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战争耽误的艺术家,希特勒是如何拉开笼罩世界的黑幕

老万侃天地 2024-11-02 20:31:16

1923年11月8日,慕尼黑被寒冷的冬天紧紧包围,一战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让德意志帝国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耻辱和愤怒在德国人心中交织,仿佛为黑暗势力提供了温床。而在慕尼黑的一家啤酒馆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政要们在此聚会,享受着歌舞升平,似乎外界的苦难都与他们无关。然而,一声枪响打破了这份宁静,暴徒们闯入,希特勒趁机登台,高呼革命口号,声称纳粹党将带领德国走向复兴。啤酒馆暴动骤然爆发,以雷霆之势迅速席卷慕尼黑,掀起一阵动荡的狂潮。纳粹党徒自市中心启程,朝着柏林挺进,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警察的无情镇压。希特勒于战斗中负伤,无奈之下只得逃往郊外的别墅以寻避难之所。

彼时的希特勒,满心颓丧,意志消沉,竟萌生出自杀的念头。然而,警察真正到来之时,他竟出乎意料地恢复了冷静,不再惊慌失措,仿佛此前的慌乱都已消散如烟。面对政府的指控,他愤怒地指责巴伐利亚的恶行,想证明自己的行动有理。然而,于冰冷的镣铐束缚之中,这些话语是如此的苍白无力。在牢房里,他再次崩溃。战友格林逃往奥地利,而纳粹党亦随之解散。曾经的势力不复存在,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那罪恶的团体。

他怒不可遏,以绝食抗议,内心被绝望所充斥。他的世界仿佛陷入无尽黑暗,寻不见一丝希望的曙光。然而,经济专家沙赫特走马上任后,德国经济渐有起色,寒冬濒临消弭。但与此同时,希特勒的政治之路也行至末途。西方记者称,这不过是一场小儿的闹剧罢了,所有的纷扰终将平息,一切都会重归平静。可谁也没想到,这个绝望的囚徒会给世界带来无尽的疯狂和苦难。

1889 年 4 月 20 日,希特勒于奥地利莱茵河畔呱呱坠地,彼时的他如此天真可爱,谁能料到,他日后竟欲承俾斯麦、兴登堡之志,虽创德国一时之盛,却也带来无尽的灾殃与苦痛,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之母克拉拉,因三个孩子早夭,故而对希特勒愈发宠溺。她将更多的爱倾注于他,希图弥补此前失去孩子的伤痛。但父亲阿洛伊斯常对他体罚,让他变得叛逆好斗。在学校时,他结识了挚友库比席克。库比席克钟爱古典音乐与绘画,这对希特勒亦产生了影响。他不想当公务员,心里埋下艺术家的梦。

1903 年,父亲阿洛伊斯的离世给希特勒带来沉重打击,然而,这一变故亦促使他勇敢地去追寻梦想。父子关系向来剑拔弩张,此后,希特勒对父亲几乎只字不提。这种紧张的关系使得希特勒在后续的岁月中,将父亲彻底淡出自己的言语。父亲乃家中经济支柱,而希特勒的艺术梦难以支撑家庭,致使家中遭受重大打击。然而,希特勒罔顾父亲的遗愿,毅然决然地决定前往维也纳追寻自己的梦想。1906 年,17 岁的希特勒凭借母亲与亲戚拼凑的钱款,毅然踏上了逐梦之旅。他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世界,维也纳的一切都让他觉得新奇。他天天在街上逛,看那些壮观的建筑、博物馆、歌剧院,觉得特别美,心里就想着要在这儿当艺术家。

1907 年,他再度回归维也纳,欲报考美术学院,此乃其迈向梦想的关键之举。那时候他18岁,充满自信,但考试没考好,希望就破灭了。不过,他没被这次失败打倒,1908年又回来考,但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他还是没考上。一次次的挫败使他遭受沉重打击,内心满是失落与沮丧。他的精神也因此变得萎靡,前方的路途在他眼中愈发黯淡无光。甚为不幸的是,他的母亲竟罹患了乳腺癌。希特勒只好放下画笔,马不停蹄地赶回家乡。1908 年 12 月 21 日,圣诞节前夕,希特勒之母离世。两日之后,她被安葬于利昂丁,紧挨着其夫之墓。对于时年19岁的希特勒而言,这无疑是一记沉重的猛击,使其深受重创,心灵亦遭重大冲击。

他后来回忆说,他尊敬他爸,但爱他妈妈,妈妈的去世让他的梦想破灭了。家徒四壁,现实亦冷峻无情。他必须尽快思索谋生之计,以求自养。他爸妈离去后,家中的重负全然压于他身,然而他竟无一技之长。他向来轻视体力劳动,从未有过凭借卖力气来赚取钱财之念。其目光总是聚焦于轻松获利之途,对踏实苦干不屑一顾。母亲安葬完毕,他与亲朋辞别,立下誓言:若不功成名就,绝不归家。寥寥数语,尽显决心。1909 年 5 月,希特勒手提一只破旧箱子,怀揣着成就大事的坚定决心,再度踏上了维也纳的土地。

接下来的四年,对这小伙子来说,是特别艰难的,那时候维也纳还很繁华,是欧洲的心脏,有种独特的快乐气氛和魅力,别的城市比不上。维也纳在建筑、雕塑、音乐方面都很出色,人们热爱文化,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到处都能感受到那种华丽的巴洛克艺术气息。此地乃众多艺术天才云集之所,能闻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的高雅音律,亦有约翰·施特劳斯欢快的华尔兹。对于那些习惯了奢华生活的有钱人来说,日子就像美梦一样,但这些都跟年轻的希特勒沾不上边。他饥肠辘辘,只能从这条街辗转至那条街流浪。夜晚栖身公园长椅,白昼则于小酒馆和候车室,靠廉价食物果腹。

1909年圣诞节前,他连最后几件冬衣都当掉了,无精打采地走进了麦德林的一个流浪汉收容所。这个收容所是由一个社会福利组织资助的,主要金主是姓爱泼斯坦的犹太家庭。但不管谁进了这儿,都会被看作是失败者,成了社会上最底层的人。希特勒日后回忆称,彼时,饥饿乃其宿敌,他的生活全然是与这一敌手的抗争。就在这种艰难环境中,他开始关注政治,意识到国家有危险,只有日耳曼人重新掌权才能救国,议会得废了,民主的闹剧也得结束。希特勒虽未直接涉足政治,然而对奥地利的社会民主党、基督教民主党及泛日耳曼民主党这三大政党的动态饶有兴致,初现政治上的狡黠。他清楚地看到了这些政党的优缺点,并且意识到了宣传的重要性。

他宣称,于历史进程中,推动宗教与政治运动的,始终是言语所蕴含的力量。在维也纳,希特勒于施粥站与街头开始磨炼演讲技能,此技巧日后在德国无人可及,对其成功助力颇大。1913 年,希特勒满怀失落返回德国。然而,在其内心深处,维也纳却赋予了他自信,让他怀揣起使命感。他开始积极参与政治,渴望为国家奉献。一战爆发,给了他梦寐以求的机会,他的人生开启了新篇章,过去的贫困和失意都变得不重要了。这场战争虽致使无数生命消逝,然而对于 25 岁的希特勒而言,却成为了他生命新程的起点。

0 阅读:20

老万侃天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