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后人,战死在对日作战一线,甲午战争清朝为何还没守住辽东?

冷兵器研究所 2024-06-14 09:38:27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吹雪

字数:8560,阅读时间:约22分钟

编者按:甲午战争的平壤战役结束后,日军在朝第1军统帅山县有朋便开始策划进攻清朝的“龙兴”之地:奉天(今沈阳)。对于清廷来说此处是万万不能丢的。为此双方在鸭绿江和辽东地区开始展开了多场激战。本文就从军事地理角度先解读以下几个问题:1.日本何以短时间就能突破鸭绿江。2.清军在辽东如何构筑新防线。3.清廷的反攻计划是个什么样的“脑洞”。

鸭绿江防线上的攻防战

鸭绿江从明代开始就是与朝鲜的界江,到了清代,江南是朝鲜的最北方的重镇:义州;江北就是清廷设立的辽东边防重镇:九连城。而辽东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其重要程度仅次于北京城,因此对于清廷来说守住鸭绿江就是守住了“国门”。

而清廷这边其实则在平壤战役前,在朝清军诸将就要求国内继续增兵,李鸿章当时就命四川提督宋庆率毅军5营由旅顺出发、铭军提督刘盛休率12营由大连湾出发增援。同时清廷还命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率领镇边军12营作为增援平壤的援军先奔赴朝鲜增援。

▲《北方史话-甲午陆战》纪录片截图:鸭绿江旧影剧照

但在9月16日平壤战役中清军惨败,清廷便只得命这些援军驻防鸭绿江。9月19日李鸿章上奏《军事紧急行折》:“就目前事势而论,惟有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篱,力保沈阳以顾东省之根本,然后厚集兵力再国大举,以为规复朝鲜之地。”

▲《北方史话-甲午陆战》纪录片截图:李鸿章奏折剧照

只不过就清军当时的状况“规复朝鲜”肯定不可能,“力保沈阳”却是清廷上下的重中之重。为此清廷命宋庆(时年已经74岁)“节制前敌各军”,同时批准了李鸿章招募新军30营。

10月8日宋庆到达凤凰城,10月13日,依克唐阿则率军到达九连城。随后宋庆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除了自己的毅军以及部分淮军“分支”的盛军外,包括淮军出身的铭军刘盛休所部都敢不听号令,至于练军和依克唐阿部就更别提“节制”了。

那么清廷派来防守的“前敌各军”有多少人马?

如果真要计算此时清军的兵力,可以得出如下“数据”:

宋庆部毅军9营4400人。

刘盛休部铭军10营4200人。

3、聂士成部盛军19营6300人、芦榆防军4营2000人。

4、聂桂林部奉军及靖边军11营3500人。

5、江自康部仁字5营2500人。

7、丰盛阿部练军5营2000人。

8、倭恒额部练军5营1500人。

9、依克唐阿部镇边军13营4000人(后又新募3营)。

总计80余营,总兵力超过3万,因此双方的兵力大致相等。

再到具体的防守策略则是以九连城为中心而展开:

九连城此处位于今丹东市以北,其北边的瑷河经九连城流入鸭绿江,瑷河则东倚鸭绿江防线的制高点,耸立于鸭绿江边能俯视对岸朝鲜边界山:海拔147米的虎山。

《明史·兵志》中曾有记载:“终明之世,边防慎重,东起鸭绿、西至嘉峪。”从这样的记载也可以看出,明代长城的东边起点不是在山海关,而是在鸭绿江边。到甲午战争时这些“印记”依然成为了清军防守的壁垒。

而从九连城沿鸭绿江北岸向东依次还分布着安平口、蒲石口、苏甸口等渡口,向西则是经安东县城、大孤山通凤凰城。

▲《北方史话-甲午陆战》纪录片截图:九连城旧照

如果光从城防上看那么九连城没有平壤那么高大的城墙,但有鸭绿江这条天然防线在,那么很明显是有利于防守方的。

可问题是防御位置的兵力该如何调配?

对于这个问题宋庆根本无解,于是只得与另一位“军衔”最高的依克唐阿“协商”了鸭绿江防线的防区,其结果却是“异想天开”,整条防线被一分为三:

安平河口由练军统帅倭恒额防守,宋庆防守安平口西的虎山、九连城,依克唐阿则防守安平口东。

▲央视纪录片《微观战场-甲午战争》第三集剧照:鸭绿江防线部署截图

为此宋庆在九连城至虎山新修防御工事40余处,其中对于虎山的防守更为严密:不仅将9营中的4营拨给了悍将马金叙(后任袁世凯总统府高等军事顾问)防守,还派了聂士成率本部中的4营守山后为接应,还加派了另一部将宋德胜为策应。而日军如果想要进攻奉天,那么首先就要突破鸭绿江防线。

于是双方的激战在10月23日开始了。

▲《北方史话-甲午陆战》纪录片截图:清军布防示意图

当天晚上9时山县有朋先派工兵游泳渡江(派了两次,第一次的工兵游了一半被冻死)把绳索送到了对岸,之后日军工兵便开始架设浮桥。到第二天晨日军已经在江面上架起了多座浮桥,而在对面虎山布防的清军居然浑然不知。

晨6时山县有朋命他的得意门生第3师团长桂太郎(后为日本首相)从正面进攻虎山,第5师团第10旅团长立见尚文为预备队,另外还派了一支偏师:第18联队对安平口发起奇袭。

▲《北方史话-甲午陆战》纪录片截图:日军架桥渡江剧照

战斗打响后率先过桥的是第3师团的第5旅团,紧跟上的便是桂太郎的第3师团其余部队,随后日军便开始向虎山的清军发起了攻击。而在防守虎山的马金叙虽然没有察觉日军渡江,却提前做了防御部署,因此日军的进攻一开始并不顺利。但双方激战1小时后第5旅团攻占了虎山东面的高地后局面开始不利于清军。

面对危局,“主帅”宋庆亲自赶赴虎山并令聂士成为第一批援军立刻支援马金叙。然后又令马玉昆、宋得胜率第二批援军:毅军2000人继续增援。

▲电视剧《甲午陆战》截图:马玉昆、宋得胜剧照

而当山县有朋见清军的援军不断向虎山靠拢后,也立刻下令立见尚文的第10旅团向清军展开攻击。但攻击的方向不是虎山,而是截击虎山西侧的清军增援部队。为此宋庆只得再命令防守九连城的铭军刘盛休为第三批援军,结果刘盛休却被阻击在了瑷河边。

如此一来,防守虎山的清军等于遭到了三面的围攻。聂士成、马金叙在连续击退了日军三次冲锋后,马金叙弟战死,受伤二十余处的马金叙本人及其所部已经无力再战,至下午1时只得放弃了虎山阵地。

除了虎山之外,对于清军还有个更坏的消息:

中午11时半第18联队长佐藤正向清军的安平口阵地发起奇袭,之所以选这个位置是因为这里江水浅,可以徒步。但是倭恒额只派了练军1个春字营在此处防守,而且还只有2门炮,因此日军只用了2个小时就占领了此处。

25日,山县有朋将自己的指挥所设在了虎山上,26日晨,日军先在虎山上用居高临下的火力覆盖了九连城的大部分区域,但在轰击半小时间清军没有发起任何还击。

因为前一夜虎山战役失利,清军已经提前撤离。于是日军兵不刃血的就占领了九连城,而且还得到了大量的军需物资:炮74门、各类步枪4400支、各类子弹400万发、粮食5000多石等。

就这样清军在短短不到3天内就丢失了鸭绿江中部防线。

而宋庆、聂士成等只得再退至凤凰城,但是凤凰城在事实上也是无险可守。于是宋庆只得在10月28日留少量殿后部队以掩护大部分清军撤退至摩天岭坚守,由此立见尚文的第10旅团便再次兵不刃血的在31日占领了凤凰城。

▲电视剧《甲午陆战》截图:宋庆剧照

另一支第5旅团大迫尚敏也继续向西追击清军,并于11月5日至大孤山,然后才发现此处清军也早已撤至岫岩。岫岩此处为奉天南的重地,北至辽阳、东连凤凰城、南通大孤山、西达海城,因此山县有朋来说是个必须拿下的战略要地。

11月14日山县命大迫尚敏率从大孤山出发并向岫岩发起正面攻击,同时还将驻凤凰城的第5师团中抽调1个步兵大队为偏师,由三原重雄率领迂回到岫岩北面发起攻击。

15日大迫尚敏已经行军至岫岩附近的桂花岭,而在岫岩防守的清军是聂桂林所部的11营和丰升阿所部的4营,另外还有岫岩本地将官嘉善新募的满人2000人。17日中午12时,双方的激战开始了。

下午2时清军趁着日军还未集结完毕开始发起冲锋,但并未将日军击溃,随后的下午4时半,进犯的日军部队集结完毕,双方开始对峙。进入夜晚后,三原重雄的偏师赶到对清军造成了夹击的态势,并在18日晨6时重新发起了攻击,清军只得在被日军包围前撤离了岫岩,至上午8时30分日本占领岫岩。

至此,清军在鸭绿江苦心设立的中西部防线被日军全面突破。而比起清军在鸭绿江中西线的全线溃败,东面的依克唐阿和随后防守摩天岭的聂士成的表现则要勇猛的多。

摩天岭、赛马集攻防战

本来依克唐阿亲自在最前线的长甸城驻守,当日军攻占安平口后,依克唐阿曾派2营兵救援受阻,又派部将永山作为援军再次前往并收复了蒲石口等地。这也是甲午开战来清军第一次收复失地。

但在11月1日依克唐阿收到了宋庆军退至凤凰城的消息,第二天又接到了凤凰城被攻陷的消息后便于4日撤到了宽甸。随后又收到了日军要攻赛马集等处的消息后便当机立断于6日行抵赛马集。

依克唐阿此人的军队大多由关外本地满人组成,因此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满人的渔猎习俗,比起关内的满人绝对称得上悍勇,而且不仅能适应辽东冬季的严寒,对于地形更是了如指掌。那么依克唐阿该如何作战呢?我们先看下地图:

▲央视纪录片《微观战场-甲午战争》第三集剧照:辽阳、凤凰城、岫岩、奉天地理位置截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凤凰城北面是摩天岭,西面是海城,守住此处就是守住了辽阳。而辽阳一旦被突破那么奉天就直接暴露在了日军的攻击面前。而凤凰城的陷落造成了此时的清军已经相当的被动。

而且对于此时的辽东清军来说很快就有了更坏的消息:由于金旅战事吃紧。宋庆和刘盛休所部于11月7日被调去金旅战线增援了。为此依克唐阿只得率余部防守地理要冲:赛马集。

▲电视剧《甲午陆战》截图:依克唐阿剧照

赛马集此处南连凤凰城且道路平坦,东北还通往清王朝的另一个“都城”:兴京(努尔哈赤称汗的后金始都:赫图阿拉),西北处不远便是摩天岭。同时依克唐阿还派部将寿山在当地招募新兵组建了3个营“敌忾军”。

因此当日军东线指挥官立见尚文意识到此时他的第10旅团可能会独自面对摩天岭和赛马集这两个方向清军夹击的时候便率先同时向两个方向派出了侦骑。在得知摩天岭东边的连山关守军较少后,便于11月12日准备先攻打连山关以解除一路的威胁。

▲《北方史话-甲午陆战》纪录片截图:连山关旧影剧照

第一波进攻的是11日夜出发的300侦察骑兵,但在12日被在连山关驻守的吕本元、孙显寅击退。13日立见尚文命第22联队长今田唯一以匍匐前行的方式再次发起攻击又被击退。15日日军大部队赶到后在炮兵掩护下,日军步兵发起了冲锋后兵力处于明显劣势的清军只得向后撤至摩天岭。

但是到了11月18日,日军想要继续进攻摩天岭时,却被聂士成部连续击退,此后的日军直到23日都未有突破。聂士成部也算是甲午战争中第一次守住了该守住阵地的清军将领。

而对于此时的依克唐阿来说,如果想要从赛马集趁势向日军发起攻击,那么将有两个选择:

向西进攻摩天岭,将此处日军包围。

向南直接攻击凤凰城,此举不仅可以夺回失地。更可切断日军退路。

于是依克唐阿便在25日前去进攻凤凰城。

▲《北方史话-甲午陆战》纪录片截图:摩天岭、连山关、赛马集、凤凰城示意图

因此立见尚文只得撤到了凤凰城以北的草河口布置防御工事,以阻击南下攻击凤凰城的依克唐阿部清军。双方的激战从这天的上午10时开始。

此战中依克唐阿展现了非常高的军事素养:虽然日军抢占了草河口附近的制高点:草河岭,并布置了炮兵,但依克唐阿却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不断转移本方炮兵的位置。这使得日军炮兵不仅无法对清军火炮展开火力压制,炮弹也在不断的被消耗,同时还出现了大量伤亡。

▲央视纪录片《微观战场-甲午战争》第三集剧照:摩天岭、草河口攻防战双方对阵图

如此一来日军步兵在得不到炮火支援的情况下阵地被不断压缩,双方战至傍晚日军步兵已经被压制在了山脚下。而且此时突然下起了大雪,这也严重干扰了日军炮兵的视线,使得其命中率更低,发炮速度也更慢。于是依克唐阿抓住战机下令发起了白刃冲锋,日军抵挡不住便撤出了草河口。

到了26日夜大雪还在持续,在摩天岭的聂士成身先士卒率少部分骑兵向连山关发起了夜袭,此处日军只得仓皇后撤。

在接连收复了草河口和连山关后,立见尚文只得重新调整了进攻部署:

鉴于清军西线“根据地”摩天岭不易攻取,于是11月27日日军分为4队扑向了东线的赛马集。步兵第12联队长友安治延领前队,步兵第1大队富田春壁为中队,立见尚文自率步兵第2、3大队为后队,走在最后面的则是辎重队。然后经过3天的连续行军,至29日行至赛马集南。

那么依克唐阿该怎么应对?答案是放弃赛马集然后利用地形优势打伏击。

而被伏击的则是走在最后的辎重队:富冈支队。

当富冈支队中了伏兵后只得撤退,只不过伏兵并不只在一处,尤其是当依克唐阿见日军撤退他也撤退。只不过依克唐阿的撤退并不是真撤退,而是诱敌。如此反复折腾后立见尚文只得亲自带兵前来支援,而依克唐阿却并不急于迎战,反而撤退到了凤凰城北的山区里。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依克唐阿干脆在深山老林里利用地形和立见尚文一边兜圈子,一边打游击。

而随着辽东冬季的来临,时间越长不仅大量日军士兵因冻伤而无法作战,日军的大量军马被冻死(清军使用的蒙古马很耐低温)。清军则利用地形和满人耐寒的“属性”不断消耗着日军,立见尚文就这么一直被拖到了12月7日只得无奈的撤回了凤凰城。

▲《北方史话-甲午陆战》纪录片截图:凤凰城旧照

正当清军逐渐开始占据优势时清廷却给日军来了个“神助攻”:依克唐阿的“游击战”是畏敌,然后居然把他的黑龙江将军给撤了,并命他“戴罪立功”。于是依克唐阿只得无奈的联合聂士成部一起进攻凤凰城。

“反攻”凤凰城

两人共同商议的进攻部署则是:依克唐阿、聂士成率主力沿大路正面进攻,另派依克唐阿部将永山、寿山率偏师从赛马集走山区小路对凤凰城完成合围。双方约定12月12日一起对凤凰城发起攻击。

▲央视纪录片《微观战场-甲午战争》第三集剧照:清军收复凤凰城进兵路线图

可惜12月9日上午10时,清军的主力在南下的时候意外遭遇了立见尚文想要复攻连山关的日军。两军在草河口南的樊家台遭遇后,日军迅速击溃了清军前锋的骑兵部队,并趁着这批骑兵撤退时清军无法布阵的空隙立见尚文先命炮兵抢占了附近的山地,然后命步兵立刻发起冲锋。

如此一来,依克唐阿与聂士成只得收缩兵力并重新组织防线。此后虽然清军顽强防守,但日军在居高临下的炮火支援下,清军阵地还是在下午4时被突破,因此聂士成只得撤回了摩天岭,依克唐阿则退往了草河口。而日军也无力发起追击,立见尚文便率部返回了凤凰城。

▲央视纪录片《微观战场-甲午战争》第三集剧照:樊家台地理位置示意图

而另一路偏师的攻击也未奏效。因为清军主力因在樊家台因日军遭遇后撤兵的消息没有及时传达,因此这支偏师赶到凤凰城下后只能在城下的叆河东岸驻扎以等待主力完成合围。结果在12月12日夜被日军警戒部队部队发现后只得提前发动攻势。

但此时日军主力正在樊家台与清军激战,于是城内剩余日军干脆玩起了“空城计”:12月13日凤凰城周围日军全部保持“静默”状态,永山、寿山疑有“伏兵”不敢贸然攻击,双方便开始僵持。到了晚上一部分日军主力回防后发动夜袭,永山、寿山只得边打边撤。

但战至15日晨永山殉国后,清军士气开始崩溃。(据吉林出版社出版的《中日甲午战争全史》收录的甲午战争人物篇以及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甲午战争始末》介绍:永山、寿山出身八旗汉军正白旗,是明末著名人物袁崇焕的后人,永山殉国时年仅27岁)寿山好不容易才将这支偏师撤回了赛马集。

3天后的12月18日,辽东战线上的清军又收到了一个坏消息:日军攻陷了辽河南部的重镇海城。为此李鸿章电令聂士成部与宋庆对海城发动南北夹击,但此举遭到了聂士成部的坚决反对。

因为摩天岭一旦弃守,日军就有可能直扑奉,而且就连后方的盛京将军裕禄都不赞同。最后还是光绪在12月27日表态:聂士成部严守摩天岭。但依克唐阿还是在30日被抽掉去了海城方向的战线。

此后的聂士成便一直坚守摩天岭,日军小规模的袭扰都被其击退。

▲双方主要交战区域

总结:清日两军攻守形势与军事地理视野下的辽东战局

在清廷派去辽东的军队将帅中居然以宋庆为辽东最高“节制”的人选其实并不稳妥,因为根据在清朝的军政体系里,出身于淮军的宋庆为汉人,而依克唐阿却是满人。清廷如此“脑洞”的挑选将帅不仅使得两军互不统属,作战时更不能同心协力。

而在战略上清廷更是失误连连:首先清廷对于辽东地区的战争准备尤为不足,当日军登陆朝鲜时,清军完全可以先固守辽东再伺机反攻,而要固守辽东那就要快速部署鸭绿江防线,但清军的反应速度如何呢?

对此我们倒可以先看看1894年下半年的日军反应:

6月2日决定出兵。

7月23日军队占领汉城,29日成欢之战。

9月16日平壤之战。

10月24日日军兵临鸭绿江。

从以上日本陆军进军速度来看,攻占汉城没有遇见抵抗,其余战役平均要一个半月的准备期。但对应的是此时的清军在整整小半年的时间里居然不可思议的在辽东毫无作为,整条鸭绿江的江防直到宋庆的援军从金旅赶到才开始重修修筑。

那么清廷为何会犯如此大错?

事实上李鸿章和清廷直到收到清日两军在朝鲜开战的消息后才意识到边境防御的重要性。但由于清军在朝鲜败的太快,尤其是平壤居然在1天内就失守,再加上北洋水师在大东沟海战中失利,在失去了制海权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再从海上机动运兵,因此此时再去修建鸭绿江防线其实已经来不及了。

由此可见清军对于战争的到来根本没有清醒的认识,以至于战策、战略都输人一筹。那么用防守战术能否弥补战略上的缺失?

很遗憾也不行。

因为宋庆在部署鸭绿江防线时把清军有限的兵力铺设于沿江,这样便使得清军看似处处设防,结果却处处只能被动防御,且防守力量分散而易于突破,更无法集中兵力将渡江而来的敌军歼灭。因此当山县有朋用1个师团和1个旅团的兵力进攻虎山周边仅有几千人兵力的清军的时候,清军哪怕再英勇,阵地该守不住的还是守不住。

而当鸭绿江被突破后,日军在辽东最大的战略目标就是奉天,如此就必先攻克辽阳,那么便只有两条路可走:

东线由凤凰城经草河口、连山关、摩天岭再攻打辽阳。

西线由大孤山经岫岩先到达海城再攻打辽阳。

为此山县有朋决定兵分两路:东线由第5师团(侵华战争时参加台儿庄战役由板垣征四郎率领,其大部被张自忠部歼灭)先攻打连山关、摩天岭;第3师团(侵华战争时参与淞沪会战与南京大屠杀)则西进攻打岫岩、海城。

此后的结果是西线清军全面溃败,日军迅速占领了海城。好在东线的战役里,聂士成与依克唐阿还是守住了辽阳的最后一道地理防线:摩天岭。

那么日军为何会受阻于摩天岭?

首先在摩天岭平均海拔600米(最高海拔968米)的崇山峻岭里如果要从山麓至山顶,光直线距离就有20多公里。不仅山体陡峭,山峦间道路错综复杂,极易迷路。而且直通辽阳的山岭大路只有一条,别的山峦小道虽然也能通辽阳,但都需要长距离的迂回,并且是在冬季的山地中行军。

因此日本大本营出于对冬季作战的考虑,如果日军要在辽东继续发动攻势,那么就必须为前线补充物资。但渤海湾在冬天很不利于航行,因此在补给不足的情况下想歼灭所有在辽东地区的清军并不现实。其次从制海权的角度考虑,北洋水师还未被完全摧毁,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先固守过冬。

其次也是最大的原因:聂士成和依克唐阿对于军事地理的运用,以及两部清军的英勇阻击。

最后则是时机,依克唐阿从长甸城等处退防赛马集后,山县有朋能用来攻击摩天岭的日军只有立见尚文的一个旅团,如此一来清军的战机便出现了。

只不过依克唐阿和聂士成能做的只是共同重新建立一条新的横向防线:东起赛马集,西至摩天岭,长约75公里。在这条防线上聂士成便凭借摩天岭的天险堵住日军从东路进攻辽阳的通道,依克唐阿则驻守赛马集以牵制日军的兵力使其不敢以全力直扑摩天岭。

而且聂士成还同时使用了“游击”加“疑兵”战术:一边在树林里大张旗鼓,然后用火炮封锁山路,一边设伏日军辎重队。而依克唐阿则干脆使用了老满人在深山老林里惯用的“游击”加“伏击”战术,造成的结果便是使日军只得在冬季的辽东被迫长距离行军,以至于大量士兵严重冻伤而失去了战斗力,最终只得撤退。

所以聂士成与依克唐阿也是在整个甲午战争里唯二取得过收复失地的将领。如果就此情形僵持下去,清军便可不断聚集兵力再伺机反攻,但是清廷“反攻”凤凰城的命令却又让清军损兵折将。

至于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准备不足:当时清军本来就力量有限,还兵分两路。然后12月9日双方主力鏖战后清军这边撤退,如果此时的偏师能够抓住战机凤凰城或许可下,奈何当偏师发起攻击时已经是12日了。如此延误战机或许不该让永山、寿山担责,但遭遇夜袭而被击溃,却也反应了清军战斗力偏弱的事实。

此后聂士成(后在庚子之变中殉国)在依克唐阿被调去海城后,只能独自承担防守摩天岭的任务。而清日两军更大规模的战略级决战也在海城拉开了序幕。

▲《北方史话-甲午陆战》纪录片截图:聂士成所著辽东地理书《东游纪程》

主要参考资料

①李英全著《甲午中日战争陆战研究》第八、九章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王树强主编《甲午战争始末》第七章 中国文史出版社

③戚其章著《甲午战争新讲》第五章 中华书局

其余参考书籍

戚其章著《甲午战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日本旧参谋本部著 何建军 王建英译《甲午战争日本官方纪实》上海远东出版社

孙克复 关捷编著《甲午中日陆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鞍山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中日甲午陆战辽海战事纪 编写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吹雪,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8 阅读:870
评论列表
  • 2024-06-15 19:58

    满清中央无能,累死忠勇之士

  • 2024-10-13 19:51

    依克唐阿虽然是满人将领。但当时朝里说话有实权的是李鸿章。依克唐阿这黑锅背的挺冤枉

  • 2024-06-16 17:07

    主要是当时清军毫无士气

  • 2024-09-29 19:07

    总打仗也得歇会啊

  • 2024-10-03 12:48

    通通的淮军 湘军,跟关外满人有什么关系?

冷兵器研究所

简介: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