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妈妈,别人不和我玩”,该怎么办?你的回应影响孩子一生

布谷妈妈 2021-08-07 12:57:23

带布妞出门的时候,遇到两个小男孩在踢球。布妞看到他们,径直走过去,用她所知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小朋友,我也想玩球。”

其中一个小男孩被她逗乐了,但似乎又有些生气:“你比我还小,居然叫我小朋友。”不出意外,两个男孩抓着球转身就跑,丝毫不想再搭理她。

被拒绝的布妞站在那,眼神失落地盯着他们离去的方向,不知所措。看到她这样,我心疼不已。3岁的孩子,已经到了想要发展社交的年纪。这时候,父母不再是她的全部。

但我知道,在孩子的世界里,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规则,我不能时刻插手。

于是,我蹲下身来抱了抱她,表示安慰。她低着头,伤心地说:“妈妈,他们不和我玩。”我“嗯”了一声,回应她:“妈妈知道。”

孩子被同龄人拒绝,这个场面,相信大部分父母都不陌生。当孩子说“他们不和我玩”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到他呢?

一:发展社交分阶段进行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提到:孩子发展人际关系,是分阶段进行的。

★0-3岁这一阶段,孩子跟同龄人之间,并不会形成真正的情感链接。

比如以前奶奶抱布妞出门,布妞准是双脚不沾地,不愿下来跟其他孩子玩。要么就是各玩各的,看到对方有啥好玩的、好吃的再去抢一抢。什么“手拉手好朋友,大家永不分离”,这种概念,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是不存在的。

★4-5岁的时候,孩子发展友谊进入第二个阶段。

他们会发现:“我想跟他做朋友,是因为我们有相同的东西。”比如相同的爱好或者兴趣。你喜欢画画?巧了,我也喜欢,咱们一起玩吧。有人来捣乱?我们团结一致反击,并且不跟他做朋友。

这时候,孩子们会发展出“喜欢”的概念。“我喜欢他,因为我们合得来。”“我不喜欢他,他身上的很多东西我无法忍受。”这一阶段,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就已经为今后发展友谊、处理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5-6岁,孩子们有自己的一套社交规则。

“想跟我们一起玩吗?那得遵守我们的规则。”一个小团体中,必然有他们默认的承诺和规则。只有同意并遵守的孩子,才可以持续呆在这个圈子里。谁破坏规则?那我们就不跟你玩了。

学龄前的孩子,在发展人际和社交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明白:“你喜欢我,是因为我们适合,可以做朋友。我不想跟你做朋友,是因为我跟你相处得不开心,所以我要找别人做朋友。”

可以说,孩子在0-6岁,就已经奠定了未来他们发展人际关系的基调。他们会从中探索人与人相处的奥妙,学会分辨、做出让步、判断情形。这一阶段,可以说,对孩子一生都至关重要。

二:分清楚情况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童年时代,孩子有两个重要的“世界”。一个是与父母相处的世界,另一个是与同伴交流的世界。

孩子在3岁以后,就会将注意力由家庭逐渐转向社交圈。友谊对于他们来说,是跟亲情是一样重要的。所以这时候,我们如何回答“他们不和我玩”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会影响他当下的心态,甚至影响一生的性格。

有时候我们常会给孩子一些错误的回答。来看看,这些话你有没有说过?

错误回答一:“不跟你玩就算了,有什么了不起。”

孩子急切地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同,如果被拒绝后,得到父母这样的回答,他会觉得没有人理解自己。压抑的情绪发泄不出来,储存在身体里转变为负能量。次数多了,性格就会变得暴躁,甚至无理取闹。

错误回答二:“你肯定做得不对别人才不跟你玩啊。”

《小舍得》中有一幕,米桃遭欢欢欺负,并被同学抱团孤立。伤心不已的她回家哭诉,没想到爸妈不但不帮她,还说她不懂事,肯定是自己没做好人家才这样。一向乖巧的米桃也忍不住爆发了,这才朝父母吼出:“为什么偏偏就我要懂事?”

即便父母不懂得如何鼓励和帮助,也不要去打击孩子。被伙伴拒绝,这本就让他们伤心不已,父母再打击一下,孩子只会变得更自卑和叛逆。

人生路上,被拒绝和被接纳本就是一种常态。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遇挫,这对她来说是一种锻炼。她只有摸清楚孩子世界里的规则,并且自己想办法化解,才能在这段经历中有所收获。

所以,当发现孩子与朋友“吵架”后,父母不要着急地下定论谁对谁错,也不要立马进行干预,利用大人的权威,替孩子“出头”。但是,有些情况,我们还是要及时出面制止的:

◆以大欺小,或团体霸凌。

◆孩子安全受到威胁。

◆孩子主动请求家长介入。

以上这些情况,显然不在孩子的掌控范围内,这时候他会向大人寻求帮助。而我们则要敏锐地察觉到,这不再是简单的打闹,应该及时出面,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三:你的回应藏着孩子一生的性格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需要父母平时多教孩子正确的社交技巧,并且多练习。

✔情景还原:

有些孩子比较害羞,不敢主动加入到别的小朋友中。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还原他遇到的真实情况,然后教会正确的方式。

比如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后,只是离得远远的不敢靠近。我们可以做示范,大声说:“你们玩的游戏真意思,我也想加入。”

或者备一点小零食,鼓励孩子分享:“我这有好吃的饼干,你们要吃吗?”如果能跟同伴分享好玩的好吃的,一般其他孩子都不会拒绝。

除此之外,孩子遇到的很多困境,我们都可以用模拟的方式,重新带入那个场景。然后询问孩子真实的感受。是自己做得不对,需要道歉?还是是别人的问题,那些圈子可能并不适合,

要重新交其他的朋友?

孩子能掌握应对技巧,在将来遇到人际问题时,他才有底气和智慧去化解。

✔杜绝不良行为:

有些孩子容易被孤立,是因为他自身比较霸道。以下这些行为,我们一定不能护犊子,得第一时间制止。

打人——孩子在2-3岁时,表达能力不够强,喜欢用肢体动作代表语言。这时候我们要时刻关注,迅速制止。并且告诉他:“不可以打人,你可以告诉妈妈你想要什么。”孩子不养成霸道的习惯,在团体中才会受欢迎,不被排挤。

说脏话—— 孩子会说话后,他就好的坏的语言一股脑全学着说。除了我们自己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外,听到孩子说,也要告诉他:“妈妈不喜欢你说这种话,你可以用更礼貌的词语表达。”

✔耐心等待:

孩子被拒绝,如果问题不大,我们可以耐心等待。等他自己去消化,提高抗挫能力。就像布妞被两个小男孩拒绝后,我并没有采取其他的行动,只是抱了抱她。

等她自己恢复后,又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另一个小姐姐身上,想玩她手里的玩具。而那个姐姐也照顾她,慷慨地邀请她加入。布妞便很快忘了自己被拒绝的事了。

布谷妈妈说: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人际交往。而受挫,也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堂必修课。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他坚实的后盾,给他能量,让他勇敢地一路前行。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100万+爆文创作者。研究孩子心理发展,解决育儿路上的百种难题,喜欢就关注吧~

10 阅读:27471

评论列表

爱吃饭的娃儿

爱吃饭的娃儿

19
2021-08-09 07:39

说了当个零

时间的对岸

时间的对岸

15
2021-08-10 12:48

说了半天说了个屁

用户11xxx47

用户11xxx47

9
2021-08-10 14:17

上面留言的到底有没有认真看文章呀,你们就适合把食物嚼碎了喂进去,只负责张嘴就好了那种。文中有案例说明,也说了错误方法,还教导了应该怎么做,还不够吗

来自远方

来自远方

4
2021-08-31 20:26

提案很好,就是看到最后都没看到说了什么有用的答案[吃瓜][吃瓜]

落叶

落叶

2
2021-08-13 14:50

我就会说 不玩不玩就是 有什么呀

布谷妈妈

布谷妈妈

每日一篇科普原创,解决育儿路上百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