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新任总理马克·卡尼上任仅三周,便在中加关系上投下多枚“深水炸弹”。这位曾被誉为“全球经济救火队长”的政治人物,以WTO诉讼、司法干预指控和人工智能威胁论三连击,将两国关系推向冰点。其最新表态“中国并非价值观契合伙伴”,更标志着加拿大对华战略的全面转向。
卡尼上任首日即向WTO提交针对中国的诉讼,指控中方对加拿大油菜籽、龙虾等产品征收“歧视性关税”。数据显示,年加拿大对华农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23%,但加方选择性忽略其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38%报复性关税的事实。
更引发争议的是加拿大为4名在华贩毒死刑犯的“外交营救”。这4人涉及向中国走私甲基苯丙胺达732公斤,创下中加司法合作史上最大毒品案纪录。加外交部长米勒公开质疑中国司法主权,称“死刑不可接受”,却对本国芬太尼滥用致年均1.2万人死亡的现实避而不谈。
在安全领域,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SIS)3月24日发布报告,宣称中国可能利用生成式AI技术干预其大选。尽管该指控被中国外交部斥为“无稽之谈”,卡尼仍签署行政令,禁止政府机构采购海康威视、大华等中企安防设备。
卡尼的强硬姿态与其国内政治布局紧密相关。民调显示,其所属自由党支持率较大选时已下滑9个百分点,而保守党借“反华牌”在安大略等关键选区持续施压。分析指出,卡尼试图通过塑造“对华强硬”形象,转移民众对国内通胀率(5.8%)和住房危机的不满。
在国际层面,加拿大正面临美国关税大棒与“第51州”论的双重挤压。特朗普政府3月宣布对加铝制品加征10%关税,并重提北美自贸区“主权让渡”条款。卡尼虽宣称“绝不成为美国附庸”,却在实际行动中将对华施压作为向华盛顿递交的“投名状”。
两国贸易结构正经历剧烈震荡。中国自加进口原油同比骤降62%,油菜籽采购量缩水至七年最低。与此同时,加拿大对中国锂电池进口依赖度却攀升至78%,其规划的电动汽车产业链面临断链风险6。
地缘政治博弈更波及民生领域。加拿大渔民协会数据显示,因中国暂停龙虾进口,新斯科舍省捕捞季损失超3.7亿加元。而中国投资者持有的加拿大商业地产规模,已从2020年峰值128亿加元缩减至47亿加元。
中国外交部3月26日重申“合作共赢”原则,呼吁加方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但卡尼政府显然选择另一条路:宣布与东盟启动《数字贸易伙伴协定》谈判,试图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
历史经验表明,加拿大对华政策常在价值观与现实利益间摇摆。2013年哈珀政府经历“冰河期”后转向务实,推动中加贸易额十年增长119%。如今卡尼的激进转向能否持续,或将取决于渥太华何时为国内通胀与失业率付出代价。
用户15xxx81
一直在急坠,谈不上急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