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夏至,“伏天热不热,就看夏至节”,今年三伏天热不热?

农民说农 2024-06-01 00:01:28

夏至,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节气,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还是象征真正炎热夏季的开始。

有人说立夏节气,预示着夏天的到来,这是没错的,但是,立夏时天气还不是很炎热,只是温度转暖的开始。真正炎热夏季的到来,则是夏至节气。

在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我们所处的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因此,夏至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节气。

正因为夏至在炎热方面的特殊性,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三伏热不热,就看夏至节”,所表示的含义很好理解,当年三伏天热不热,可以根据当年夏至节气的表现来预测。

还有一点,“夏至三庚便入伏”,每年入伏的时间,都要根据夏至节气来定,夏至节气到来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时间了,两者的关联性可见一斑。

有朋友会问了,今年三伏天热不热呢?本篇内容,笔者就结合具体农谚,详细说说这个问题,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夏至无雨三伏热,夏至有雨应秋早”

先来看前半句“夏至无雨三伏热”,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夏至这一天没有下雨,那么接下来的三伏天将会非常炎热。

夏至是夏季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据古人们观察,如果夏至这一天没有降雨,这一年三伏天期间的雨水偏少,空气湿度较低。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段,如果前期雨水不足,土壤水分蒸发快,地表温度上升快,加上太阳辐射强烈,气温持续升高,形成炎热的三伏天。

再来看后半句“夏至有雨应秋早”,意思是说如果夏至这一天有降雨,那么秋季可能会提前到来,意味着三伏天相对不是特别炎热。

据古人们观察,如果夏至这一天有降雨,后续的雨水较多,空气湿度较高,有助于缓解夏季的炎热,当年三伏天也就不那么炎热了。

“夏至响雷三伏冷,夏至西风三伏热”

这句农谚的意思,从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如果夏至节气当天打雷了,则预示着当年三伏天不会很炎热,这里的“冷”,并不是指寒冷,而是没有那么炎热。另外,如果夏至当天刮了西风,则预示着当年三伏天比较炎热。

夏至节气到来之后,降雨也逐渐增多,一般情况下,打雷往往伴随着降雨,对应了上述“夏至有雨应秋早”的说法,可见夏至当天下雨,当年三伏天不会很炎热。

至于刮风来说,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夏至这一天如果刮起西风,可能预示着大气环流中的副热带高压系统正在加强。所表现出来的天气,基本上你是晴朗、少云、日照强、气温高为主,所以三伏天期间会感到相对热一些。

“夏至大晴天,干旱到秋边”

这句农谚意思是指,如果夏至这一天是晴朗的天气(即“大晴天”),预示着后续可能会经历一个较为干燥、缺乏降雨的夏季,干旱状况可能持续到秋季的边缘(即接近秋季结束时)。

而三伏天包含在内,今年三伏天从7月15日开始,如果整个三伏天内,降雨都比较少,以晴天为主,就会感到比较炎热,也对应了“夏至无雨三伏热”的说法。

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说,如果夏至期间受到高压系统控制,天气晴朗少云,后续可能会经历一个较为干燥、缺乏降雨的夏季。

看到这,关于今年三伏天是否炎热的问题,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仅从夏至当天是晴天或雨天,可以大概有个结论。如果夏至当天是晴天,当年三伏天就炎热一些。相反,如果当天是雨天(打雷),当年三伏天相对就凉爽一些。

那么问题又来了,三伏天期间,到底炎热一些好?还是凉爽一些好呢?

关于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来说。

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回答,多数朋友都希望三伏天期间凉爽一些好,尤其是在室外工作的人群,以及没有很好凉爽空间的人群,过于炎热的三伏天,属实比较辛苦。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说,三伏天期间,是农作物生长的灌浆期,适宜的高温,会更有利于生长。

以玉米来举例,玉米生育期相对较短,6月份播种夏玉米,9月底就收获了,110-120天左右的生育期,需要满足适宜的积温,才有利于玉米籽粒干物质的积累,籽粒会更加饱满。如果积温不足,千粒重下降,就会影响高产。

老话常说,“该热不热,五谷不结”,到了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如果温度还不是很炎热,=就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从庄稼的角度来说,更希望三伏天适当炎热一些(但是不要过于干旱)。

综合上述内容,农谚“伏天热不热,就看夏至节”的说法,有一定的借鉴性。不过,随着时间不断的转变,有朋友说,天气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具体是否炎热,还要以天气预报为准,你赞同吗?

6月21日就是夏至了,对此你咋看?

0 阅读:222

农民说农

简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