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激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咱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也经历过不少碰壁和难关。
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180师的挫败堪称是最为心痛的一次经历,他们这个主力部队被敌军包围,这可是自解放战争起,我们从未遭遇过的巨大打击。
说起180师被围那档子事,不少人都把责任往180师身上推,特别是60军的军长韦杰和180师的师长郑其贵,他们俩可真是被骂得不轻。
说实话,180师和60军的军长韦杰,在战场上随机应变方面可能稍显呆板,不那么灵活,但他们所做的决定其实也没啥大错。
就像彭总和志愿军司令部之后所归纳的那样,这事儿是很多层面上的各种问题凑一块儿造成的,不光光是180师的责任。
咱们今天来聊聊180师被敌军包围那档子事儿,说到底,他们就是照着兵团部的指令行事。咱们一块儿探究探究,180师到底是怎么陷入那包围圈里的!
【02、180师的来源】
180师最开始是由太岳军区的第八纵队里的第24旅发展来的。说起来,这第24旅在太岳军区里并不算是主干力量,它其实就是个地方部队。
太岳军区的主力部队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纵队,这些纵队后来都发展成了中原军区的主要战斗力。
八纵最初就是一支普通的二线防卫队伍,它是把抗战时候的那些基本战斗力量和中原地区突围出来的部队整合在一起组建的。
基干武装其实就是抗战那会儿的地方战斗队伍,他们就像是没穿正式军装的八路军一样。这些人没有固定的编制,说白了就是临时凑起来的,战斗力嘛,也就那么回事,普普通通。
1947年夏天那会儿,8月份吧,八纵就这么诞生了。它手下管着两个旅,23旅和24旅,人数不多,实力也稍显逊色,战斗力不算太强。
之后,晋冀鲁豫军区把独立2旅调到了八纵,并且把它改编成了22旅。这样一来,八纵下面就包括了22旅、23旅和24旅这三个旅。
1949年重新编排部队时,第八纵队的三个旅被改组成了178师、179师和180师。这里面,180师其实就是原来的24旅,他们的战斗力相对要差一些。
在解放战争的全过程中,180师没怎么参与过大型的战斗,主要就是打了几场小规模的地方仗,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后方忙活着。
所以,要是跟六十军里的178师和179师比起来,180师的战斗力就显得稍微弱了点儿。
【03、第五次战役爆发】
抗美援朝战役打响后,头一批进入朝鲜打仗的队伍,其实是之前的东北边防军,说起来还是东北野战军里的顶尖部队。
之前的几场战斗里,那几支主要队伍都打得很出色,就像大家都知道的38军,他们特别勇猛,不过呢,他们损失也不小,得再休整一段时间。
所以,60军这些第二批队伍就被派去朝鲜打仗了。那时候,抗美援朝的第四次大战眼瞅着就要结束,咱们的志愿军正紧锣密鼓地为第五次大战忙活准备呢。
六十军到了鸭绿江对岸,接着就接了二十六军的班,负责伊川那块的防守。他们在朔宁和铁原中间的高台山那一带,布置起了防线。
过了几天,第五次战斗打响了,开头冲锋陷阵的主力军可不是60军,而是位于西线和中线那块地方的其他队伍。
从4月22号到4月29号那一礼拜的打仗时候,64军没赶上时间到位,没能拦住敌人的大头兵,结果就让第一阶段的仗提前收了场。
4月30号那天,六十军的部队从中线慢慢撤退,然后转头往东线移动,到了加平和春川的南边,准备开始第二阶段的进攻计划。
第二阶段的战斗很快就又打响了。
在东线战场上,九兵团和三兵团的任务是深入敌后,进行穿插作战。而在西线,十九兵团和人民军的第一军团则要在汉城周边区域,紧紧拖住美军第一军和第九军的主力部队。
这次打仗,咱们一下子上了四个兵团,规模那叫一个大,说起来,这第五次战役的人马,比之前那几回可多多了。
但现在美军可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在李奇微的带领下,他们已经摸透了志愿军那套星期攻势的路数。
东边的敌人早就做好了打算,碰到我军的大力冲锋,他们没有死守阵地,反而是有计划地轮流换着地方慢慢撤退。
由于美军推进得太快,机械化程度高,我军很难跟上节奏去包围并消灭他们,结果第二阶段的攻击又一次草草收尾,没能如愿完成。
东线的美第十军溜得飞快,咱们军队一路猛攻,直接插了进去。可就在这时,西边的美军跑来支援了,结果反倒是让咱们的一些志愿军兄弟被美军给围了起来。
这就是第五战役的整体情况,咱们基于这个整体情况,再来瞅瞅180师碰到的那些事儿,好多问题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04、五次战役结束后撤】
在第五次打仗那会儿,李奇微摸透了咱志愿军的进攻路子,加上后勤跟不上,所以咱的攻势常常只能撑个一周左右。
所以,东线的美军没咋抵抗就直接溜走了,咱们军队呢,追得太猛,结果不小心就钻进了美军的圈套里。
5月21号那天,指挥部在全局扫了一眼,很快就瞅见了这个问题,所以马上就下了道指令。
第五次大战打完后,咱们全军在5月23日就开始往后面撤了。
可现在,前线那儿有三个兵团,几十万的士兵呢,他们有的在猛攻,有的在拖住敌人,还有的在防守,各自忙着不同的战斗任务。
撤退这事儿挺复杂的,得各方都配合得好才行。就在这么一件棘手的事儿里,180师遭遇了不幸。
六十军原本的任务是拖住对面的美陆战1师和第7师。但没想到,后来三兵团陆续把六十军里的179师和181师都给调走了。
结果就是,60军那边只剩180师来拖住敌人了。这时候,60军的军长韦杰接到了3兵团的命令,说60军得负责给整个兵团打掩护,让他们能撤走。
为了做好防御工作,兵团指挥部把第60军的三个师调回来,让他们负责保护整个兵团的安全。
第60军的三个师重新整编到位,他们负责的主要工作是保护整个兵团安全撤退到后方。
本来嘛,帮忙打掩护也不是啥大事,就算整个部队都搭进去了,那也是为了大局,牺牲得有价值。可谁承想,后来一连串的事儿都冒出来了。
【05、后撤失败】
最初,15军、60军和63军是按照顺序一字儿摆开在南边守卫的,其中15军在左边,63军在右边。可没想到的是,15军那边先出了岔子。
5月22号那天,司令部直接给39军打了个招呼,让他们提前一天就出发,主要就是想让他们“别跟大军一块儿抢道儿”。
没想到,各个兵团都误以为有权调度部队提前撤退,结果三兵团二话不说,直接指示15军先行后撤。
15军碰到一堆麻烦,不得不早点撤退,结果60军的左边防线就没了,这事儿就成了后续所有乱子的源头。
5月23号那天,美军开始全面反击,咱们的左翼有点吃紧。60军毫不犹豫地上了,用他们一个整军的兵力,跟美军杠上了,打得那叫一个火热。
结果,这时候又冒出了新麻烦。由于后面的人手不够,12军和60军那里,还有好多上千的伤员没能转移走呢。
因此,指挥部决定各部队暂时原地待命,特别是处于最南端的60军,绝对不能撤退,必须按照兵团的指示,继续死守阵地。
60军那边其实也有麻烦,之前被调走的那两个师虽然回来了,但由于整个局势乱糟糟的,它们没能和180师一起上战场并肩战斗。
现在,180师是唯一一支还留在北汉江南岸的队伍了,师长接到了军长韦杰的命令,得在北汉江南岸再挺上三到五天。
兵团部给180师下达的命令,是在春川的西北边挡住敌人。其实,要是退回到北岸,也没问题,上面并没有死命令非得守在南岸不可。
不过,兵团部一发布指令,军长韦杰和180师的师长郑其贵心里都琢磨着,得在南岸拼死坚守,这任务才算圆满。结果就这么定了,180师被牢牢绑在了北汉江的南岸,哪儿也去不了。
23号那天,到了下午,180师旁边的六十三军也撤走了。说起来,就在头一天,22号的时候,180师的左边,15军已经先撤了。
这意味着180师成了最后的独立部队,孤零零地守在汉江南岸,它的左边和右边都没有支援,完全暴露。
63军和60军是两个不同的兵团,它们之间没有互相通气的规定。所以,当63军急着要撤退时,也没跟旁边的180师说一声。
这导致180师最终成了孤军奋战的一支队伍,孤零零地留在汉江南岸,给180师后来的悲惨命运悄悄铺上了路。
23号那天下午,63军撤退之后,180师的师长郑其贵心里已经清楚,南岸那边是守不住了。但他是师长啊,不能随便就撤退,得等上面的命令才行。
因此,我们一边赶紧给军部发电报请求指示,一边让部队继续死守在汉江以南的地方。
军长韦杰意识到局势相当紧迫,所以他赶紧向兵团指挥部请求,让180师赶紧渡过汉江往北去。
糟糕的情况又一次降临,偏偏在那个时候,3兵团的通讯小组被冲散了,以至于兵团那边迟迟没有反应,结果180师错过了最后的撤退机会。
因为兵团部迟迟没有回复,韦杰没法下令180师撤退,只能让他们就地防守,呆在汉江以南的地方。
5月23号那天,180师已经没了最后撤退的路子。
【06、最后的悲剧】
5月24号那天,180师的左边和右边都开始涌来大堆敌人。到了下午,藏在后方的炮兵营阵地被美军坦克给铲平了。这样一来,180师就完全被敌人给围住了。
琢磨了一整天后,60军的头儿韦杰最终一咬牙,自个儿拍板了,直接下令让180师赶紧过江。
在美军从三面逼近的情况下,想要撤退绝非易事,180师的上万名战士只能依赖从江对岸延伸过来的三条铁丝线,艰难地渡过北汉江。
美军轰炸猛烈,战士们伤亡很大。过了江,180师紧接着接到命令,得赶紧在加德山南头布下防御工事,准备阻击。
到了25号那天,兵团那边的指示总算是慢悠悠地到了,说是让180师在加德山那块地方拦住敌人。后来琢磨琢磨,这指示简直就是兵团不了解前线啥情况就瞎指挥的。
现在,左边那部分的美军已经拿下了梧口南里和马坪里,而右边的美国第24师控制了松亭里。正面的南朝鲜第六师呢,他们占领了鸡冠山。
尽管已经成功渡过汉江,180师却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他们尝试了好几次突围,但全都以失败告终。
28号下午,180师的党委成员们开了最后一次大会,商量之后决定,就像抗日和红军那时候一样,把大部队拆成小队伍,分散突围,最后在伊川和铁原这两个地方集合。
这次分开后,等到大家突破重围再次集合时,原本进朝鲜时有115000多人的180师,结果只剩下4000多人了。
180师在抗美援朝一战里,几乎七成战士都牺牲了,这是我军师级单位在那场战争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看得好多人都心疼得直掉眼泪。
【06、结语】
在第五次大战那会儿,我军的好多队伍都遭到了敌人的切断和围堵。
不过,美军在战术上比较僵化,不太会像志愿军那样灵活运用包围歼灭的打法,他们更多的是采取正面的硬碰硬进攻。这样一来,我军就经常能瞅准时机,冲破他们的包围。
180师被敌人包围,说起来真是各种因素凑巧碰到一块儿了,挺意外的。
例如,一开始,三兵团就让左翼的15军撤了,直接放弃了左翼的防守位置。还有,到了23号那天,兵团那边老半天都打不通电话,军部这边就一直犹豫着,不敢轻易下令撤退什么的。
保障大军核心力量撤退和伤员安全转移没问题,但在汉江南岸,咱们要是转过身去挡敌人,那就等于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退到北岸照样能挡住敌人,关键就在于兵团和军部要怎么指挥和安排。
在整件事情里,180师的指挥虽然显得有些生硬不灵活,但真不能说他们做得不对。
接到要负责在后面拦截敌人的任务后,180师就一直守在北汉江的南边,不停地和敌人交战。
在没有收到撤退的指令前,我们绝不会迈出后退的一步。这正是纪律严整军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表明了180师是支绝对服从党的领导、敢于啃硬骨头的队伍。
多亏了180师的顽强坚守,这才让右翼的63军和其他队伍有了撤退的时间。要是180师也学着63军那样早早撤退,那情况说不定会更糟糕呢。
就像60军的老前辈陈赓讲的那样:咱们队伍顶呱呱,关键还是得看领导咋带。
180师的战士们孤军奋战在汉江南岸,就算没接到明确指令,他们也毫不犹豫地坚守岗位,这足以说明180师部队的素质是顶呱呱的,问题根本不在他们身上。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