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谦语谈书风
编辑|谦语谈书风
风餐露宿,天地为伴,这是“天下第一疯”谢建光一生的真实写照。35年里,他只身一人,拉着小板车,徒步走了30万公里。
他斩断情丝,褪去世俗,最终在59岁那年倒在了旅途中,客死他乡。谢建光的离开,惊动了全国广大网友,连同官方媒体也发文悼念。
那么,他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
又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他踏上了这条徒步之旅?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上游新闻】,2019年4月14日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随波逐流的前半生1959年,谢建光出生在浙江宁波一个小村庄,是家里年纪最小的孩子,然而,他的出生并没有改变家中贫穷的现状。
小时候,父母砸锅卖铁供几个孩子去上学,就属谢建光的悟性最好。
尤其是在语文方面,他表现出极大的天赋,常常冒出一些超出他年纪的感悟。
然而,才上没几天学,因为家里的情况实在太难了,最终还是被迫辍学了。

此时的谢建光不过才十几岁,他便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
不过,生活的苦难并没有磨灭他对于文字的热爱。
在拼命活着的同时,他也在疯狂地汲取着书籍中的力量,从中获得短暂的逃离。
可现实就是现实,困于世俗的他,不仅要面对,还要坦然接受。

为了维持以后的生计,父母把他送到一位老木匠身边,跟着他学习木工的活。
在那个年代,木工可是很吃香的,如果真习得一身本领,倒是吃喝不愁了。
就这样,谢建光跟着师父学习手艺,但更多的时候还是站在一旁看师父工作。
几年过去了,除了打打下手,他根本没有自己上手的机会。

心高气傲的他顿感不服,于是,趁着师父不注意时,自己拿起刨子捣鼓起来。
可就是这一次,让他意外割断了两个手指,落下个终身残疾。
谢建光的“木匠梦”就此破灭了,他的人生又陷入了迷茫之中。
然而,祸不单行,在他17岁那年,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母亲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哭成了泪人,无数次埋怨着老天的不公。
纵使家里再困难,也得救儿子的命啊,于是,全家东拼西凑,把他送进了手术室。
好在手术顺利地完成了,谢建光也算是从鬼门关中走了一遭。
看着胸前如蜈蚣般的伤疤,那一刻,他似乎顿悟了些什么。

从那之后,谢建光时常去书店看书,他最钟爱的便是那本《海涅诗选》。
1982年,高考的风吹到了谢建光的心尖上,他果断去报了名。
然而,在千千万万个学子当中,脱离学校多年的他,只是空有一腔热血。
不出所料,他最终落榜了,但这没有浇灭他的求学之心。

当得知可以到杭州一所大学当旁听时,他又辗转来碰碰运气。
可最终因为他没有正规的证明,被学校拒之门外,这才死了心。
在人生的道路上,谢建光处处碰壁,到了24岁时,除了一鼻子的灰,其他的一无所有。

难道自己一辈子就要在不堪中度过了吗?显然,不该如此。
此刻,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句话:
“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如果不是在书海当中,那便是在旅途当中。”
旅途?没错,就是旅途!谢建光的眼中闪着光,他知道,人生重新开始了。

谢建光与家人说了自己要走遍中国的想法,父母只觉得他在痴人说梦,不如早点结婚生子,过着平凡的生活。
可那样禁锢的生活根本不是他想要的,他向往的是灵魂的自由与洒脱。
因此,谢建光与家人大吵一架之后,转头离开了。
父母没有再多说什么,只当儿子一时头脑发热,过段时间便回来了。

可他们没有想到,谢建光这一走,竟再也没有回来。
他带着那本珍藏的《海涅诗选》、一支偶尔断墨的笔,还有一个破旧的背包,启程了。
走出家门,谢建光一时也不知道该去往何处,在街头四处漂泊。
偶然间,他看见了一则画报,上面映着云贵高原,旁边还标注着“最美的地方”。

似乎是冥冥之中的指引,谢建光决定将云贵高原作为自己的第一站。
他揣着兜里仅有的150元“巨款”,一路往西,不知疲倦。
不出几天的时间,谢建光已经是蓬头垢面,好似一个流浪汉一般。
累了就睡在桥洞里,饿了就买些馒头之类管饱的食物。

很快,兜里的钱就挥霍得差不多了,他就会去捡一些破铜烂铁去卖。
赚来的10多块钱,也能够撑得上几天了。
可是,在路人眼中,谢建光就是一个流浪汉,不少人给予他施舍。
然而,谢建光统统拒绝了,他再三表明自己并不是流浪汉,而是有梦想的人。

但话又说回来,谁会每天背着个包,捡废品、住桥洞呢?也难怪别人会误会。
谢建光仔细一想,决定做些什么,来证实自己的身份。
他利用曾经习得的木工手艺,为自己做了一辆手推木板车。
里面能放些书籍,也刚好能容得下自己,再也不怕风吹雨打了。

于是,从那时起,一人,一车,向诗和远方走去。
他为人友善,又十分健谈,走到哪,都能与当地人交谈一番。
一路上,他将自己所见的景,所见的人,全部写进自己的日记本中。
他的文字没有多么优美,可一笔一画中透露着文人风骨。

就这样,他走过了大半个中国,他的木板车上贴满了照片,写满了驴友的祝福。
人们纷纷感叹他的疯狂,因而得了一个“天下第一疯”的称号。
而这点点滴滴的小成就,都令他感到非常满足。

然而,小木车经历岁月的侵蚀,变得腐朽不堪,再也不能为他遮蔽风雨了。
在驴友的帮助下,大家为他重新打造了一辆不锈钢的推车。
谢建光对此感激不尽,自己终于有了“新家”,这个“新家”在他心里胜过千万豪宅。

往后的日子里,白天他走在旅途上,夜晚他借着车里微弱的灯光,挑灯夜读。
若问是什么支持着他坚持走下去,那或许是山间皎洁的明月,又或许是江边清凉的风……
而在这段旅途中,他见过美景,也见过美人,爱情自然也叩响过他的车门。
在他25岁那年,谢建光遇见了自己的初恋,那是个与他一般热爱文学的女孩。

他们谈天说地,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仿佛彼此就是与自己灵魂契合的人。
可最后的最后,在面对女孩的心意,谢建光还是离开了,继续浪迹天涯。
因为他是个向往自由的人,终究无法被世俗所束缚,斩断情丝才是最好的选择。

2018年,谢建光走到了黑河,可这一次,他只觉得身心俱疲。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预感到,可能在某个黄昏,在落日与晚霞之间,我会幸福地离开这个世界……”
1月28日,谢建光病情恶化,他倒在了黑河,倒在了黎明之际。
驴友们得知消息,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了送他最后一程。

在自然的指引下,谢建光在凡尘的夹缝中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或许有的人会质疑道:“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到底为了追求什么呢?”
我想,正如王小波的那句话:“我来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繁衍后代。而是来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点击”关注”,为您持续更新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