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过后,看看自己的账户余额,看看自己的花呗欠款,是不是觉得自己穷了?没关系,我再给大家来一记暴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贫穷或导致人们提前衰老。
研究结果发现,与那些未体验过手头拮据滋味的成年人相比,在相对贫困状态中生活4年及以上的人各项测试表现更差。
不仅如此,出现财务危机问题的参试者,血液中的炎症标记物水平更高,C反应蛋白水平上升。
我想说的并不是什么女人要把钱用在身上,赶紧办卡,留住青春那种鬼话。我想说的刚好相反,我更想让大家适度、理性的消费。
在生活里,我们经常会遇到那些省钱、攒钱买奢侈品的人。分明自己的收入没有达到那个级别,可却还要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商品。有些人虽然没有能力买奢侈品,可就是很喜欢,省吃俭用的买一两件,我可以理解;我也能理解有些工作,必须要有几件奢侈品充门面的情况。
可如果明知道自己收入不允许买很多的奢侈品,却还是攒钱,甚至借钱去买奢侈品,还要追求新款、必买款等等,那确实就有点虚荣心作祟的感觉了。更何况,如果你的生活品质不够,就算攒钱买个真的奢侈品,人家也会以为那是假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想通过奢侈品来抬高你的身价,可能并不太现实。
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课本里有篇文章叫《项链》,故事的主人公马蒂尔德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在参加晚宴之前,跟朋友借了一条钻石项链。不料,在回家途中不慎遗失。马蒂尔德和丈夫赶紧跑到商场,找到了同样的项链,可是价格贵到他们根本承担不起。最终,他们还是借钱买了下来,还给了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们夫妻节衣缩食,工作十分辛苦,整整劳累了10年。当债务还完,马蒂尔德在一次见到朋友的时候,朋友问她怎么苍老了这么多,她才跟朋友说明事情原委。朋友却惊讶的说道,原来借给马蒂尔德的那条项链是假的。
有的时候,我们是需要为我们的虚荣心付出代价的,比如:又穷又丑。
当你在节衣缩食的时候,势必营养摄入不足,营养不足胶原层就会断裂;当你在为还不完的欠款发愁的时候,势必愁容满面,长期发愁嘴角、眼角都会向下生长,人怎么会不丑呢?可是这种所谓的“精致穷”,本不是我们必须要承受的。
今年双十一的数据已经出炉,在这组数据的下面,我看到很多人的留言是在说,冲动消费买了很多不必要的;花了一个月工资,后面几天要吃咸菜过日子了;花呗还不起了等等……
如果是囤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手纸、牙膏、洗发水、牙刷等等这些,花了一个月的工资是完全可以的,因为真的很实惠。
买一些自己很喜欢的东西,或者平时正价不舍得买,但是打完折完全能承受的东西,也是可以的。
可如果是看着直播,咬牙买了很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者根本没有需要的东西,那就太没有必要了。
我不太同意那种“你不买东西也是穷,买完也是穷,那不如买”的谬论。我钱不多,不够买奢侈品,可是我却可以把钱用在我自己的兴趣和必要的东西上。丰富自己而产生的消费,可要比买那些身外的“挂件“,性价比高多了。消费,应该是有节制、有计划、有目的性的。
纪录片《人类》,对于消费主义有这样一段看法:“我不主张贫穷,我主张节制,但我们发展了一个消费的社会,这个社会不断寻求成长,当它不再成长,那就成了悲剧。
我们创造了很多不必要的需求,你不得不一直买东西,然后丢弃,这就是我们挥霍的人生。
我买东西的时候,或者你买东西的时候,我们支付的不是钱,我们支付的是生活中不得不去赚钱的时间。区别就是,我们买不来生命,生命只会流逝,所以最糟糕的是,浪费你的生命,逝去你的自由。”
看完这段话,你还愿意用你的生命去交换那些花哨的东西吗?
避免冲动消费,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劳动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这些年我们会遇见很多为了凑单买东西再退掉的人,也会遇见那些买完后悔要退掉的人,甚至还会遇到那些衣服不拆吊牌,穿几天就退的人。
理性、合理的消费,就能有效的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总之,有钱可以买,但不要借钱买;喜欢可以买,但不要无限制的买;只买自己需要的,不要贪图便宜去买。消费要与能力相匹配,不要贪图一时享受,而忍受没钱的辛苦。
——END——
文:晨涵
图:网络
春沨尽量每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