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处于春季中期,所以又称仲春,此外还有杏月、花月等别称。二月春意盎然,百花盛开,大地一片缤纷灿烂。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农历二月有很多传统的节日,比如农历二月初二为“龙抬头”,“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在我国的神话传说里,每一位神仙的诞生也充满着传奇,并且神仙也有生日,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的生日,二月初三则是文昌帝君的诞辰。那么这两位神仙都有哪些传奇的经历呢?
二月二土地诞农历二月初二不但是“龙抬头”,还是土地公的生日。所以古代“龙抬头”的传统活动,既是对土地公的敬仰,也是农耕生活的美好期许,希望接下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土地公在民间有多种称呼,有“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神”、“土地爷”、“土正”、“社神”、“土伯”等等,他是一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神仙。土地公的形象通常为须发全白的老者,衣着朴实、平易近人、慈祥可亲。
土地公的神话传说最早是来自于古人对土地的崇拜,《礼记》中记载:“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万物的生存离不开天与地,尤其是土地,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了感念大地带来的收获,于是也就有了对土地的崇拜,进而又将土地神格化为神明加以祀奉。
“社”从示从土,是祭祀土神之意,所以这里的“社”是土地之主,是土神。也就是说,土地公也被称为社神,他是一方水土的管理者,是掌管五谷丰登的神。
最早的“社神”是句龙,它是共工的儿子,因为其能平九州,所以奉祀为“社”。再到后来,土地公又被人格化为一位有名有姓的神仙了,他就是周朝的张福德。据记载张福德出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是周朝的一名小吏,在为官期间张福德公正廉明、勤政爱民,受到百姓的爱戴。
张公在102岁高龄仙逝,有人感念张德福生前德行,就用四块大石合围建造了一座石屋,在里面供奉他的牌位,并每日焚香祭拜。不久之后,供奉张公的人变得富有,生意兴隆,家庭和睦。其他人见状于是纷纷效仿,也供奉张公,并将他尊为“土地公”。再到后来,张公的威名在民间广泛流传,更多的百姓开始祈求土地公保佑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幸福。
二月初三拜文昌“二月初三拜文昌”,二月初三是另一位神仙文昌帝君的诞辰。文昌帝君在古代被视为掌管学子仕途、功名利禄的神明,尤其是在科举考试的古代社会,读书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机会,除了十年苦读,在科举考试时的心态也非常重要。古代每次科举考试之前,学子们都会去文昌殿里上香祈福,希望能榜上有名。
“文昌帝君”文昌两字既为星名,又为神名,也就是民间惯称文昌星、文星神。《星经》所载:“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
典籍记载“文昌星神君,字先常,天子同命之符也。中央司命者。或曰制命丈人。主生年之本命,摄寿夭之简礼。”文昌帝君除了是由天上的星宿神格化而来,在民间也另有关于他的神话传说,即文昌帝君是张亚子。
张亚子,唐朝越隽人氏,生于四川凉山州越西县的金马山,后来迁到七曲山(四川省梓潼县),因笃信道教,成神后人们敬仰他的品德,就在七曲山建庙,命名为“清虚观”,并且于碑上刻上“梓潼君”,成为梓潼神,供人祭拜。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蜀地途经七曲山时,为张亚子举行了隆重祭祀。唐朝另一位“跑路”的皇帝唐僖宗躲避黄巢起义逃到蜀地时,也途经七曲山,同样也祭祀了张亚子。后来又历经宋元时期,梓潼君张亚子逐渐与文昌帝君合二为一,成为了一位读书人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