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背景下,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各地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地方特色产业基地普遍形成了规模,但普遍缺乏对产品的深加工开发,产业附加值低,不但没有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带动农民收入增长的效果也不明显。而发展乡村企业,不仅能够激活农村经济活力,更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这里所指的乡村企业,并非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兴起的乡镇企业,而是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转化升级的关键举措。
一、乡村企业:地方经济的新引擎
乡村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它能够直接贡献税收,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通过引入现代加工技术和设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就业机会。例如,某地区依托当地丰富的水果资源,建立了果品深加工企业,不仅生产出了果汁、果干等多样化的产品,还带动了包装、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显著提升了地方经济的整体实力。
其次,乡村企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往往受限于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波动,抗风险能力较弱。而乡村企业的加入,使得农村产业开始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变。通过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农产品可以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增值,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还增强了农村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这种转变,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增强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可以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城市中的传统产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衰退,许多传统产业企业面临关门或是已倒闭。特别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低技能、重复性劳动岗位被高效、精准的机器所取代。这一变化将导致大量农村青年面临就业困境,纷纷选择返乡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而乡村企业的发展正好为这些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乡村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贴近市场的特点,能够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开发出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这些岗位不仅涵盖了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还涉及到管理、技术等多个领域。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乡村企业能够帮助返乡农民工提升就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这种“家门口”的就业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还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精准对接与营商环境优化:双轮驱动乡村企业发展
要实现乡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精准对接和营商环境优化是两大关键要素。首先,乡村企业需要与城市大企业大集团进行精准对接。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市场资源,推动乡村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这种对接,不仅有助于提升乡村企业的竞争力,还能促进城乡经济的融合发展。
其次,各地政府应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为乡村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这包括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等方面。例如,可以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注册、融资、法律咨询等服务;还可以出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信等条件,为乡村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实践探索:差异化发展策略
在具体实践中,各地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特色产业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首先,主动承接大城市产业转移。围绕当地的特色产业优势,加强与城市大企业大集团的对接合作,推动当地资源与相关企业原料需求的精准对接。例如,某地区依托规模化的坚果产业基地,可以积极引进与坚果相关的大型食品、饮料企业入驻,形成这些大型企业的原料和产品初加工基地,以带动当地坚果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根据当地特色产业优势,高标准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和社会资本入驻。这有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产业园区还能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质量检测等全方位服务支持。
最后,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提升。按照“一乡一业”“一县一品”的思路打造农产品优质品牌,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电商节等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确保产品安全可靠。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乡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发展乡村企业是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乡村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等措施,不断激发乡村企业的发展活力与潜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