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气圆运动图”:中医里的自然与人体奥秘

木火土金水文文 2024-12-18 03:52:53
一、六气圆运动图的基本构成

(一)从五行到六行六气

我们知道,传统的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而在五行图的基础上加上 “相火” 后,便形成了五行六气,实际上准确来说是六行六气。这其中,春分至立夏的热,称为君火;小满至小暑的热,称为相火。君火运行时,重点在于上升;相火运行时,重点在于下降。

在阴阳的特性方面,阳升阴降本就是自然规律。阴性从本质上来说是趋向下降的,但在三阴之中却存在阳气上升的情况;阳性从本质上是趋向上升的,不过在三阳之中也有阴气下降的现象。这就体现了阴阳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并非是绝对的升降状态,而是在整体的运动变化中有着各自的协调与配合,共同构成了六行六气中复杂且有序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与人体以及自然界的诸多现象都息息相关。

(二)六行六气的方位分布

在六行六气的方位布局上,有着特定的规律。其中,金木水火这四行分别主司四维,也就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而相火和土气则共同主司中宫。当中宫处在地面位置的时候,金木水火所主的四维相对来说距离地面就比较远了。

例如,从自然现象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想象以某一处地面为中心参照,周边的不同方位就有着与之对应的五行之气的分布特点,中宫位置的相火与土气发挥着独特且关键的作用,与四维的金木水火之气相互呼应,共同参与到整个自然环境以及气候等诸多方面的变化与运转之中,也和人体的生理、病理等情况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种方位分布是六行六气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六气圆运动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

(一)初之气 —— 厥阴风木

在六气圆运动中,初之气对应的节气为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此时,大气开始由寒逐渐向温转变,就好像大地从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一样。地下水中封藏着经秋金收敛而来的阳热,在这个时候开始萌动并且上升,此阳热与水相互化合,进而形成了木气,而这木气可以说是一年之中阳气的根本所在。

木气本身有着主动的特性,就如同树木生长、舒展一般,可一旦其运动失去了正常的调节,就容易产生风,所以叫做 “风木”。从阴阳的角度来看,大寒节气正处于阴极之时,“厥” 有着极的意思,故而称为 “厥阴”。

在人体中,厥阴风木与肝脏相对应。当这初之气的运行出现异常时,人体也容易出现相应的病症,比如小儿在这个时候容易病麻疹,往往会有神倦发热的表现,这是因为小儿本身木气还比较幼稚,难以承受大自然木气疏泄的力量。像民间在大寒之后出现的温病,患者发热、头痛、身疼、倦怠等情况,也多是木气生意不畅,疏泄化风所导致的疾病。

(二)二之气 —— 少阴君火

二之气涵盖了春分、清明、谷雨、立夏这几个节气。随着时间推移,春分过后,地面上的阳热逐渐增多,天气也开始转暖,大气变得越来越热,不再像初气之时那般寒冷,所以称为 “少阴”。

这时候的阳气,其实就是木气上升所带来的,它是水中所封藏的上年秋时下降的阳气,从地下升至地上,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有着君临四方、光明四达的气势,上升之象宛如君位,因此称作 “君火”。而且,随着阳光持续照射,空气温度不断升高,天气也越来越暖和,树木也开始蓬勃发芽、生长,整个大自然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人体方面,少阴君火与心脏相对应。倘若这二之气的君火运行出现偏差,比如阳气受到抑郁等情况,人们就容易患上喉痛、温热之类的病症。不过,好在这个阶段阳气渐充,即便生病发热,相较于初气之时那种犹如风木拔根的危险情况,还是相对缓和一些,当然,其关键也在于水中的阳气要充足,不然也容易出现如《伤寒论》中记载的少阴死证那样的危险情况。

(三)三之气 —— 少阳相火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这四个节气属于三之气。到了这个阶段,地面上的阳热已经盛满,阳热开始降入地下土中,在水中呈现出旋降旋升的状态,就好像是热量在地下和地面之间进行着一种循环交流。

相火对于生命活动来说极为重要,它是生物发生的根本所在,在下降之后,经过一系列变化,还能够上升成为君火,并且与中气的关系十分紧密,相火下降,中气才能正常运化,反过来,中气的运化又有助于相火的下降,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生命的运转。

在人体中,少阳相火与三焦经相对应。如果这三之气的相火出现偏见,比如暑气过盛等情况,多是因为金水之虚,使得人体容易出现一些与暑热相关的病症,影响人体健康。

(四)四之气 —— 太阴湿土

四之气对应的是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几个节气。在这个阶段,地面上阳热依旧盛满,而地面下旧有的阳气也会升上来,就导致了地面上非常热,地面下却非常寒的情况,形成了明显的寒热差异。

大家都知道,火在水下的时候能够生气,而火在水上的话就会生湿,在这样寒热相逼的状态下,湿气就开始滋生并且濡润滋养起来,土气在这升降交替的过程中不断旋转,进而产生中气,这中气也就是中土之气,有着运化的功能,堪称万物之母,所以称为 “湿土”。由于此时大气中阴多,所以叫做 “太阴”。

对应到人体,太阴湿土与脾脏有着紧密联系。一旦这四之气的状态失衡,湿气过盛,往往是因为水木之虚,人体就容易出现如脾胃不适等诸多与湿邪相关的病症,影响正常的消化和身体机能。

(五)五之气 —— 阳明燥金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这四个节气属于五之气。随着时间进入这个阶段,地面上原本盛满的阳热,在秋气的收敛作用下开始下降,使得中土之下的阳气变得充足起来。

经过秋气的不断敛降,地面逐渐变得干燥,呈现出燥金的气候特点,就好像大自然的水分被慢慢收起来了一样,空气也变得凉而干燥,有着金气收敛、肃杀的特性,所以称为 “阳明燥金”。

在人体脏腑中,阳明燥金与大肠等脏腑相对应。当五之气的燥金之气出现异常,比如过于收敛或者燥气过盛等情况时,人体就容易出现与燥相关的病症,像肠道干燥、排便不畅等问题都可能随之而来。

(六)六之气 —— 太阳寒水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这几个节气属于六之气。这时,地面上的阳热经过秋气的敛降后,全部降入到土下的水中,被封藏起来,就好像大自然把阳气收纳起来进行储存,准备度过寒冷的时节。

此时的水呈现出外面寒冷、内部却藏着阳气的状态,就如同冬天的湖泊,表面结冰寒冷,水下却有着生机等待来年复苏,所以叫做 “太阳寒水”。

在人体方面,太阳寒水与膀胱等相关脏腑有着联系。当六之气的寒水之气出现异常,比如寒邪过盛,人体就容易出现如畏寒怕冷、小便清长等与寒邪相关的病症,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状态。

三、六气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联

(一)时令病与六气分散

在中医理论中,圆运动存在着天人一气的特点,而时令病发生的根源恰恰就在于六气的变化。我们知道,六行六气有着自身的圆运动规律,并且和二十四节气紧密对应,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属初之气,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属二之气,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属三之气,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属四之气,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属五之气,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属六之气。

当出现时令病时,整个六气会呈现分散的状态。这是因为六气之间原本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一种相对平衡且有序的状态,就如同一个紧密配合的整体系统。然而一旦发病,这种平衡被打破,六气各自的运行就容易紊乱,进而导致它们分散开来。

而中气在人体的气机运转以及六气的协调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就像是这个系统的核心枢纽。在时令病发生时,由于六气分散,中气失去了六气相互协同营造出的稳定环境,就变得极易消灭。当中气难以维系时,人体的正气会快速受损,身体失去了抵御疾病、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力量,所以致死速度往往比较快。例如,在一些季节交替之时,外界气候突变,人体一时难以适应,像春天乍暖还寒,风木之气疏泄失常,容易引发诸如流感等时令病,如果病情发展迅速,又没能及时调理恢复六气的正常运转、稳固中气,就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

(二)内伤杂病和六气的联系

内伤杂病同样和六气有着密切的关联,只不过不像时令病那样会直接关系到生死的速度。人体内部的脏腑经络气血等,时刻都在六气的影响之下,六气的正常与否会影响着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比如风气与肝病相关,当外界的风邪过盛或者人体内部的木气运行不畅、出现偏颇时,就容易引发肝脏方面的疾病。像有些人长期处于肝郁气滞的状态,可能就是因为木气疏泄不及,这就属于六气中风气异常影响到了内伤杂病的情况。再比如湿气重的环境或者人体脾胃运化失常产生内湿,对应着六气中的湿土之气出现问题,就容易导致脾胃方面的病症,像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情况都可能随之而来。还有燥气,若是外界气候过于干燥,或者人体自身金气收敛太过、津液亏耗,就会出现如干咳、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与燥相关的内伤杂病症状,这些病症往往缠绵反复,虽然不像时令病那样起病急骤且容易快速危及生命,但也会对人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小的影响,需要通过调理六气的平衡、恢复脏腑功能等方式来慢慢改善。

四、顺应六气圆运动的养生建议

(一)不同阶段的养气要点

在六气圆运动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各阶段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养气,以维持身体的健康,顺应自然变化。

初之气 —— 厥阴风木阶段: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属初之气,此时宜养木气。从起居方面来说,应早睡早起,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像在清晨阳光初照时,到公园等地散散步,感受大自然由寒转温的气息,有助于肝气的舒展。饮食上,可多食用一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比如芹菜、韭菜、豆芽等,它们能帮助人体更好地顺应木气上升、阳气萌动的趋势。情志方面,要注意保持心情的舒畅,避免抑郁、恼怒等不良情绪,因为不良情绪易导致肝气郁结,影响木气的正常疏泄。例如,在这个阶段,人们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调节情绪,让肝气条达。

二之气 —— 少阴君火阶段:涵盖春分、清明、谷雨、立夏这几个节气,此阶段宜养火气。随着天气逐渐转热,人们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防耗伤阳气。在衣着上,可根据气温适当增减衣物,不要过早地穿着过于单薄,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时。饮食方面,可适当增加一些温热性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羊肉、红枣等,有助于补充阳气,但也要注意适量,避免上火。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阳气的上升,维持君火的正常运行。像有些人在春分之后容易出现喉痛、温热等病症,往往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养护阳气,导致君火运行出现偏差。

三之气 —— 少阳相火阶段:小满、芒种、夏至、小暑这四个节气属于三之气,此时宜补相火之气。由于相火需要下降,所以要避免长时间处于炎热、暑湿的环境中,尽量选择清凉、通风的地方活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滋阴降火作用的食物,像绿豆、苦瓜、冬瓜等,帮助调节体内的火气,使其能顺利下降,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另外,适量的运动也很关键,但要避免在烈日当空时剧烈运动,以防暑热伤津耗气,影响相火的正常功能。

四之气 —— 太阴湿土阶段:对应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几个节气,宜养土气。这个阶段地面上阳热盛满,湿气较重,在起居上要注意防潮,室内可适当使用除湿设备,保持环境的干燥。饮食方面,可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例如薏米、芡实、山药等,有助于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避免湿气在体内积聚。同时,要避免贪凉饮冷,像过量食用冷饮、冰镇水果等,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加重体内湿气,影响太阴湿土的正常状态。

五之气 —— 阳明燥金阶段:秋分、寒露、霜降、立冬这四个节气属于五之气,此时宜养金气。天气逐渐转凉、干燥,人们要注意及时增添衣物,防止寒邪侵袭。饮食上,可以多摄入一些具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有助于保持呼吸道的湿润,抵御燥气对肺脏的伤害。此外,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提高肺脏的功能,以适应金气收敛的特性。

六之气 —— 太阳寒水阶段:小雪、大雪、冬至、小寒这几个节气属于六之气,宜补水气。冬季天寒地冻,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脚部等容易受寒的部位。睡眠方面,可适当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以养藏体内的阳气。饮食上,可多食用一些温热滋补的食物,像核桃、黑芝麻、枸杞等,有助于补肾气,增强人体抵御寒邪的能力。同时,要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防止寒邪过盛影响人体健康。

(二)日常养生与六气圆运动的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将养生与六气圆运动规律紧密结合起来,从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地维持人体健康。

饮食方面:根据六气的变化来调整饮食结构。比如在厥阴风木阶段,多吃绿色蔬菜等疏肝食物;少阴君火阶段适当增加温热助阳食物;少阳相火阶段注重滋阴降火食物的摄入;太阴湿土阶段选择健脾祛湿的食材;阳明燥金阶段食用润肺生津的食物;太阳寒水阶段则以补肾温阳的食物为主。而且,要注意饮食的均衡,避免过食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六气的正常运转和脏腑功能。例如,长期过量食用辛辣食物,容易导致体内火气过旺,影响君火、相火等的正常运行,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起居方面:遵循四季变化和六气的规律来安排作息时间。春季早睡早起,顺应木气上升;夏季适当午睡,以养阳气;秋季早睡早起,收敛肺气;冬季早睡晚起,养藏肾气。同时,要注意居住环境的舒适与适宜,根据不同季节和六气阶段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等。比如在太阴湿土阶段,要保持室内干燥通风,避免湿气过重影响身体健康;在太阳寒水阶段,要保证室内温暖,防止寒邪入侵。

情志方面: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对于六气圆运动的正常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知道,在人体的气血运行以及与自然界六气对应的各个阶段中,情绪的影响不容小觑。

就比如说“怒伤肝”,当处于厥阴风木这个阶段时,尤其要注意避免大怒的情况出现。因为一旦人处于大怒的情绪状态下,肝气的疏泄功能就很容易出现太过的现象,这就如同原本顺畅流淌的河水,突然因为外力冲击而变得汹涌泛滥,进而打破了身体内在的平衡,影响整个六气圆运动的正常维持。

而“喜伤心”这一点也不容忽视,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这两个阶段,人们需要格外留意避免过度兴奋激动。因为过度的兴奋激动会让心气失去原本的平和状态,就好像平静的湖面被狂风搅动,泛起层层波澜,难以平静下来,从而对心脏的正常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的气血运行产生不良影响,破坏六气圆运动的有序性。

再有就是“忧思伤脾”,当进入到太阴湿土阶段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才行。只有心情舒畅了,脾胃才能更好地发挥运化的功能,就如同给一台精密的机器提供了良好的运转环境,使其能够有条不紊地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为整个身体的正常运转提供能量支持,进而保障六气圆运动得以正常维持下去。

还有“悲伤肺”,处于阳明燥金阶段的时候,更要对情绪加以把控,以防过度悲伤的情绪对肺部造成伤害,从而干扰到整个身体在这一阶段与六气相对应的正常状态,影响六气圆运动的稳定。

0 阅读:4

木火土金水文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