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亿票房,海外票房只有4亿?《哪吒2》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令狐伯光 2025-04-17 23:51:50

文|令狐伯光

今天来写写《哪吒2》吧,最新消息是4月14日16时01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76天,内地票房破152亿,全球票房156.34亿,距离全球影史TOP4《泰坦尼克号》不到8亿。内地日票房跌破千万,长尾效应仍贡献超预期收益,但大概也就这样了。

《哪吒2》不但国内票房差不多就这样了,还能磨几千万,这个在海外票房大概也差不多这样了(虽然还有些地方没有上映,但海外市场本来就有限,这个票房大市场也就是北美,日本,东南亚那几个,剩下的高也高不到哪里去)

这个海外总票房也有4亿多,五六千万美元,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了。

很多网友可能就会说多少票房都是国内贡献的,然后国外还没有1亿美元,然后只是自嗨,什么什么的都来了。实际上,如果你看看票房纪录就会发现,《哪吒2》已经是这几年中国电影票房出海的标杆,在它前面的都是以前的香港电影。

如果你除掉《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和成龙电影,基本上也就只剩下《功夫》《霍元甲》和《赤壁》了,然后就是《哪吒2》了,作为中国电影出海的新时代里程碑,却被污名化“出海惨淡,丢人现眼”,是极其诡异,完全反事实的。

海外票房不到1亿美元,《哪吒2》海外是丢人现眼?夸张了

《哪吒2》5倍刷新了纯内地电影海外票房纪录,且几乎等于剩下第2~第9的总和(这里没算以前香港电影)。 在几乎全是港片和合拍片的华语电影海外票房榜中进入第8,为近15年第一,十几年香港电影也比不上。

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都取得撼动好莱坞霸权的影史级票房。在多国成为华语电影、亚洲动画电影的前列。 仅是列数据恐怕大家还是对哪吒2在近年的华语电影出海中多么现象级没有一个概念。《哪吒2》出海的很多细枝末节的成就,都已经是近年绝大多数出海影片完全可望不可及的了。

实际上,如果你稍稍有关注过,你就会发现《哪吒2》海外最火的是马来西亚,已经是马来西亚华语电影票房最高的了。东南亚火,欧美不火,这就足够说明问题了。说哪吒2海外整体惨淡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海外的部分是要跟总票房做比较的。

但欧美爆冷也不丢人,因为这是文化认同的问题。东南亚火是因为东南亚市场拥有更多认同中国文化的消费者。欧美不火就是因为大多数欧美人是不会认同中国文化的,这是现实,我们没必要否认或者逃避。

好莱坞商业大片在中国能吃得开,这是因为当初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跟国产电影有代差,在硬实力上是碾压的,再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养成了足够数量的能够认同好莱坞美式文化的受众。反观华语电影在欧美国家,以前我们也没有碾压过他们,更别说培养数量可观的受众了。

虽然现在全世界电影都在走下坡路,但如果你从商业大片发展角度。

有一个反直觉的事情是,2000年以前的电影大区欧洲早就衰落,商业电影强国(和地区)日本和香港相继衰落,2000年后唯一崛起的商业电影大国是韩国,但是2020年以来也在衰落,而唯一崛起的是,中国大陆和印度电影。

是不是挺反直觉的,中国电影其实已经足够优秀了,之所以在海外不卖座,就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在国际上的综合影响力不如美国。当中国人手上掌握了国际院线的排片权,中国电影成为中国基建对外输出、中国科技对外输出、中国军事力量对外输出、中国国家政治影响力对外输出的「附属产品」时,中国电影自然会在海外卖座。

就像姜文说的:中国航母比美国多一倍啥都好聊,光IP有个屁用!

《哪吒2》创造了纪录,不止是国内,也包括国外

美国现在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要想在世界上全方位替代美国,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与美西方的文化竞争、文化话语权的争夺赛,我们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说白了还是老一代不少所谓文化人,膝盖里缺钙,好像只要外国人不喜欢了,就会在自己人身上找问题。

为了迎合外人各种找观点,就说《星球大战》在中国国票房等于没有,主力票房就是欧美,都特么星球大战,还用光剑去砍人,脑缺到何种剧情,就这个这帮所谓文化人,马上就给洋大人找理由,这个他们不喷了。

所以爆火是不可能爆火的~只能说中国电影想要在欧美市场大展拳脚,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得有更多优秀的国产电影前赴后继,才可能真正打开欧美市场的大门。很多时候把自己东西做好才是关键,你强大了,自然有大儒为你辩经。

在鸦片战争没有爆发之前,西方到处都是吹捧中国的,2次鸦片战争一结束,才发现当时的中国是真菜鸡,紧接着就是甲午战争把我们剥光了,然后我们的文人们几乎一下子全跪了在内心,开始各种反思,差点汉字都要去掉了。

180年过去了,文化内核实际还是那个内核,唯一不同的是我们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了,各种赞美中国文化的铺天盖地。就说这近40多年,我们为了了解西方,全民学英语到魔怔地步,英语各种优势,严谨拉等等等,变态式学英语浪费的人力物力几乎堪称天文数字。终于到了人工智能时代,才发现英语就是屎山。

汉语还是那个汉语,100多年过去,汉语成为了攀越科技高峰的助力。

中国当下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科技文化推到极致,别人喜欢不喜欢不重要,只要你强大了,你不给别人看,别人用吃奶的经都会翻墙弄回去,然后各种推成经典,顺便把自己国内的影视剧狠狠踩几脚,顺便带上shit。

当下年轻人们要做就是一件事,踏实做好自己,用心做好手上产品,中国才是基本盘,中国人都满意的才是好产品,迎合外人做出的东西就是四不像,变成爹爹不疼姥姥不爱,自己脑子也分裂了。

这种情况要想改善只有一个办法,时间去把他们解决,中国的舆论场再过10年就要清净一大截

从《流浪地球》到《黑神话:悟空》再到《哪吒2》,其实最大的共同点无非3点:

1、钱花到刀刃上,把钱给到相应的从业者团队给钱办事,物有所值

2、长期打磨,精益求精,无论剧本还是外在场景服化道上面,数年磨一剑

3、勇于文娱产业工业化体系的探索,且逐渐成熟,尤其在前两条的管理方面。

基本上符合这三点的文娱产品只要不鸽,质量都不会差,之前很多国产文娱产品,尤其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为啥越来越被人诟病,因为这是他们那个圈子众所周知的潜规则,服化道偷工减料,毫无考究,相关负责人捞油水的比比皆是,要不就是钱华仔个别演员身上或者洗钱,要不就是还达不到工业化体系管理程度,之后品质及其恶劣不说,还要骂一声观众不懂欣赏。

群众眼睛是雪亮的,就算我们用脚投票,也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烂,《流浪地球2》《黑神话悟空》《哪吒2》确实是这几年内地商业作品的代表了。

《哪吒2》已经完成“历史使命”,更高的纪录,只能期待《哪吒3》了

我看完走出电影院,第一时间想的是“就完了?”倒不是说它内容少了时长短了,就是感觉真正的要讲的高潮还没来,就差一点了(当初看《封神》结束的时候也有这感觉,觉得下一部就是封神大战了,封神2为啥口碑完了就是第二部没有在在呀 ,《哪吒2》当然有了,但是还是差点)。

关于饺子前期作品大西瓜和这哪吒系列,同样两个主人公,同样霸权争夺之下,大西瓜的主人公力量弱小,只能独善其身,而哪吒力量强大,便扭转乾坤,这怎么不是创作者的情况呢?随着饺子自身实力的积攒,他的思想到了一定深度,那这一次,他就是要让天下人都不再忍辱负重,他就是要扭转这一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还有一点最妙的是,哪吒的这个故事叙事明快流畅,小孩子能看明白,大人能品出很多滋味,细看能发现更多的内涵。一些意识既没有触碰那层黄线,又能让人get。对政局的隐喻适可而止,但大家懂得都懂。

“我想试试”“我们还年轻”即使知道反抗很难,大家也都告诉他这几乎无法实现,但他还是要在悲观与麻木中坚定信念,勇敢去闯。想到我们之前的先辈们,在黑暗与压迫中或用纸笔或用枪杆,也是以年轻姿态,奋勇前进。死气沉沉的大环境下,能用年轻尖锐的声音喊出“我要改变世界”这被人定义为“中二”的话语,何其难能可贵。

事实是时代需要不断进步,我们的世界需要年轻。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真的只有“一时”吗?不是,人类群星永远都在闪耀,有些星星太远了太高傲了,无法观察清楚一个时代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它的星辉就不会照耀在人身上。而有些星星,他们就在人身边,他看清楚了这个时代的缺陷。所以他发光,警示人们缺陷存在,也用自己的光辉填补缺陷。

最后,不管如何,《哪吒2》已经创造了历史纪录,它辉煌三个月到半年,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我们想要更好的呈现,大概要到《哪吒3》了。

现在只能希望第三部早点出来了,质量不要崩而且能节节攀升了。

0 阅读:405
令狐伯光

令狐伯光

游戏模型师| 动画爱好 | 影视产业分析 | 网络小说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