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当时郑和曾经多次前往非洲东海岸,包括今天的索马里和肯尼亚沿海。肯尼亚第二大城市蒙巴萨,当年也是郑和到访过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座城市。
蒙巴萨是肯尼亚第二大城,东非最大港口,滨海省首府。位于肯尼亚东南部沿海,距肯尼亚首都内罗毕480公里。居民有班图族人、阿拉伯人以及印度人等,人口约70万。
蒙巴萨是东非最著名古城之一,最早是由阿拉伯人所建,并且因商业而繁荣。早在公元9世纪,就有来自阿曼的阿拉伯人在这一带定居。19世纪以前,每年12月到次年1月,都有大批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和欧洲的帆船队来此经商。
1405年,我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开始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创举。船队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到达西亚和非洲东岸,其中就包括蒙巴萨。在《郑和航海图》里蒙巴萨被标作“慢八撒”。在蒙巴萨出土的大量中国瓷器和古钱币等文物也是这一历史事实的有力证据。
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船队曾于明朝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抵达今天东非印度洋沿岸肯尼亚的马林迪、蒙巴萨等地,而马林迪东北方向的拉穆群岛是船队必经之地,近年来在沿线岛屿上发现了大量中国陶器及古瓷器碎片。相传,当年船队中有一两条船在拉穆群岛附近触礁沉没,幸存的船员在一个叫帕泰的小岛上定居下来,后来与当地人通婚、繁衍生息。
古代的缘分延续到了现代,近些年来肯尼亚与中国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原先肯尼亚人学习汉语只能去中国,而现在肯尼亚的四所大学设有孔子学院,另外还有孔子课堂,人们学习汉语的机会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肯尼亚进行各种交流。
当年郑和之所以前往蒙巴萨,是因为蒙巴萨是重要海港。时至今日,蒙巴萨港的条件在东非诸多港口中都是首屈一指的。该港有各类万吨级以上泊位21个,港口吃水9.45米以上,24小时通航。据不完全统计,蒙巴萨港每年集装箱进出口约15万~20万TEU,大约是邻近港口进出口量的3~4倍。
此外,蒙巴萨的海景也是一流的,其水质清澈砂质细腻的海滩,吸引了不少欧洲和以色列人前往度假。近年来蒙巴萨的交通交通也大幅改善了,2017年,中国援助的蒙内铁路(蒙巴萨-内罗毕)通车,极大方便了蒙巴萨和首都内罗毕之间的联系。随着蒙巴萨基础设施的改善,渡海而来寻求商机的中国人也多了起来。
中国和蒙巴萨的故事,还有新的篇章等待我们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