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汪东兴百岁病逝,弥留之际: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死而无憾了
2015年8月,北京某医院。一位99岁的老人躺在病床上,回顾一生,他说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我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事,就是跟随毛主席,保卫他的安全。这位老人就是汪东兴,曾经的中共中央副主席,毛泽东的贴身警卫。他的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小说,从农家子弟到权力巅峰,再到主动退居二线。
让我们从最后一幕开始,逆流而上,看看这位老革命家的传奇人生。
2015年,99岁的汪东兴躺在病榻上。回首往事,他眼中闪烁着追忆的光芒。谁能想到,这位曾经位高权重的中央领导,会在退休后过上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
时间倒回到1979年。当时的汪东兴可谓春风得意,担任着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要职。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继续往上爬时,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主动请辞。
面对众人的不解和挽留,65岁的汪东兴只说了一句话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吧。这话听起来像是客套,但细想之下,又觉得颇有深意。
要知道,在中国的官场文化中,能主动放弃权力的人可不多见。汪东兴这一手,可以说是给当时的政坛上了一课。不少老百姓听说后,都竖起了大拇指这汪老虎,有两下子啊!
那么,是什么让汪东兴有如此大的魄力呢?答案还得从他的革命生涯说起。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47年。那时的汪东兴还是个30出头的小伙子,刚被周恩来调到中央,担任毛泽东的警卫处长。这一干就是近30年,可以说是毛泽东最信任的人之一。
汪东兴最出彩的表现,要数1947年的王家湾之战。当时,国民党军队正对延安发动猛攻,毛泽东决定撤离,但又想留人侦察敌情。汪东兴二话不说,主动请缨主席,我带一个加强排留下来就行!
这话说得,那叫一个豪气冲天。毛泽东听了,眼睛都亮了。他不但同意了汪东兴的请求,还特意交代看到敌人后,要打他们一下再走。
汪东兴领命后,带着一个排的兵力,在王家湾附近的山头设下埋伏。当胡宗南的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圈时,汪东兴一声令下,手榴弹像下雨一样砸向敌军。
敌人哪里想到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时间乱作一团,以为遇到了我军主力,不敢轻举妄动。汪东兴趁机带队撤离,追上了大部队。
这一仗打得漂亮,毛泽东听了汇报后,赞不绝口王家湾这一仗打得好!为中央撤离争取了宝贵时间,立了大功!
从此以后,汪东兴就成了毛泽东的影子。无论是重大会议还是私人活动,只要有毛泽东的地方就一定能看到汪东兴。他不仅负责安保,还承担了许多事务性工作,被称为中南海大总管。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汪东兴东兴同志一直在我身边,我都习惯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心细,许多小事都能想到。就是理论水平不高,不爱动脑筋。不过人无完人嘛,他就像汉朝的周勃,能立大功。
这番评价,可以说是一针见血。汪东兴确实不是什么理论家,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个能人。正是这些特质,让他成为了毛泽东最信赖的助手之一。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举国上下陷入悲痛,中央领导人紧急召开会议,商讨追悼事宜。作为跟随毛泽东最久的亲信之一,汪东兴在会上提出了毛泽东生前强调的三要三不要原则。这番话,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局势,为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
然而,就在汪东兴攀上权力巅峰时,他却选择了急流勇退。这一决定,让许多人大跌眼镜。有人说他是明智之举,有人说他是知难而退。但无论如何,这个决定让汪东兴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的一笔。
退休后的汪东兴过着平静的生活,很少出席公开场合。但每年毛泽东的忌日,他都是纪念堂的第一访客。他常说我要有脸去见毛主席。这话听起来,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自己一生的交代。
2015年8月,99岁高龄的汪东兴在北京离世。他用近一个世纪的人生,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伟大转变。
有人说汪东兴是幸运儿,但细想之下,哪有什么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没有过硬的本领,没有忠诚的品格,他怎能赢得毛泽东的信任?又怎能在关键时刻挑起重担?
更难能可贵的是,当权力近在咫尺时,汪东兴选择了主动退出。这份清醒和胸怀,着实令人敬佩。或许,这就是他能够功成身退,最终无愧于心的秘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