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位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行事风格向来让人捉摸不透。最近,他的态度竟出现了180度大转弯,尤其是在对华态度上,着实令众人意想不到。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特朗普有了如此巨大的转变?今天,咱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
特朗普的终极目标:名垂青史
特朗普,从本质上来说,是个极度自恋的人。回顾他过往在俄乌问题上的表现,他的关注点并非真正的和平与人道,而是心心念念要拿到诺贝尔和平奖。如今,他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有朝一日自己的形象能被刻上总统雕像山,流芳百世。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特朗普在对外政策上,把收关税当作了彰显自己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国内事务中,则大力推动“化债”相关举措。他一心想要向世人证明,在众多美国总统之中,唯有他有本事从其他国家手中获取利益,也唯有他能够削减美国的债务负担。
毕竟,这两件事可是美国蓝领工人以及广大纳税人极为关心的,也是当初特朗普向选民许下的重磅承诺。
特朗普对经济或许并不精通,对美国与全球经济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可能也一知半解。但他却敏锐地捕捉到了美国经济表面呈现出的困境,巧妙地戳中了普通民众的痛点,从而赢得了不少民众的支持。
特朗普与他的智囊团:疯狂背后的博弈
特朗普不等于“特朗普2.0”,我们不能高估特朗普个人的智慧。他或许并不清楚自己的行为会给世界带来多么巨大的冲击与伤害,但他的班底、幕僚团队中,却不乏有野心、有谋略之人。这些人里,有的渴望重新塑造全球规则;有的则是精于算计的投机政客。
他们巧妙地借助特朗普的“疯狂”,将自己的政治经济理念包装起来,试图增加这些理念被采纳的几率。哪怕这一过程会引发全球动荡,哪怕需要对特朗普阿谀奉承,在他们眼中,与掌控世界规则的巨大诱惑相比,这些牺牲根本不值一提。
以白宫经济智囊团首席Steven Milan为例,他所撰写的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其核心思路与此前所说的“对等关税是历史必然”如出一辙。
这位哈佛教授心里明白,关税政策是有代价的,并非理想的长期策略。但鉴于特朗普对关税的偏爱,他便将关税作为短期必要的对抗手段。还有诸如“海务专员协议”这类举措,背后也是同样的行为逻辑。
由此可见,特朗普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证明自己的伟大,谋取个人私利。而他的2.0班底则在背后默默忍受着特朗普制造的混乱,只要最终能朝着他们既定的目标前进,他们便觉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态度突变:对华博弈中的困境
特朗普近期突然在对华态度上有所松动,声称愿意与中国达成协议,这背后有着诸多复杂因素。
在特朗普的认知逻辑里,对外征收关税可以对外吹嘘为增加联邦收入,对内动用相关部门则是为了削减联邦支出,再加上让美联储降息,就能降低美债的利息负担。
此前美股大跌时,特朗普并未像第一任期时那般慌张,甚至还加大了关税威胁。
然而,当美债开始被最大债权国日本以及一些机构抛售,且美债没有展现出任何避险属性,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逐渐失去信心,美债流动性危机初现,收益率持续攀升,而美联储却对此无动于衷时,特朗普终于坐不住了。
美国的美债问题,就如同中国民众对地方债的担忧一样,令人忧心忡忡。高达36万亿美元的巨额债务,2024年偿还的利息首次超过国防开支规模,2025年要偿还的利息更是高达9523亿美元,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仿佛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美国经济的肩头。
特朗普上任这几个月以来,并没有如他所承诺的那样压缩债务负担。起初马斯克宣称要帮助削减2万亿美元的支出,随后改口为1万亿美元,如今目标似乎已缩减至1500亿美元,不断大打折扣。并且,自特朗普就职以来,政府支出相较于前任在同期还多出了1540亿美元。
在与中国的博弈中,特朗普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特朗普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与中国展开激烈较量,也首次见识到了中国的强硬态度。
特朗普之前为何如此自信?回顾他的第一任期,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关税金额大约在3000亿到3600亿美元之间,那时大部分压力都由中国企业和民众承担,企业无奈选择外迁或者通过价格战来应对。
但此次情况截然不同,关税大幅提高,谈判也陷入僵局。正如中方所言,在当前的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毫无市场接受的可能性。
现实就摆在眼前,继续加征关税不过是毫无意义的数字游戏,中方自然不会理会。特朗普逐渐意识到,自己似乎在这场博弈中失去了主动权。
不过,特朗普曾表示自己是灵活的,说不定哪天突然就宣布停战,这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当然,美债作为他的致命软肋,短期内压力还将持续增大。
中国的立场与影响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种种举措,中国始终秉持坚定立场,依据国际经贸规则,对美缺乏国际法依据的霸凌行为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制。
中国多次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将奉陪到底,绝不接受美方的极限施压和霸凌行径,必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捍卫自身正当权益。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全产业链,在绝大部分领域,都能够完成内部自主循环。在与美国的贸易博弈中,中国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与底气。
尽管中美贸易关系的变化会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一定冲击,但远未达到难以承受的地步。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的霸凌和善变做法,反而让中国作为国际贸易合作伙伴的稳健地位和建设性作用愈发凸显。中方始终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影响。
特朗普的态度转变,是受制于中国反制措施的效果、美国国内利益集团博弈及选举政治需求的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我国宣布的一系列反制措施,比如对美国商品同样增加34%的关税,将16家美国公司列入管制名单,暂停家禽和农业公司出口资质,不过更为严厉的反制措施,还体现在中国对稀有金属的出口管制。
美债危机的步步紧逼、对华博弈中主动权的丧失,都让特朗普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
未来,特朗普又将如何应对这些复杂的局面?我们走着瞧吧。
特朗普与东方大国博弈陷入被动,你觉得他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新招?大胆在评论区预测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