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印度钢铝产品加征35%关税时,新德里总理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3月24日,《印度快报》披露的政府文件显示,莫迪内阁已拟定三步走方案解除对华限制,这项决策直接源于特朗普当面警告:"印度关税壁垒必须拆除。"这场政策逆转揭开了南亚地缘经济格局的深层变动。
印度2019年启动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已耗资230亿美元,却导致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5.4%降至14.3%。更尴尬的是,对华贸易逆差在此期间扩大至创纪录的1014亿美元,中国制造的太阳能板占据印度市场75%,抗生素原料供应占比达68%。正如印度财政部内部评估报告所述:"在电子元件领域,90%的产业链条仍系于中国。
2月白宫会晤成为转折点。特朗普政府拟对价值230亿美元的印度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相当于印度对美出口总额的28%。这对制造业增速仅4.1%的印度构成致命威胁——失去美国市场意味着约200万个就业岗位流失。压力传导下,印度商工部在48小时内组建特别工作组,着手评估取消对华369项商品特别关税的可行性。
首阶段方案包括:取消手机零部件20%的歧视性关税,允许中资在电动汽车领域持股49%,恢复中国工程师工作签证审批。这些措施直接瞄准印度制造业痛点——塔塔集团新能源汽车因缺少中国电池技术,量产计划已推迟两年;信实工业5G基站因缺乏华为专利授权,建造成本高出37%。
正当印度调整航向时,日本防卫省3月25日紧急呼吁强化日印防务合作。但现实数据揭示局限性:2023年日印贸易额仅189亿美元,不足中印贸易规模的三分之一。更关键的是,印度国防工业60%的稀土原料依赖中国供应,日本提出的半导体合作方案难以替代现有供应链。
这场政策调整暴露出中等强国的战略困境。莫迪政府既要维系每年价值1280亿美元的美印贸易,又无法割舍对华产业链依赖。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分析:"印度正试图在钢索上跳华尔兹,任何失衡都可能引发双重制裁。"当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同时挥动关税武器,新德里的回旋空间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收缩。
xyz
坚决敌对印度,中印友好绝对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