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周恩来,就是墙上那个人,你们看像不像?”。
1961年,我国大兴调研之风,在毛主席的亲自率领下,中央领导身体力行,几乎全部深入到了一线调查研究。
5月3月清晨,周总理与妻子邓颖超,带着同志们来到了河北邯郸革命老区武安县,在武安县的伯延公社了解民情。
一下车,公社干部们就跑过来迎接,虽然事先不知来的是哪位首长,但他们一眼就认出了来人,在报纸上、墙上的画像上,他们无数次看到过他。
未语泪先流,因为周总理瘦了,比画像和报纸上的要瘦好多,他们不知道的是,周总理刚刚生了一场病。
跟公社干部寒暄过后,周总理问了个问题,为什么道路两旁的树木,有好多都是光秃秃的,树叶子哪里去啦?
当地的干部一愣,旋即笑着说:“羊,让羊吃了!”。
可是……小孩子不会说谎,一个名叫“连弟”的7岁小女娃儿,胳膊上挎着个篮子,边朝这边走边说:“羊哪里能上得去树呢?要人上去撸!”。
干部闻言大惊,连忙打住小女娃的话,说道:“对,人撸下来给羊吃。”。
“那要看啥树上的,槐树、榆树上的叶子,俺奶、俺娘都喜欢吃,说甜。”。
小连弟的话,让当地干部瞬间红了脸,周总理没说什么,而是蹲下来仔仔细细的看小女孩,过了良久才问:“孩子,你吃过吗?真甜吗?”。
“俺奶俺娘不让吃,说俺胃口小,树叶子煮不烂,怕扎破了胃。”。
她还告诉周总理,这阵子奶奶也不让她娘吃了,因为她娘怀着弟弟,快生了……
小女娃的话,让周总理无言以对,他并没怪当地干部说谎,因为他知道,这事儿不怨他们。
当时,我国正经历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而且“老大哥”还连续逼债,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许多地方……吃饭都成了问题。
进了村子,围在周总理身边的人更多了,黑压压的挤了一大屋,见大家拘禁,周总理才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活跃气氛。
坐下来后,周总理抛出了第一个问题——让大家说说对“大锅饭”的看法。
见没人说话,周总理点名让一个叫“老蔫儿”的人发言。
老蔫儿是个机灵人,他站起来说道:“现在这吃法最好了,同甘苦共患难,国家有了难处,大伙儿勒紧裤腰带一块儿挺,挺过去了,腰带一松,想吃啥不就有啥?”。
老蔫儿说完,蹲在周总理身边,一直闷头抽烟的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农突然来了一句:“要说食堂好,全是假话,食堂吃不饱!”。
说罢,可能怕周总理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还补充了一句:“要是继续糊弄,再过两三年,你也会饿死的!”。
说这话的,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张二廷,他是村里的贫农社员,日子过得是真的苦!
赤贫的张二廷,在旧社会田无一垄,房无一间,解放后才分了地,因为没有住的地方,公社在拖拉机站旁给他分了一间房,一家6口就挤在逼仄的小屋里。
1960年,张二廷的妻子在贫病交加中,丢下4个孩子撒手人寰了,大的13岁,小的才3岁,他是既当爹又当妈,还要去生产队干活,几乎一直处于疲劳状态。
更令他雪上加霜的是,父子5个,就他一人挣工分,他们家真的是连吃饭都难!
公社干部听了这话,气愤不已,小孩子不懂事也就罢了,你一个五十来岁的人了,怎么能说这种话呢?
一位干部恶狠狠的朝着张二廷来了一句:“落后分子!”。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周总理并未因张二廷的话生气,而是表情严肃的说:“他说的是真话,只有把我们当自己人,才会说这样的话!”。
见张二廷说了实话,周总理没怪罪,在接下来发言的人当中,也有不少人跟着实话实说,周总理都是耐心听他们说出心中酸楚。
散会后,跟张二廷关系要好的邻居跑来找他了:“二廷你不想活了?乱说什么?总理不咋着你,区里的人还不知咋着你哩?”。
邻居的话,让张二廷心头一惊,他在总理面前,抹了那些人的面子,那些人能轻易放过他?
就在他一个人在屋子里苦恼之时,突然听到门外有人喊:“二廷在家吗?”。
听出这是周总理,张二廷有些不敢见他,就把身子面向墙壁,假装睡着,想蒙混过去。
谁料,他没说话,他的邻居便替他回答了周总理:“二廷在家哩!”。
周总理推门而入,见他在睡觉,坐在炕边拍了拍他的腿:“二廷疲劳了?”。
张二廷腾的一下坐起,赶忙答道:“不疲劳。”。
一个人累不累,周总理岂能看不出来?他哈哈一笑:“不疲劳?那你下午去开会,咱们会上说!”,说罢,转身离开。
自觉做了错事儿的张二廷,哪好意思再去开会?下午的时候,他就躲着去了地里干活儿去了。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周总理是真的想听他说真话,硬是派人把他从地里给叫了回来。
见张二廷来了,周总理亲切的让他坐到自己身边,还对他说:“以后别叫我总理了,叫我老周就行了。”。
这让张二廷有些害羞,当周总理让他再发言时,他低声说:“公社、区里的干部都在,我净说真话,你把他们撤职了,对我有啥好?你管着全国的事儿,你走了,我还有命吗?”。
听张二廷如此说,周总理才知他在顾虑什么,为让张二廷放心,他给了张二廷一个承诺:“你大胆的说,没事儿,以后有机会,我一定来,即便来不了,也每年都派人来看看你!”。
周总理都这么说了,张二廷还怕什么?他站起来,把自己心里的想法,一股脑的说了出来。
周总理听后,才知道百姓真正困难到了什么程度,在伯延公社,周总理待了4天时间,4天时间,周总理去了很多地方,也交了许多农民朋友。
当听闻一位名叫郭仙娥的农妇的丈夫病了,他亲自跑去他家看望她的老伴,见周总理来看他,郭仙娥的老伴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忙起身下炕。
见他行动艰难,周总理不仅搀扶他,还从炕头拿来他的破布鞋帮他穿。
当看到老人浮肿的双腿,周总理的心在滴血,他问老人家:“为啥在家吃饭不浮肿,在食堂吃饭就浮肿?”。
对于这个问题,目不识丁的老农当然没办法回答他,可很快,周总理就找到了答案,因为,他看到了他们从食堂里拿回来的“窝窝头”了。
周总理没说话,黯然的走出了郭仙娥家。
在公社的拖拉机站视察的时候,有位女拖拉机手见周总理这么大的年纪,还站着跟众人说话,就跑去给他搬了把椅子。
令她意外的是,凳子搬过来,周总理没坐,而是把她“摁到了”椅子上,问她:“谁是站长!”。
这名女拖拉机战战兢兢答道:“我就是!”。
闻言,周总理笑了,笑着“兴师问罪”:“为什么耕过的棉花地里的花茬子?”。
“耕的太快了……”,女拖拉机手老实回答。
“每天耕地给你们几个窝头?”,周总理又笑问。
“五个。”。
“你是不是拿回家把窝头给娃娃吃了?”。
“是……”。
接下来,周总理问了她的姓名、年龄、家庭状况,然后语重心长的对拖拉机站的同志们说:“耕地不要留花茬,要保质保量,要不群众就不相信机械化了!”……
5月5日下午,周总理又来看张二廷了,他这次来找张二廷,是要跟他说见私事儿的——他想收养张二廷的两个孩子。
为什么要收养张二廷的孩子呢?原因有二。
第一,周总理和妻子邓颖超,一生没有孩子。
确切的说,他们曾经有两次机会做父母的,可惜都错过了。
第一次是在1925年年底,刚刚结婚不久的邓颖超,在广州协助何香凝做妇女工作时,查出怀有身孕。
当时,周总理正跟着军队东征,而邓大姐的母亲,也不在身边。
骤然自己怀孕,邓大姐有些不知所措,而且当时正是革命的重要阶段,思虑良久,她决定不要这个孩子。
邓大姐的母亲是一位老中医,从小耳濡目染,她也知道那种药怎么配,就自己买了药材,打掉了这个孩子。
周总理得知此事后很心疼,他心疼的不是孩子没了,而是邓大姐在吃药后,身体变得很虚弱,像是大病了一场。
第二次怀孕,是在1926年7月,等到了邓大姐身怀六甲的时候,蒋介石开始反革命了,炮制了中山舰事件。
因为忙,周总理不在她身边,好在母亲听闻这个喜讯,来广州陪伴她,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邓大姐和腹中胎儿状态都很好。
可也因为照顾的太好,1927年4月份生产时候,出现了难产的状况,疼了她3天3夜。
医生没办法了,只能用产钳硬取,结果伤到了孩子的头部,孩子没能活下来。
还未等邓大姐从产后虚弱恢复,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了,开始大肆搜捕共产党人,一位名叫陈铁军的女学生冒死跑出学校,把消息告诉了她,让她赶快转移。
因为提前收到消息,她躲过了一劫,但却因躲避反动派的追捕,产后未能及时治疗和休养,她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
虽说一生无子女,但周总理和邓大姐,却是相亲相爱的模范夫妻。
可是,谁不希望自己身边能有几个开心果,家里热热闹闹呢?因此,周总理这才起了收养张二廷两个孩子的心思。
至于第二个原因,那就很简单了,他觉得张二廷一个大男人照顾4个孩子,实在太辛苦了。
在那个医疗不发达的年代,孩子的夭折率还是挺高的,他担忧若是张二廷的4个孩子哪一个出了意外,张二廷会伤心。
令周总理没料到的是,张二廷想都不想,就一口回绝了他!
把孩子交给周总理抚养,不比更着自己强?为什么张二廷会拒绝呢?原因有三。
第一,周总理日理万机,操心的是天下百姓的事情,很忙很忙,若让他带走两个孩子,势必会增加他的负担,张二廷不忍他为自己操劳。
第二,4个孩子都是张二廷的亲骨肉,他舍不得,只要孩子们待在他身边,他能看着健康成长,他累死了也愿意!
第三,他对自己的亡妻有承诺,多苦多难都要照顾好孩子,他不能让九泉之下的亡妻不安心。
因此,张二廷拒绝的是干脆利索,即便周总理说将来孩子长大了,再送回到他身边,他都不同意。
虽说张二廷拒绝了周总理,但周总理一点都没生气,反而敬佩这位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农民,这才是有担当的男子汉!
5月6日,是周总理在伯延公社的最后一天,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听闻他在伯延公社,纷纷跑来看他,见群众们如此热情,周总理笑着走进人群,跟群众们说说笑笑,没有一点架子。
5月7日凌晨3点,周总理给毛主席打去了电话,在电话中汇报调研结果,其中的重点之一,就是群众对“大锅饭”的看法。
他告诉毛主席,绝大多数社员,包括老人、妇女,甚至是单身汉,都愿意回家自己做饭,他想搞一个试点,解决如何把食堂散好和如何安排社员回家做饭的问题。
电话那头的毛主席,同意了周总理的想法,很快,这个消息传开,全国欢欣鼓舞,正是这次考察,吃“大锅饭”的时代,迅速结束。
5月7日,在伯延公社的乡亲们含泪相送下,周总理坐车离开了武安县。
离开后的周总理,并未忘记他对张二廷的承诺,此后每年,他都会派人来伯延公社做调研,每次来人,都会来张二廷家看他和四个孩子,直到1976年,周总理离开人世。
能被一位国家总理如此关照,张二廷是感激不已,在他老年,只要提起周总理,他总会激动落泪。
然而,他的4个孩子,在此后的日子里,没少“埋怨”张二廷,若是他们当初被周总理带到北京去了,可能,又是另一番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