为重要区域,而且是北部湾经济的核心。
对于钦州学院来讲,一方面是地方重要教育机构,另一方面想抓住机会极力发展。
这种背景下,“改名”也提上日程,经酝酿、提请、审批,于2018年正式设立北部湾大学。
如此初心不容否认,因为“钦州”带有很大地域性,换成“北部湾”无非是想“走出去”。
奈何一经变更,却未能赢得认可,各种声音褒贬不一,甚至还有家长对实力进行质疑。
部分潜在学子们,心中也开始犹豫,有人坚持有人放弃,选择了更为熟悉的高校。
尤其是在2023年,整个省内一本0人投档,可想而知校名影响有多大?
02.抓住“机遇”但话说回来,这真能说明北部湾实力不足?这真能印证外界选择的正确?
答案无需多言,我觉得唯有数据才能说明一切,包括师资、学科、就业等等。
截至今年3月,学校具有博士318人,高级职称人员近500人。
从教育角度出发,这是绝对的“硬性基础”,北部湾大学做足了准备。
当然师资只是一方面,学科建设同样很强悍,我们仍以今年3月为节点。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个,广西一流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
与此同时,学校还设立了众多科研平台,包括省级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共计8个。
在校生想其所想尽情实践,最大限度为职业发展铺路。
不过落脚仍为就业,参考学校《就业质量报告》,上一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81.01%。
看起来可能中规中矩,但王牌专业值得强调,比如机械类、船舶类等相关,就业率都是100%。
别人以为“民办”,那是没有深入了解,如果你知悉学校实力,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机会?
毕竟报考人数少,录取分数随之降低,今年在山西理科普通类划到443分。
对于大部分学子来讲,只要学业期间稍微努努力,基本都能触及上述分数段。
03.“改名”如“改命”我从来不否认“改名”重要性,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你觉得它好,别人未必觉得好,这就好比河海大学,直到现在都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华东水利学院好,一眼看去就能知悉王牌特色,但河海大学并不具备这种“特性”。
有人认为,河海大学定位明明比原来高,对高校发展必然有积极意义……
北部湾大学道理亦如此,有人觉得看起来像民办,许多考生根本不列入考虑范围;
但也有人表示,“大学”明明要比“学院”大气,那又何来所谓的外界标签?
各种看法永远都存在,关键还是要落脚自身,对一系列问题进行释疑:
比如学校实力如何?比如就业现状怎么样?比如王牌专业是否符合规划?
如果上述答案都能迎刃而解,那这所高校一定是“最佳选择”,旁人再多非议又有何价值?
借此机会,祝福“北部湾大学”在未来岁月里,以“北部湾大学之名”,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叫西南海洋大学才高大上嘛
钦州大学[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