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尽头是考编。”这句话听起来像是个段子,但背后却是无数年轻人的真实写照。就连那些已经财富自由的明星,也在悄悄往体制内挤。宁静就曾说过,如果有一天不拍戏了,她还能靠公务员的身份每月领3500元。“3500元?对明星来说可能连零花钱都不够,但对她来说,这是一份安全感。”

刘昊然考进了中国煤矿文工团,张艺兴和关晓彤通过人才引进进了国家话剧院。“你以为他们缺钱吗?不,他们缺的是‘身份’。”在娱乐圈,明星是“个体户”,但在体制内,他们是“有单位的人”。“有单位,就有组织,有平台,有身份,甚至还有退休金。”靳东不仅是叔圈男神,还是中国煤矿文工团的团长。“你以为他只是个演员?不,他还是个‘干部’。”

明星进体制可能是为了“镀金”,但普通人考编,纯粹是为了“活命”。“经济下行,私企裁员,创业艰难,考编成了最后的避风港。”一个朋友的儿子,当了8年兵,没套上三期士官,退伍后托关系进了武装部当民兵教练员,月薪5000多。“他嫌工资低,跑去刷单,结果一年后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全是靠熟人帮忙。“没单位,没圈子,干啥都得求人。”

“为什么考编这么火?因为稳定。”私企工资再高,也抵不过一句“明天你不用来了”。“体制内憋屈?至少你不会被‘优化’。”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都说,“有个单位,就有了依靠。”他从单位退休后,不仅被返聘,还当了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的主任。“退休金+工资,双份收入,旱涝保收。”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中国社会是“熟人社会”。“没圈子,干啥都难。”一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年薪从20万降到5000多,后悔当初跳槽。“留在银行的同学,虽然工资不高,但人脉广,办事方便。”春节走亲戚,外甥女说要辞职考编,哪怕去偏远地区也行。“她说,稳定比高薪更重要。”

“考编不是选择,而是无奈。”数据显示,2023年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突破250万,创历史新高。“录取比例不到2%,比高考还难。”但即便如此,年轻人依然前仆后继。“因为除了考编,他们看不到别的出路。”
幽默锐评:考编是山东人的执念?网上有人说,“山东人的尽头是考编。”但实际上,全国各地都在卷。“你以为只有山东人爱考编?不,全国年轻人都在偷摸考编。”就连特朗普都想进体制内,更别说普通人了。“特朗普:体制内的工作,迎着子弹也要抢!”
结语:考编是终点,还是起点?“考编真的是终点吗?未必。”但它至少给了年轻人一份安全感。“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稳定比什么都重要。”就像宁静说的,“不拍戏了,我还有3500元工资。”“你呢?你的避风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