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股权全部冻结,他的钱都去哪了?

早起看 2025-03-25 11:01:18

近日,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新增1条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大连万达集团,冻结股权数额为80亿元,冻结期限为2025年3月18日至2028年3月17日,执行法院为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册资本为80亿元,大连万达集团对其持股比例为100%,这意味着,此次法院将其持有的全部股权进行了冻结。

万达千亿回款仍然无法解除“债务危机”,王健林现在真的很头疼。

自2021年起,万达累计出售超30家万达广场,交易金额超100亿元;同时出售酒店、文旅项目及海外资产(如马德里竞技股权、传奇影业等),累计回笼资金超千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

截至2024年6月,大连万达商业有息负债达1375.6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债务302.69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

公司货币资金仅115.77亿元(2024年6月数据),与债务规模严重不匹配,资金链极度紧张。

2025年新增超63亿元债务被执行,多地法院冻结其股权资产,进一步限制其融资能力。

许多人可能不明白,曾经万达商业帝国那么辉煌,王健林曾表示但是依靠万达广场的租金,自己都可以过得很好,现在却面临彻底出局的风险。

大家都在问,万达的钱都去了哪里,王健林的钱都去了哪里?

万达商业帝国的兴起衰落和王健林的商海沉浮都源自王健林的“人生哲学”。

王健林的人生哲学用一个词来表示就是“胆大”。

王健林曾给大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什么清华和北大,都不如胆子大。

在房地产高速发展的红利时代,王健林凭借“胆大”快速的建立起了万达商业帝国,同时也让自己登上了中国首富和亚洲首富的宝座。

王健林的商业决策没有问题,万达集团在“中国地产行业暴雷”前成功逃离。

王健林早就看到了中国地产危机,早早的开始了万达的转型。

万达由重资产的“开发模式”变成了“轻资产”的管理模式。

万达也从单一的地产行业变成了横跨金融,娱乐影视,旅游文化等多个行业的综合性集团。

万达曾经是中国现金流最充足的房地产企业。

本来万达的一切都很美好,万达广场曾被资本市场认为是“最优质的”房地产项目。

许多资本都盯上了王建立的“万达广场”,王健林也开始了自己的资本游戏。

王健林逃过了中国地产的“暴雷危机”,却没有逃过金融市场的“债务陷阱”。

2016年万达商业私有化退市时签订对赌协议,承诺2018年前A股上市,否则需回购股份并支付利息,最终上市失败导致债务激增。

这成了引爆万达“债务危机”的导火索。

万达集团三次上市失败,彻底终结了王健林的“资本梦”。

第一次上市失败:王健林一怒之下,私有化退市

2014年12月,万达商业(现万达商管前身)以48港元/股的价格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当年港股最大IPO。然而,上市首日即破发,此后股价长期低于发行价,最高仅触及78港元。

王健林认为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加之当时A股对地产企业估值更高,决定主动私有化退市,计划两年内回归A股。

此时,“对赌协议”就像一个幽灵缠上了王健林和万达。

退市时王健林与投资者签订协议,若2018年8月前未能在A股上市,需以年化10%-12%的利息回购股份,本息合计超300亿港元。

第二次上市失败:A股排队折戟,资本的游戏开始

2015年万达商管递交A股上市申请,排队期间遭遇2017年监管收紧、房地产市场调控及金融去杠杆政策等种种原因,最终上市失败。

为缓解资金压力,王健林引入腾讯、苏宁等战略投资者,王健林个人持股比例下降,逐渐失去万达控制权。

此后,万达开启“卖卖卖”模式,出售13个文旅项目、77家酒店及海外资产。

资本进入万达的目的就是“卖掉万达”,这几乎是所有资本游戏的“剧本”。

第三次上市失败:万达重回港股失败,资本游戏迎来最终结局。

2021年起,万达商管通过子公司珠海万达商管冲击港股,三次递交招股书均未获批。

港股给万达上了一堂生动的“资本大课堂”,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玩这场游戏。

时也运也命也,万达的故事生动演绎了中国的“资本故事”。

如果你真的了解了万达的故事,你就真的理解了中国商业游戏的规则。

0 阅读:363

评论列表

谭白龘

谭白龘

2
2025-03-25 17:43

小王:你老王不能负责呀!不然我的后宫全球之旅就黄了,快快赚钱给我玩后宫[得瑟]

早起看

早起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