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数据,苹果2024全年在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7%,总量约为4290万部,市场份额从19%降至15%,排名第三。对比来看,华为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37%至4600万部,vivo以4930万部出货量位居榜首。
而从现实角度来看,的确如此,苹果旗舰店里,曾经通宵排队的果粉长龙消失了。玻璃幕墙上iPhone16的巨幅海报,在冬日阳光下泛着冷清的光。
苹果这艘豪华游轮,正撞上中国市场的冰山。当库克把iPhone16 Pro定价推上12999元高峰时,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都在摇头:”这价钱够在县城买两平方房子了。”日媒扒出的数据更扎心:2024年苹果手机均价突破900美元大关,是国产手机的三倍有余。
可消费者不是傻子。有人举着华为Mate70卫星通信版笑道:”花一万多买个信号时有时无的苹果?不如买这个能打卫星电话的国产机实在。”这话揭开了苹果的遮羞布,当国产手机把卫星通信、折叠屏、石墨烯散热做成标配,苹果还在挤牙膏式升级摄像头。
更绝的是价格战术。小米15至尊版直接把骁龙8 Gen4旗舰机打到3999元,这一记”价格屠刀”砍得苹果措手不及。就像老话说的”光脚不怕穿鞋的”,国产军团用机海战术把5000元以下市场围得水泄不通,逼得苹果只能困守高端孤岛。
创新乏力遇上”狼群战术”2015年,苹果在中国市场25%的份额何等风光?那时的华为手机还在给运营商做定制机,小米刚靠性价比杀出血路。可如今风水轮流转,国产手机不仅学会”虎口夺食”,更玩起了”群狼撕咬”。
上海陆家嘴金融精英们的口袋就是缩影。三年前清一色的iPhone,现在变成了华为Mate、小米Mix Fold、vivo X Fold三足鼎立。OPPO的卷轴屏手机在商务圈引发轰动,荣耀的AI大模型助手成为职场新宠。反观苹果,iOS系统十年不变的图标排列事变都不曾改变。
日本技术专家山田一郎说得犀利:”苹果的创新就像老牛拉破车,国产手机却是高铁组队飙车。”这话虽糙理不糙。当华为用自主芯片实现5G回归,当小米澎湃OS重构人车家生态,苹果的A18芯片性能提升却被网友调侃为”挤牙膏冠军”。
涨价续命终成饮鸩止渴库克财报会上得意的笑容背后,藏着危险的生存游戏。靠着每年20%的涨价幅度,苹果硬是把毛利率撑到50%以上,可这种玩法正在反噬。
深圳华强北的档口老板算过笔账:现在卖十台小米的利润,抵得上三台iPhone。更致命的是,二手市场里九成新的iPhone14只卖原价的40%,这价格倒挂直接把潜在买家吓退。
海外市场的增长更像遮羞布。欧洲人还认苹果这块金字招牌,印度市场靠着廉价版SE系列勉强支撑,可这些地方哪比得上中国市场的体量?日本市场6%的跌幅看似温和,实则连最忠实的果粉都在动摇。
AI救场姗姗来迟听说苹果要押注生成式AI打翻身仗,可码农们都在冷笑。且不说国内大模型战场早已杀成红海,单是数据合规这道坎就够苹果喝一壶。
更尴尬的是使用场景。比如,”消费者能在华为手机上用AI一键生成PPT,在小米汽车里语音操控智能家居,苹果的Siri却连地铁线路都查不明白。”
当国产手机把卫星通信做成”家常菜”,把折叠屏玩出十八般花样,苹果似乎从听不进去用户的需求和忠告。
2018年华为被制裁时,苹果吃尽红利;2021年元宇宙火爆,苹果冷眼旁观;2023年生成式AI爆发,苹果姗姗来迟。这种”龟兔赛跑”式的节奏,终于在今天尝到苦果。
但要说苹果就此没落,恐怕为时尚早。若苹果肯把定价拉回理性区间,把供应链向中国厂商开放,甚至学特斯拉搞本土化研发,未必不能绝处逢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智能手机这个修罗场,根本用不了三十年。当城市地铁里随处可见折叠屏展开的瞬间,当县城手机店把华为样机摆在最显眼位置,所有人都明白:这场“中国战事”,苹果若再不放下身段搞创新,恐怕连“河西”的余晖都抓不住了。
Fv028866
60hz高刷和128g内存卖六七千也只有苹果,现在不少安卓千元机就用上了120hz高刷256g内存,库克只是一个商人,缺乏创新一直在吃老本,和乔布斯的创新引领手机潮流差距甚远。
Idlemeta
都是 小米手机 组装厂广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