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战打到现在,美国内部的很多精英都看不下去了。
前几天,前美国财长耶伦在接受采访时,痛批特朗普的关税战是在“自残”,直言特朗普所宣称的制造业回流,完全就是在“白日做梦”。
我们都知道,耶伦的身份除了前美国财长之外,还是一位知名的大学教授,她对特朗普如此不留情面的痛批,像极了一个老师揪住不听话的学生,狠狠地抽耳光,希望对方能迷途知返。
特朗普关税战是“自残”?懂王心心念念的制造业回流缘何无法实现?老美正面临怎样的致命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关税战是“自残”,制造业回流是“白日梦”特朗普把关税战打成闹剧,美国前财长耶伦给出了犀利的评价。
根据耶伦的说法,现在美国的情况一团乱麻,一会加对等关税,一会又暂停推迟,谁也不确定未来还会有什么。
而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对企业有害,对普通的美国人也百害而无一利,因为所有人都处于不确定的无力感中。
特朗普想要靠着关税逼迫实现制造业回流,完全是白日做梦。
“在我看来,特朗普就像是抡着一把大锤,不仅在敲我们的盟友,更是在爆锤美国经济。”
耶伦还表示,如果特朗普愿意跟中国主动接触,那么中国是愿意谈判的。
但特朗普在做什么呢?
特朗普一边对准备与美国谈判的国家大肆贬低,甚至用了一些极具侮辱性的词汇,另一边又暗戳戳地对中国放信号,说“球”在中国那边,中国应该踢过来。
言下之意,就是美国愿意跟中国谈判,但需要由中国先开口,相当于中国要求着特朗普网开一面。
另外美国现任财长贝森特也做了一次传声筒,对外表示这种关税战不可持续,没人希望关税战一直这样,现在美国希望与中国达成一项重大协议。
可问题在于,中国从始至终的表态一直坚定,仅凭特朗普的几句空话,明显不可能转换立场。
特朗普给自己造牌,为的是在谈判桌上取得利益最大化,结果却因为中国的强势反制,全都打了水漂。
特朗普说得很清楚,关税的目标就是实现制造业回流,但可惜的是关税战仍在持续,制造业回流却迟迟不见趋势。
为什么会无法实现呢?
首先是企业整体的运营成本很难降下来。
很多企业之所以在国外办厂,主要因为当地的劳动力价格比美国更低,而如果把厂房搬回美国的话,即便规避掉了关税成本,人工成本也会提上来,最终导致亏本。
而且以美国如今的供应链完整度,必然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各种零部件,随着关税战愈演愈烈,这部分的进口成本也会增加。
所以哪怕企业准备搬到美国,也要考虑折腾下来,究竟是赔还是赚。
更何况,特朗普的任期只有4年,特朗普下台之后的情况也需要考虑。
其次,产业空心化这么多年,很多美国人并不愿意进厂“拧螺丝”。
之前就有学者分析,认为特朗普想保护的“中产阶级”,并不想从事他希望的实业,更多则是非实物生产行业。
换句话说,在美国开办工厂,还需要考虑能不能招够人的问题。
特朗普打响关税战,想实现制造业回流,给美国人带来工作岗位,但现实却像耶伦所说,关税战就是一种“自残”,特朗普做的是“白日梦”。
耶伦直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中美“实际脱钩”,而关税政策带来的恐怖影响还不仅于此。
自从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后,美股就开始了暴跌,以前当美股剧烈震荡的时候,人们都会把手里的股票投资置换成美债来避险。
但前段时间,因为特朗普在关税政策上的朝令夕改,美债市场也出现大幅波动,美债30年期收益率创下2008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人们大量抛售美债。
究其原因,无疑是投资者对美国市场失去信心,对美元资产的信仰正逐渐崩塌。
过去美国依靠发行美债,用花花绿绿的美元从全世界换回各种各样的商品,维持了美国人优渥的生活。
但显而易见,这一切是建立在美元霸权和美元信用之上的,结果现在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美债对人们的诱惑力骤降,谁来为美债市场“接盘”?
所以不光是耶伦,很多美国前官员还有经济学者都站出来,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会极大加剧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经济衰退风险,对美国和全球经济产生持久且深远的负面影响。
美国国债这个传统的避风港,现在其安全性已经受到挑战,不仅特朗普所期待的制造业回流无法实现,美国经济乃至于全球经济,也可能因此被带进深渊。
写在最后:
特朗普加征关税,很难让制造业回流,他想象中企业争相把厂房搬到美国,给美国人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帮助美国建立完整供应链的场面,大概率也不会出现。
最致命的问题是,特朗普此举不仅可能带来系统性危机,还可能使美国丧失经济霸权,而这是其绝不可能承受的代价。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