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2月1日,美国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正式对中国加征10%的关税,同时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的关税。
这一举措标志着特朗普叫嚷许久的贸易战2.0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两天,特朗普突然宣布暂缓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关税措施。但令人遗憾的是,唯独对中国的加税政策依旧照常执行。这一戏剧性的转变,让国际社会一片哗然。
原本看似“三英战吕布”般的贸易纷争,怎么突然就变成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单挑?这一变化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那么,在这个全新的贸易战2.0时代,中国究竟能否成功应对,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呢?
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得剖析特朗普贸易战2.0的特点。如果说贸易战1.0时代重点针对中国,那么2.0时代的目标则更为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国家,尤其是那些和美国存在贸易逆差的国家。
美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墨西哥、中国和加拿大,几乎同时遭到关税打击,这显然不是偶然,背后的原因是特朗普对这些国家的贸易顺差十分不满。
但实际上,美国指责中国顺差多占了便宜,却刻意忽略了中国商品是中国人在超长工作时间、放弃周末休息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
而美国呢,凭借金融霸权和印钞,就能轻松用纸换取商品,这显然是不公平的。特朗普也深知以这个理由加关税难以服众,所以只能另寻借口。
于是,芬太尼过境和非法移民问题被他拿来当作借口。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完全是欲加之罪。
芬太尼本身是一种医用麻醉剂,中国生产的芬太尼前体只是普通化学品,用于出口赚取外汇并无过错。但在美国,由于芬太尼合成成本低、效果好,深受一些毒贩和瘾君子喜爱,从而引发了滥用问题。
特朗普不去管理自己国家的瘾君子,却要求中国这个生产无害化学品的国家以及转手卖芬太尼前体的墨西哥和加拿大负责,这无疑是本末倒置。
至于非法移民问题就更荒谬了,中国确实有不少人通过墨西哥前往美国,但这并非国家鼓励的行为,凭什么要中国和墨西哥为此负责?
所以说,芬太尼和移民问题只是幌子,特朗普的真正目的是加关税,用关税收入弥补国内财政亏空,试图实现“墙内损失墙外补”,以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
那么,为什么这次特朗普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的关税,而对中国仅加征10%呢?
这并非是对中国网开一面。在贸易战1.0中,美国对中国发起了四轮加征关税行动,前三轮清单商品均加征25%的关税。
第四轮因2020年1月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部分取消,部分减半,使得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加税空间有限。如果再加25%,很容易进一步推高美国的通胀,对美国自身经济不利,所以这次只加了10%。
而美国和加拿大、墨西哥之间,由于美墨加协定,美国对这两国的平均关税税率均不到1%,高的也不过4.3%,所以必须大幅提高关税,才能对加墨两国的经济产生足够的冲击,实现特朗普的目的。
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三个国家的应对方式截然不同。
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强硬态度仅仅维持了不到一天就宣告瓦解。
先是墨西哥总统主动给特朗普打电话,承诺立即部署1万名国民警卫队士兵,防止毒品特别是芬太尼从墨西哥流入美国。随后,特朗普松口,暂缓对墨西哥商品加关税,期限为一个月。
紧接着,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给特朗普打电话,承诺在边境安全上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加拿大、美国联合打击部队,以打击有组织犯罪、芬太尼和洗钱活动。特朗普同样大笔一挥,宣布暂缓加关税。
并且美国的野心绝不止于芬太尼和非法移民问题。据美国媒体透露,加拿大和墨西哥打动特朗普的条件绝非仅仅是公开加强边境巡逻和打击芬太尼这么简单。
对加拿大来说,让步可能包括批准美孚开发阿尔伯塔油田、允许美资控股跨山输油管道,甚至开放美资参与北极海域油气勘探,这些举措实际上都是在给特朗普背后的石油资本输送利益。
而墨西哥可能会被特朗普要求“去中国化”,比如叫停中资参与的玛雅铁路三期工程,对中国电动车征收45%反补贴税,彻底关闭墨西哥城的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
所以,中国若想让美国暂缓对中国征收关税,绝不是停止生产芬太尼这么简单,美国必定会要求恢复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要求中国增加在美投资,要求中国承诺不进行竞争性货币贬值,以及将TikTok视为商业问题而非政治问题,不再阻止TikTok卖给美国企业。
这些要求每一条都触及到了中国难以让步的底线,美国却想用暂缓加征关税这一个筹码就换取这些利益,显然是不现实的。
特朗普如此迅速地暂缓对加墨两国的关税,其实是想营造一种“众人皆服”的氛围,让其他国家看到加拿大和墨西哥一妥协,关税就暂缓了,从而迫使其他国家也赶紧妥协。
这无非是极限施压的升级版手段。但他万万没想到,中国根本不吃这一套。
加墨两国的退让看似暂时换来了安宁,但实际上只会让特朗普更加贪得无厌。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这个道理加墨两国或许不懂,但中国却深谙其中的利害。
所以,中国的选择是坚决反击,仿佛又回到了中国独自扛起贸易战大旗的局面。
不过,与2018年相比,中国这次显得从容淡定了许多。
2018年的贸易战发生在特朗普访华后的半年,当时中美关系的基调还是友好的,特朗普突然发动贸易战,让中国有些措手不及,而且当时中国对于打贸易战完全没有经验,甚至连如何反制都没有太多头绪。
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早已对贸易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对措施以及可能付出的代价都有了充分的预判。
所以这次中国的反制措施一出台,就展现出了成熟和老道,既精准打击了美国的痛点,又巧妙地维持了一种“斗而不破”的局面。
中国的反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关税反制。加征关税的商品主要集中在两类,一类是能源,另一类是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和皮卡。这两类商品的选择极具针对性。
特朗普代表着石油资本的利益,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他上任后就松绑了美国国内的油气开采,使得整个美国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然而能源产能再大也需要广阔的市场来消化。放眼全球,能消化如此大量能源的国家屈指可数,中国便是其中之一。
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LNG天然气415.84万吨,总金额高达171亿美元,在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中,石油天然气排名第二,足以见得中国市场对美国能源产业的重要性。
特朗普一直要求中国恢复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其目的就是通过该协议让中国多购买美国的石油天然气,为石油资本输送利益。
如今,中国直接对美国石油天然气加征关税,甚至连煤炭也不放过,这让特朗普如何向背后的石油资本交代?
而农机和汽车产业方面,像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艾科和凯斯这类农机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中部州,这里恰好是特朗普的票仓。
过去,这些企业生产的覆盖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颇高,一旦加征关税,这些企业的利益必然受损。例如,中国反制消息一出,约翰迪尔的股价当日就下跌了7%。
此外,对美国大排量汽车与皮卡加征10%关税,针对的显然就是通用、福特这类企业,这些企业同样是特朗普的政治基本盘。
其次是出口管制。这次中国对钨、碲、铋、钼、铌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这些矿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它们在工业领域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钨是制作超硬合金的绝佳材料,中国的穿甲弹大多采用钨来制造,不仅保证了穿甲性能,还避免了像美国贫铀穿甲弹那样的环境污染问题。
碲是双色和多色探测装置的重要材料,如今坦克和飞机上的夜视仪和红外探测仪主要材料就是碲和汞。
铋主要用于制造铅铋核心,这在液态金属冷却快中子反应堆中有着关键应用,这种反应堆是新时代核动力船舶的理想动力,不仅体积小,而且安全性极高。
钼具有极强的耐热性和高温力学性能,在炼钢时加入一点钼,就能制造出超高强度钢,主要用于对耐高温要求极高的航空和航天发动机内部零件制造。
铟就更不用说了,大名鼎鼎的红外制导导弹,其导引头就是铟锑化合物,只要涉及红外制导导弹的制造,就离不开铟。
值得一提的是,这五种金属中国的产量都占到了世界的50%以上,在全球市场上拥有绝对的控制力。
而美国在短期内很难找到足够的替代品,一旦中国实施出口管制,美国整个军工业恐怕都要陷入混乱。
因为武器设计时所选用的材料早已定型,现在材料供应突然中断,想要更改设计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
最后是制裁美企。中国将美国PVH集团和伊美娜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同时对谷歌开展调查。相较于关税和出口管制,这一举措堪称一步妙棋。
美国的经济支柱并非制造业,而是科技产业以及与其伴生的金融业。中国选择对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进行精准打击,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
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在中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占据着半壁江山,华为事件已经充分证明,只要谷歌愿意,它可以随时切断对中国手机厂商的生态支持。
尽管华为开发了鸿蒙操作系统,但目前其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仍然偏低。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依赖谷歌的AI技术、云计算技术、广告服务,这也带来了一定的信息安全风险。
对谷歌展开调查,一方面可以提高中国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也为中美之间的谈判增加了筹码。
美国不断封杀华为、限制中芯国际、打压TikTok,中国自然不能坐以待毙。
调查谷歌,就相当于中国在这场科技博弈中多了一张有力的底牌。如果美国继续在科技领域对中国发起攻击,中国也有能力让美国感受到压力。
从这些反制措施可以看出,中国虽然精准地打击到了美国的痛点,但始终没有与美国彻底撕破脸,维持了一种斗而不破的微妙局面。
例如,美国对华增加关税是全面性的,对所有商品都加税;而中国则是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商品进行反制。
中国针对的商品大多是已经能够实现国产替代的产品,而不是像大豆、高性能芯片之类中国依赖进口的商品,这样既能有效地打击美国,又不至于让美国抓住中国的“命门”,对中国进行卡脖子。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这次主要针对美国的制造业下手,并没有触及美国高利润率的服务贸易领域。
美国在知识产权、软件、教育等服务贸易方面享有绝对优势地位,2023年美国的服务贸易顺差接近2800亿美元,是全球第一大服务贸易顺差国。
而中国在金融、电信、计算机、信息娱乐产品等方面每年都要向美国支付大量美元。如果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与美国展开贸易战,恐怕美国真的会着急上火。
目前中国没有对服务贸易领域动手,并非没有能力,而是时机未到。
根据相关计划,特朗普预计在几个月内访华,中国也不想在特朗普访华之前与美国彻底决裂,毕竟中国人向来秉持“和气生财”的理念,这与特朗普只知道极限施压的作风截然不同。
从中国如此迅速地出台一系列反制措施就可以看出,中国真正的“杀招”方案肯定早已准备就绪,就等着特朗普访华,根据谈判结果再决定是否亮出底牌。
当前,中国的强硬态度与加拿大、墨西哥的软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给欧洲国家提供了一个参考。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至少还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而美国与欧洲之间则是真正的竞争关系。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美国下一步对欧洲发起贸易战几乎已成定局。到那时,欧洲国家究竟是像加拿大和墨西哥那样选择妥协退让,还是像中国这样以斗争求团结,就要看欧洲人的决心和意志了。
文本素材来源@卢克文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