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迎春被称“二木头”,锥子扎一下也不吭声。不知这“二木头”是否与王夫人的“木头”一样,也是个有意思的说法。
迎春是荣国府嫡长房大小姐,尽管是庶出,父亲却是荣国公世袭一等(镇国)将军。放在明代,她就是“郡君”品级。真要拼爹的身份地位,除了史湘云外,金陵十二钗所有人的父亲都不如迎春。
但迎春却也是金陵十二钗除了巧姐太小之外,最没存在感的人。她自来不言不语,不争不抢,仿佛是个陈设,哪怕大观园众人聚会,她的存在感也是最低。
唯一两次主动说话,给了史湘云和林黛玉。
(第三十一回)迎春笑道:“淘气也罢了,我就嫌他爱说话。也没见睡在那里还是咭咭呱呱,笑一阵,说一阵,也不知那里来的那些话。”
(第三十七回)黛玉道:“你们只管起社,可别算上我,我是不敢的。”迎春笑道:“你不敢谁还敢呢。”
这两次说话,于迎春来说是极难得的性格展示,最是关键。
首先,迎春这两次都是在众人跟前主动讲话。表明迎春只是相对温柔,不爱言辞,却绝不是木讷、自卑。
你看她说史湘云是个“话唠”,言辞主观又开放,表达意思明确,让人无法反驳,更不会反感。
她反驳林黛玉说“不敢作诗”,“你不敢谁敢呢”?一针见血。别人说这话肯定是讽刺,但迎春说来就是事实,谁也不会当她恶意。
如此迎春,寡言只是她的性格,话不多却常一语中的,说明她眼光精准,思想独立不是随波逐流。
其次,迎春的话令人“信服”,性格不让人反感,她的立世之本重在道家的清静无为。
迎春没有任何功利心,出于本心和中正,令人接受、信服。是整部《红楼梦》其他人不具备的。
道家的清静无为,是迎春性格和处事的核心。她的“少”源于减法,并非“没有”。
最后,迎春评湘云和黛玉,尽管嘴里说着“嫌”,实际也带着羡慕。
湘云和黛玉心直口快,恩怨分明,更得贾母疼爱。迎春不但无法像黛湘二人那样快意处事,更奢谈贾母之宠。
贾母身边有宝玉、黛玉湘云和凤姐。尽管待三春也好,可剩下的精神已不多。探春善于亲近,倒多给她一分。迎春和惜春不善处事,正行了“不叫的孩子没奶吃”,少了太多关注。
迎春木讷。
惜春孤介。
她们的性格,不就是从小孤独的孩子,在没有亲情关爱下成长,导致的两种常见心理发育的问题么。
尽管迎春未必真木讷,可无争还是影响了她太多。
迎春有一个花天酒地不管她的父亲。嫡母邢夫人天性凉薄,不顺心就可能打压迎春母女。生母失宠,受尽邢夫人和婆子丫头们践踏……往日种种都会导致迎春逼着自己降低存在感的“隐匿”起来。
只有别人不关注她,她才能够活得自在一点。只要她受到关注,就肯定要承受摧折。
是以她出嫁回门,哭诉所嫁非人时,才会对王夫人讲:“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不好!从小儿没了娘,幸而过婶子这边过了几年心净日子……”
“不心净”才是她选择清静无为处事之本的关键。
说来也是,她要表现给谁看?闹不好倒反受其咎,被嘲讽“东施效颦”。
迎春只求静静地,默默地悄然成长。不想受任何关注,也不想再被纷扰打搅。她与众人之间,无形便筑起一道墙。她想躲在小楼成一统。
结果肯定要事与愿违。她的墙内不但不清静,反而成了一处“水深火热”之地。
“水”,代表谁在迎春身边都可获得宁静。她不会给任何人压力,也不会瞧不起看不上任何人。反之也别想得到她的任何过度关注。她就是那样默默生存,如何会顾及别人呢。
但迎春处,无疑最是舒适。贾环在薛家受了莺儿的气,回去后也只会去迎春处玩。只有这个二姐姐不会说他,骂他,看不起他。也只有在二姐姐身边,贾环才最快乐。
“火”,也是迎春的周围环境。她的不作为,导致其他人“胡作非为”。“欺负”她不管,便为所欲为。
司棋敢打砸小厨房,敢与潘又安在大观园私会。
奶娘王婆子敢偷金凤做赌本。
王柱儿媳妇敢顶撞迎春,只源她“老实好欺负”。
邢夫人骂迎春好在不是她生的。
王熙凤更对亲小姑子视如不见。
甚至连读书人都开始“怒其不争”,怨怼她被孙绍祖凌虐而死是咎由自取,烂泥扶不上墙。
表面看迎春确实过于老实,逆来顺受。
你说她清静无为,可“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没有原则的受人任意欺凌而不声张。
就像林黛玉替她鸣不平说得: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岂不是东郭先生之愚?
但事实上,贾府真正理解和认识迎春的人,几乎没有!
迎春不是木讷,不是怯懦,甚至不全是清静无为。她只是想要一丝属于自己的自由和空间。
迎春出嫁后回来,那么痛苦的对王夫人哭诉“命苦”。不是因为孙绍祖让她失望。而是因为她意为能重头开始人生,获得一个她向往已久却从未得到的“家”的想法破灭。
她只想要一个自己独立的清静环境。现实却残酷的不但给她关起门,又关上窗。
迎春幻想一切重头来过,才会劝孙绍祖。可惜一切变本加厉,才会绝望哭叹命苦。
她不是不争,不满,不抢,不为,而是深知她在贾府“求不得”的立场。
她想要自由,关爱,平静和光明,那些注定不属于她,也得不到。
迎春善“棋”,只有在棋中她能赢。
这是何等让人痛彻心扉的清醒。
迎春又是何等的聪慧和痛苦。
身为外人,谁又能站在迎春的立场与她感同身受?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