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据台媒报道,中国台湾女演员徐熙媛(大S)去世后,其子女的监护权将依法移交给前夫汪小菲。
这一结果看似是法律层面的"胜利",但结合汪氏母子过往的失信记录与争议行径,公众不禁担忧:这两个在舆论风暴中成长的孩子,未来将面临怎样的家庭教育与价值观引导?
劣迹斑斑的张兰
张兰汪小菲母子最令人诟病的商业信用污点,当属2008年鼎晖资本投资俏江南后的一系列操作。为规避回购条款,张兰不惜财务造假抬高估值,将82.7%股权以17.7亿人民币卖给CVC。当收购方发现欺诈事实时,她已通过瑞士账户转移12亿至海外家族信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2019年的终局裁决显示,张兰需赔偿CVC超10亿元,却在全球隐匿资产,甚至因藐视中国香港法庭被判监禁。汪小菲作为既得利益者,长期享受母亲通过灰色手段积累的财富,其名下美国豪宅、豪车消费均源自这笔涉嫌欺诈的资金。
道德沦丧的汪小菲
在私德层面,汪小菲被曝光的婚内出轨多达六次,更存在对怀孕妻子动手的家暴行为。离婚后拒不履行协议支付抚养费,却斥巨资包养网红,三天内给张颖颖转账百万的聊天记录与法院判决形成讽刺对比。张兰在直播中持续编造具俊晔性骚扰孙女的谣言,利用十岁孙女隐私制造"酸辣粉营销",完全无视对儿童的心理保护。这种为流量不择手段的行径,与汪小菲"深情父亲"的人设形成强烈反差。
劣迹斑斑的母子
值得警惕的是,张兰通过离岸信托转移资产的行为已导致信托架构被新加坡法院击穿,汪小菲名下5537万美元资产遭强制执行。母子二人控制的"麻六记"采取代工模式规避法律风险,注册资本仅100万元,利润通过暗箱操作转移。这种投机取巧的商业逻辑,与其宣称要给孩子"优渥成长环境"的承诺背道而驰。更令人不安的是,张兰的圣基茨国籍使其财产完全脱离中国法律监管,未来若监护权纠纷再起,司法执行恐将面临跨国难题。
当法官将抚养权判给有商业欺诈前科、屡次违反契约精神的父亲时,我们不得不思考:法律程序正义能否保障儿童实质权益?这对在直播间被祖母当作营销工具、被父亲作为舆论筹码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培养,是否会沦为资本游戏的又一场牺牲品?这场监护权转移的真正赢家,恐怕仍是深谙流量变现之道的汪氏母子,而输家,注定是被暴露在公众视野中的两个孩子。
老丁
这么不要脸的东西怎么敢发出来!看来有些人觉得不要脸很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