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崛起:120成本颠覆全球AI格局,硅谷巨头慌了!

春樱吹雪 2025-02-11 21:25:01

Deepseek 的问世,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其带来的影响不仅震撼了硅谷,更是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了 AI 领域变革的强烈冲击。

AI 教父杰弗里·辛顿在采访中透露,Deepseek 与 OpenAI 在训练大模型的真实成本上存在巨大差距,大约是 500 多万美元对比一亿美元,成本比达到 1:20 ,这意味着 Deepseek 在性价比方面远超 OpenAI,达到其 20 倍之多。

这一成本差距,引发了 AI 资产估值的重大问题。

打个比方,就像原本售价 1 万元的高端手机,突然出现一款性能相当甚至更优、价格却仅 500 元的廉价手机。这使得原先购买高价手机的公司资产大幅缩水,若进入破产清偿,原价1万元的手机在市场拍卖时只能卖到 500 元。

遵循市场定价(mark to the market)准则记账,新手机占领市场后,原公司持有的手机资产将严重贬值。

以金融市场为例,2020年3月硅谷银行在国债收益率低至 0.54% 时大量购入10年期美国国债,到 2023 年初国债收益率飙升至近 4%,导致其持有的国债资产出现巨额浮亏,这成为硅谷银行破产的直接导火索。

同样,过去几年硅谷七大科技巨头在 AI 领域投入上万亿美元,形成了海量的 AI 资产,如数据中心里的 CPU、GPU 和服务器等。随着 Deepseek 横空出世,其 20 倍的性价比优势,让这些巨头的天价 AI 资产面临剧烈贬值风险,资产负债表可能出现数千亿美元的浮亏。

若将 Deepseek 算法与华为等中国公司的廉价GPU相结合,以极低的成本提供与之前高价 AI 产品相当甚至更优的性能,那么硅谷七巨头若要拍卖原有的 AI 资产,将难以卖到原价。Deepseek 对硅谷 AI 资产估值的冲击堪称灭绝性杀戮或降维打击。

虽然硅谷巨头可通过拉长资产折旧时间(如从 5 年延长到 6 年、7 年甚至更久)来掩盖这一危机,但这只是权宜之计。

早在2024年8月,巴克莱银行便以其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发布了一份极具前瞻性的报告,对 AI 资产折旧问题郑重发出预警。

报告明确指出,在 AI 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大规模 AI 芯片投资所衍生的资产折旧,是一笔难以隐匿的高昂成本。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投资者在评估相关公司和资产价值时,往往选择性忽视这一关键因素。

按照财务规则,资产折旧机制允许企业将巨额的 AI 资产投入,均匀分摊至资产的整个使用周期内。这一操作在短期内会显著提升企业的账面利润,因为资本支出不会即刻计入损益表,而是在后续数年里,以资产折旧费用的形式逐步摊销。

巴克莱银行通过深入的研究与精准的预测,揭示了行业内潜在的估值偏差。

以 2026 年为例,巴克莱预计 Alphabet 的资产折旧将达到280亿,相较于华尔街共识的226亿,高出了整整 24%;而Meta的折旧估算,巴克莱给出的是 308 亿美元,华尔街仅为210亿美元,差距高达 47%。基于此,巴克莱判断,由于现行错误的资产折旧模型,谷歌、Meta和亚马逊等行业巨头的股价,相较于合理估值,已经虚高了 5% - 25% 。

当下,中国凭借免费的AI算法、价格亲民的GPU、创新的NPU以及超大内存的CPU,构建起极具性价比的组合,仅以OpenAI成本的1/20 - 1/50,便能迅速催生全新 AI 资产。

一旦这一进程加速推进,硅谷巨头们前期投入的天文数字般的 AI 资本开支,极有可能血本无归,沦为沉没成本。

Deepseek的横空出世,已然掀起一场全球范围内的 AI 资产重估大战,这场较量的核心在于新 AI 资产的市场占有率。

新资产若能快速抢占市场,硅谷巨头的旧有 AI 资产将无可避免地加速折旧,进而重塑整个 AI 产业的格局。

面对 Deepseek 带来的颠覆性冲击,硅谷巨头们迅速开启全方位反击,试图守住自身在 AI 领域的霸主地位。

技术层面,他们利用复杂的网络攻击手段,对 Deepseek 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恶意施压。通过向服务器发送海量无效请求,制造DDoS攻击,让Deepseek的服务器频繁过载,页面加载缓慢,甚至无法访问,极大地降低用户体验,阻碍其用户规模的自然增长。

政治层面,巨头们动用强大的游说力量,推动美国政府立法,严禁国内使用 Deepseek。一旦法案落地,使用 Deepseek 的企业和个人将面临法律制裁,这直接掐断了 Deepseek 在美国市场的发展命脉。

国际层面,硅谷巨头在全球范围内四处奔走,向各国政府施压,妄图将 Deepseek 排除在国际市场之外,迟滞其全球化扩张步伐。

舆论层面,他们通过旗下媒体和公关团队,发布大量贬低Deepseek的不实言论,同时抬高OpenAI,混淆公众视听,维持市场对旧有 AI 资产的关注。

这场AI资产重估之战已然打响,新老势力围绕市场份额展开激烈角逐。

谁能在这场分秒必争的竞赛中率先完成新资产布局,谁就能掌握主动权,重塑 AI 产业格局。

文本内容源自@宋鸿兵观天下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