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和左宗棠对吵,左宗棠:新疆166万平方公里,你可真大方!

八方镜 2025-02-07 12:11:01

1875年,李鸿章竟然对着左宗棠大喊道:新疆就是一块不毛之地,干脆不要了!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李鸿章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沙俄的野心

新疆地处西北,自汉代以来,虽然后世屡次有反复,但大多数时候都是为我国管辖的固有领土,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域远离中原,历史上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统治,很大程度上与中原王朝的国力息息相关。

比如唐朝之后,经历了五代十国,中原王朝国力衰微,哪怕到了两宋时期,中原王朝都没能实质上统治西域。

一方面是因为两宋虽然被认为是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但实际上,在北方还有辽宋这样的实力不弱于两宋的存在,宋辽,宋金连年征战,互为掣肘,根本就无力去平定西北地区。

甚至是到了明朝,经历了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四代帝王的清明统治,大明王朝也始终没能收复西域。

由此可见,西域在历史上并不太平。

在清朝建国的初期,当时的西域也同样没有纳入中央的版图,一直到康熙年间,准噶尔部也屡次兴兵作乱,对清朝西北地区的局势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干扰。

为此,康熙多次亲征准噶尔,这才彻底解决了西北的问题。

此后,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努力,这才把西域彻底收复。

由此可见清朝对于西域是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和物力才让西域彻底安定下来,甚至连新疆这个名字,也是乾隆皇帝亲自定名的。

事实上,康雍乾三代帝王,也正是大清最为鼎盛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沙俄已经在我国西北边陲蠢蠢欲动,要么煽动叛乱,要么出兵袭扰,但三位帝王对于沙俄的态度始终强硬;

不但没有丝毫手软,反而还多次击破了对方的阴谋,甚至不惜直接对垒,力保疆土不失。

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的状况急转直下,国力衰微,此时,沙俄的态度也就渐渐的强硬起来。

面对沙俄的袭扰,清廷内部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两派意见。

要么打回去,要么议和。

而这就是为什么李鸿章和左宗棠,能够在朝堂之上因为新疆问题而大吵的原因。

当时,李鸿章主管海防,尤其是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北洋舰队的建设上,在李鸿章的眼里,西方列强无不是有船坚利炮,才能所向披靡。

所以,李鸿章心心念念的,也是希望大清能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强大的海军,以此拒敌于国门之外。

可是海防的建设,哪里是嘴巴一说就能够立刻完成的事情?

很显然,想要拥有船坚利炮,是要耗费大量的钱财物力的。

当时的清朝,国力衰微,内忧外患不断,能够拿得出的银钱十分有限,如果着力建设海防,就无力顾及西北。

反之,如果顾及西北,那么海防的建设就遥遥无期。

因此,面对左宗棠对沙俄的强硬态度,李鸿章的态度就显得非常暧昧了,一方面,对于巩固国防,李鸿章并不是真的反对,但是对于谁先谁后,李鸿章就难免有私心了。

从李鸿章的角度来说,如果清廷把过多的资源倾斜到大西北,毫无疑问,自己的北洋舰队的建设就将迟滞,而没有北洋舰队加持,李鸿章在朝中的地位势必就将有所动摇。

而且,李鸿章也坚持认为,新疆一方面远在西北,距离中原地区极其遥远;

另一方面,当时的新疆也远不如东南沿海地区发达富庶,如果清廷无法兼顾两头,那么毫无疑问丢掉新疆,至少比丢掉东南沿海的损失要更小。

乍一看,李鸿章的如意算盘打的很溜,似乎这个账也算的不错,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李鸿章的这番算计,明显是把个人的利益放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左宗棠对此大感气愤,他万万没想到,一个封疆大吏,一个只手遮天的朝廷大员,竟然敢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新疆虽然在经济发展上不如东南沿海,但是毕竟也是一代代国人拼尽全力才拿下的土地。

再说,新疆广袤,矿产资源丰富,而且战略地位也相当重要,别看新疆距离中原地区非常遥远,但是一旦新疆落于沙俄之手,到时候,我国的西部地区,青藏高原都会被沙俄直接威胁。

左宗棠据理力争,可李鸿章却把丢弃国土说的冠冕堂皇,甚至美其名曰壮士断腕,以保大清江山万代。

这让左宗棠气愤至极,直接撂下了一句狠话:“你可真大方,这么大一块地,说不要就不要?”

眼看着两个权臣相争,慈禧太后深知朝堂不稳,势必影响国家稳定,因此,立马居中调停。

她一面说李鸿章知道权衡利弊,是国家良臣。

一面又说左宗棠一心为国,收复国土,是国家忠臣。

这句评价可谓一碗水端的平平的,既不得罪李鸿章,又不得罪左宗棠。

由此可见,慈禧太后看似一个深宫妇人,但实际上极其懂得驭臣之道,尤其是对这样两位权势滔天的重臣,慈禧太后十分会制造平衡局面。

既不让两虎相争,又能让两者掣肘,从而谁也威胁不到她的统治。

平息了两人的争执之后,慈禧太后又来了一番操作,她对左宗棠表示,列强环伺,国家亏空,确实没有什么银钱;

对于西北战事,她也非常焦急,但是实在无奈,国库能动用的银子也不多。

这话一说,左宗棠也就心知肚明了,明面上慈禧太后夸赞了他的忠诚,但实际上却只打算嘴巴上说说,而没打算实际出多少力。

坚持寸土不让的左宗棠内心不免失望,但一想到沙俄的野心,一想到新疆的国土,左宗棠也顾不上自怨自艾,不管怎么说,有了慈禧口头上的支持,起码奔走呼号,争取支持,师出有名。

左宗棠也不顾其他,立刻四处筹集资金,练兵屯军,一年之后,左宗棠的大军准备奔赴西北。

事实上,左宗棠的军费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清朝有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之手。

当时,胡雪岩早已是天下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了,不但胡家的财富非常庞大,更重要的是胡雪岩能够动用的人脉资源,也是相当的丰富的。

因此,在胡雪岩的帮助下,包括胡雪岩自己赠与的,以及胡雪岩通过各种渠道拆借的资金高达1800多万两白银。

有了这笔钱,虽然也不足以支撑这场硬仗,但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而左宗棠,也早就抱着必死之心,在大军出征的时候,抬着一具棺材,向西北挺进,这一举动也在向天下宣告,左宗棠一定会收复新疆,哪怕是拼掉性命也在所不惜。

大军到达新疆的时候,已经是1875年,这个时候,左宗棠早已年过花甲,两鬓斑白,但是虽然年迈,却丝毫不减他在战场上的威风。

一入新疆,左宗棠就立刻收拾了叛军,而这些叛军无一例外,都是沙俄在暗中挑拨和支持的。

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征战,整个新疆除伊犁外已经尽数收复,而此刻左宗棠也迎来了与沙俄的大决战。

1878年,当时的伊犁河谷地带已经是被沙俄强占,不同于新疆其他地方是以叛军叛乱为主,到达伊犁,就是真刀真枪的与沙俄对垒了。

面对左宗棠的大军,沙俄内心也是惶恐的。

毕竟两年多的时间,左宗棠早就在新疆乃至整个中亚地区名声大噪,再加上当时的沙俄不但在我国新疆地区直面左宗棠的压力,在西边的欧洲战场也同样陷入苦战。

因此,面对左宗棠的军威,沙俄败下阵来,同意撤出伊犁。

尽管这一仗以沙俄失败,我国收复新疆告终,但最终沙俄还是讹诈了清廷900万卢布。

尽管如此,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清朝政府收获的第一次对列强的胜利,左宗棠也成为了近代有名的民族英雄。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6
八方镜

八方镜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