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谦语谈书风
编辑|谦语谈书风
你敢相信,一双20元的棉鞋换来一套价值百万的房子?
然而,这件事情的的确确发生在内蒙古一名女教师身上,1981年,她花20元为一名学生买了双棉鞋。不承想,26年之后,学生以一套新房报恩。
有人便好奇了,为何一双鞋的钱值得学生付出这么高的代价回报?
而这对师生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内蒙古晨报】,2019年7月15日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乡村的女教师这名女教师名叫张秀荣,20世纪70年代在内蒙古武川县的一所学校任教,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她也到了该退休的年纪。
一天,张秀荣接到一通陌生来电,她问道:“喂您好,请问您找谁?”
对方激动地开口道:“您好,请问……请问……是张秀荣老师吗?”
张秀荣有些惊讶,自己离开学校好多年了,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别人叫她老师了。

她回答道:“是啊,我是张秀荣,请问您是哪位?”
对方的声音有些颤抖,紧接着说道:“张老师,我是您的学生,陈志德,您还记得我吗?”
张秀荣只觉得这个名字很是耳熟,于是,仔细地在脑海中搜索了一下。
猛然间,她想起来了,笑着说道:“我记得,当然记得,你最近还好吗……”

听着张老师熟悉的声音,陈志德的记忆瞬间被拉回到了20多年前,不由得湿了眼眶。
1978年,张秀荣自愿放弃到大城市的任教机会,主动申请到内蒙古武川县教书。
这里教育资源匮乏,工资也不高,人们都觉得她做这个决定纯属脑子坏掉了。
然而,张秀荣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不顾一切来到了这个人人避而远之的地方。

原来,内蒙古武川县第一小学便是张秀荣的母校,她对这里怀有深切的情感。
同时,她也知道,这里的条件艰苦,很多孩子上不起学,一辈子困于此处。
每逢想到这里,她总是感到惋惜,如果有机会,她想用自己的力量,带他们去看更广阔的天空。

一块破旧的黑板,一盒粉笔头,还有几十张吱呀作响的桌椅,这就是教室的全部。
开学第一天,张秀荣站在讲台上,高声喊道:“上课!”
同学们也以饱满的热情回应道:“老师好!”
短短45分钟的课堂,张秀荣感受到孩子们求知的欲望,从他们的眼神中迸发出来。

而这其中,有一个特立独行的孩子引起了张秀荣的注意,这个人便是陈志德。
只见他身材瘦瘦小小的,总是蜷缩在教室的角落里,一句话也不说。
当其他孩子在空地上玩耍时,他只一个人在座位上看书,似乎没有朋友。

然而,可别看他平日里是一言不发的,人家可是闷声干大事,每次考试都拿第一。
这可让张秀荣对他更加好奇了,随后的一次家访,陈志德身上的疑云逐渐被拨开。

那天,张秀荣对着手里的名单,下一个要去便是陈志德的家。
她按照学校记录的地址一路找去,不知走了多久,才到达陈志德的家。
张秀荣礼貌地表明来意,陈志德的父母笑脸相迎,邀请她到屋里坐坐。
踏进房屋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令她大为震惊。

只见一间狭小黑暗的平房里,除了几件简单的家具,再无别物。
而就那间转身都困难的小房子,竟有8口人住在里面,实在难以想象。
陈志德的父母招呼着张秀荣坐下,与她攀谈起来。
原来,陈志德是家里的二儿子,他还有4个妹妹。

全家人只能靠两口子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母亲说:“志德是个好孩子,听话懂事,学习也好,他可是我们全家人的希望啊。”
张秀荣听闻这话,泛起一阵心酸,小小年纪便肩负着养活全家人的责任,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母亲说着说着,眼泪缓缓流了出来,带着哭腔说:“我们一家没有本事,给不了孩子好的生活,老师,麻烦您费心,让这孩子学出去啊!”
走出陈志德的家,张秀荣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决定要帮帮这个孩子。
从那之后,张秀荣会特别关注陈志德,并且不断地鼓励他打开自己的内心。

渐渐地,陈志德的脸上多了一丝笑容,他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起来。
可突然有一天,从来不缺课的陈志德没有来学校,张秀荣放心不下,又来到了他家。
刚进村子,远远地看到陈志德在田里干活,张秀荣高喊了一声。
陈志德抬头看见她,竟撒腿就跑,张秀荣很是纳闷,可她还是下意识地追了上去。

他穿梭在村子里,张秀荣边跑边喊:“陈志德,停下!你为什么要跑?”
因为心疼老师穿着布鞋,他最终停住脚步,哭着说:“对不起,老师,我以后不去上学了。”
原来,陈志德的母亲累得病倒了,家里全靠父亲一个人养活。
因此,懂事的他便想着辍学,帮着父亲一起照顾这个家。

然而,张秀荣没有感到欣慰,反倒生气地说:“你以为你帮家里种地,生活就能好起来吗?读书!读书才是你唯一的出路啊,孩子!”
经过张秀荣一番苦口婆心,终于把陈志德重新带回了学校,还拿出自己的钱资助他上学。
陈志德也幡然醒悟,开始拼了命地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长春地质学院。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第一时间赶到张秀荣家里,告知她这个好消息。
张秀荣摸着那张纸,眼泪缓缓从脸颊滑落,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好,真是太好了!”
随后,她拿出兜里的20块钱,塞到陈志德的口袋中,说道:
“拿着钱买双新鞋子,以后的路才能走得更坦荡!”

对于当时的张秀荣老师来说,这20元可能是她大半个月的工资,但她没有犹豫。
陈志德含着热泪收下了这20元,为自己买了一双新鞋子。
时光荏苒,转眼间26年过去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又考上了大庆石油研究院,在事业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他从来没有忘记张秀荣老师的恩情,一直想要找机会回报她。

这些年以来,陈志德常常与妻子聊起曾经的故事,每每说起,眼中总闪着点点星光。
陈志德想要找到张秀荣老师,好好报答她的恩情,妻子也表示赞同。
只是,时间过去太久了,他与张秀荣老师早就断了联系。
于是,陈志德问遍所有老同学,终于找到了张秀荣老师的联系方式,并且还知道一件令他心痛的事情。

原来,张秀荣到现在还住在只有30平米的老房子里,生活过得很拮据。
陈志德左思右想,与妻子商量着送老师一套房子,善解人意的妻子当即同意了。
于是,他鼓起勇气拨通了电话,再次听到那熟悉的声音,眼泪差点儿就没忍住。
陈志德借着张秀荣60岁生日时,送给她这一份特别的礼物。

张秀荣连忙摆手,说道:“我不要,我不要,这太贵重了。”
陈志德请求老师一定要收下,他说:“如果没有老师您,我就没有今天,所以,这套房子与您当初对我的恩情,根本不值一提……”

张秀荣从未想过,自己当年一个小小的善举,竟然能给他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两人当场哭成了一团,他们之间的情谊将两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俗话说:“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他们的故事便是最好的证明。
一双鞋换来一套房子,实际上是真心换真心。
愿这样的真情故事再多一点,愿所有在大海上漂泊的孩子,都能遇见自己的灯塔。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点击”关注”,为您持续更新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