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悼公何许人也?十四岁登基,能力远超春秋五霸,低调的开挂君王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9:08
导语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以来,周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这些雄才大略的霸主留下很多传奇经历至今令人津津乐道。

而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晋悼公虽然存在感不强,但政治手腕和功绩却十分突出。

晋国在他的带领下不仅再次称霸中原,而且把晋国带向新的高度,远远超过他的先辈晋文公。

他十四岁继位,生命却定格在二十九岁,他的人生宛若一颗流星,划破春秋时代的历史长空,瞬间落入尘埃。

下面我们就来走近这位神秘的历史人物,领略他短暂而精彩的一生。

晋悼公出生于公元前586年,姓姬名周,又称孙周,是当时晋国诸侯晋厉公的侄子。

孙周自幼聪颖过人,沉稳严谨,谈吐不凡,名重当时,不过由于是旁系宗室未受重视,因此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晋厉公派到洛邑做周天子的质子。

孙周在事周期间,师从周室卿士、大学者单襄公,接受严格的周礼教育,十岁时便以学识广博闻名于洛邑。

他沉稳的气质和得体的谈吐更为自己积累了不错的口碑,按照既定的人生轨迹,孙周将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

但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很快孙周便迎来命运的转折。

公元前573年,晋国发生内乱,上卿栾书发动政变,弑杀晋厉公,诸侯之位悬空,经过大臣们商议,栾书决定邀请孙周回国继位。

一来孙周贤名远播,举止得体,符合一位诸侯身份的标准,二来孙周年幼,且在国内无政治根基,易于控制。

同年冬天,栾书派使者入洛邑面见周天子,请孙周回国。

前573年初,孙周一行抵达晋国,在栾书的恭迎下继位,是为晋悼公。

虽然晋悼公继位时只有十四岁,但对国内局势却有着清醒的认识。

几十年来接连发生赵氏被灭族的下宫之难,郤氏被灭族的三郤之乱,如今又有栾氏囚禁并杀害晋厉公的惨案,国内矛盾十分激烈。

晋悼公十分清楚,当前最大的矛盾和威胁就是这个哈腰作揖的栾书,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但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面对群臣卿士黑压压排山倒海的阵势,晋悼公却发出惊人的就职宣言:

“我能为君本非我欲,岂非天意?寡人羁旅他邦,且不指望还乡,岂望为君乎?君之贵者,命令以自出也。若以名奉之而不遵其令,不如无君矣……如其不然,听卿等更侍他人。吾不能坐拥空名之上,为州蒲(晋厉公名)之续也。”

大意是我本是个流亡的公子,根本没指望回国,更别说当国君了。如果不听国君的,不如没有国君,所以,如果你们只想立我当个傀儡的话,不如换一个人,我可不想像晋厉公一样的下场。

此言一出,举朝哗然,毕竟弑君这种事不是随随便便能做的,公卿们没想到一个十四岁的孩子竟有如此魄力。

诸卿大夫只能俯首拜道:

“唯君是从!”

虽然晋悼公成功给了栾书一个下马威,但真的想扳倒栾书并非易事。

为了实现中央集权,晋悼公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一是剪除羽翼,他继位后首先便以雷霆手段清理杀害晋厉公的余孽,驱逐不臣者七人,斩杀杀害晋厉公的荀滑等五人,除栾书外,厉公朝余孽基本被肃清。

二是分化制衡,他改六卿为八卿,提拔一大批如赵、范等相对较弱的卿族,其中赵氏就是被栾书灭族的家族。

如今“赵氏孤儿”赵武重新成为卿士,对晋悼公自然感恩戴德,而其他新贵在朝堂根基未稳,只得听命于国君。

同时晋悼公又提拔很多晋文公时期被卿族排挤冷落的旧公族。

晋悼公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既制衡了朝中各方势力,又极大削弱栾书,仅半年,晋悼公借阅兵调整八卿,栾书正式出局,从此史书再无对栾书的记载。

栾书被“失踪”后,晋悼公提拔韩厥为正卿,韩厥是灵、成、景、厉四朝的忠直元老,一直以来超然于权力斗争外,素以克己奉公、无畏权贵闻名。

晋悼公提拔这样一位坚持原则的纯臣为正卿,似乎也在暗示权力斗争不再是主流。

就这样,年仅十四岁的晋悼公在没有任何股肱臂膀、政治资本,且从未踏足晋国的少年,竟有如此深谙权谋之术,任命群臣信手拈来。

仅仅一年便铲除权臣,实现集权,完成了自晋襄公等五代诸侯未完成的目标。

从此以后,晋悼公开始了内安国、外争霸的开挂人生。

晋悼公继位之初的晋国形势不容乐观,卿族长期垄断国家政权,官僚腐败横行,贫富差距极大,阶级矛盾突出。

对此晋悼公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选贤用能,整顿吏治,打击腐败。

二是减轻赋税劳役,不再大兴土木,使百姓能够专心从事农业生产。

三是免去农民旧债,拿出粮食帛布予以援助。

四是放宽对渔猎山林湖泊的禁令,增加百姓收入,解放生产力。

五是勒令强宗出卖囤积的过量粮食,鼓励非公室贵族财货流通,减少饥荒和通货膨胀。

同时还重修法典,减轻刑罚,缓解社会矛盾,拉拢公卿士族。

晋悼公的一系列新政使得晋国的国力变得越来越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国运昌盛的局面。

在稳住国内局势后,晋悼公便开始了自己的霸主之争。

当时晋国最大的对手是楚国,自晋文公以来,晋楚争霸已持续半个多世纪,两国势均力敌,晋国稍稍占优。

为了一劳永逸解决楚国威胁,晋悼公从政治、外交和军事上不断实施分化瓦解。

政治上,晋悼公实施礼遇诸侯的策略,他借鲁成公造访之际给予他极高礼遇,对杞、滕、曹、邾、薛、莒、小邾等小国也一视同仁,给予充分的尊重。

同时帮助他们免除劳役,减轻负担,并利用政治联姻巩固关系,就这样,很多中原小国被成功拉拢。

外交上,晋悼公大力扶持居于楚国东南的姬姓诸侯吴国,使之成为抵抗楚国北上的有力牵制者。

在后来的中原会盟上,吴国应邀第一次出席,实现晋国南北夹击楚国的战略。

面对晋悼公的这些行动,楚共王开始坐立不安,他率军攻打晋国的盟友宋国,以此打乱其节奏。

宋国位于晋楚腹地,对于晋国有很重要的战略价值,晋国当然不会眼看着它被吞并。

晋悼公派中行偃、士午等卿士率军驰援,晋国将士们英勇作战,二卿亲授矢石,经过五个昼夜的攻坚战终于打退楚军。

晋国则趁机消灭宋国内支持楚国的卿族权贵,稳固对宋国的控制。

在解决完宋国后,晋悼公开始与楚国争夺郑国,郑国位于中原腹地,与周王室、宋国、楚国为邻,且长期首鼠两端,晋悼公恢复霸业必须解决郑国。

从前573年至564年,晋悼公在十年时间里,多次会盟诸侯攻打郑国,郑国降而复叛,叛而复降,楚国每次都来援郑。

但在晋国的强大国力和兵力消耗下,楚国逐渐力不从心。

郑国向来是谁强跟谁走,现在的形势明显是晋国更强,所以郑国国内的亲楚派失势,郑国正式沦为晋国附庸。

值得一提的是晋悼公始终未和楚国直接交兵,而是借攻打郑国采用三分四军轮回作战疲劳楚军。即每次使用三分之一兵力与楚军对抗,直到楚军无力北上。

而郑国的投降也意味楚国彻底失去争夺中原的实力,晋悼公终于实现了晋国春秋霸主的伟业。

然而天才似乎总逃不掉英年早逝的命运,前559年起,连续两年天象异常,前558年晋悼公突然染病,到冬天竟一病不起。

他自觉命不久矣,在匆匆交代完后事后便溘然长逝,年仅二十九岁。

随着晋悼公的逝去,亡国之音在晋国奏响,公族靡费,侈卿抬头,十岁的晋平公继位,但他并不具备其父的能力。

从前的新兴卿族成为当权六卿,他们趁其年幼,架空晋平公,把持朝政。

晋国自此又恢复了先前公卿架空君主的老路,最终上演三家分晋,而晋悼公也成为晋国乃至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0 阅读:0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