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持续加征关税,中企如何出口转内需?核心还是在提振底层消费

担扑 2025-04-21 22:04:29

关税战持续之下,我们的外贸企业到底应该如何突围?出口转内需大家都知道,但具体应该如何实现出口转内需?转内需的时候又会面临哪些困难?咱们今天就深入探讨一下。

很多人认为,企业做外贸,现在美国将关税加到最高 245%,做不了美国生意,转做国内生意就行,乍一听似乎有道理。但如果是开公司、办工厂的,就知道这其中难度极大。以制鞋为例,美国人的脚和中国人的脚大小不同,这就意味着产品需要重新打版;美国人喜欢的款式和中国人也不一样,市场需求差异显著。这就好比各地餐饮饮食习惯不同,在广东卖牛肉火锅受欢迎,到了重庆就未必有好生意。所以,简单说出口转内销,整个产品体系都得更换,包括重新打版、设计,改造生产环节等,而这些成本由谁来承担?企业经营本就困难,此时还要投入大量资金,谁能负责这笔开支?

更关键的是,为什么这些企业一开始选择做外贸,而非内需市场?国内虽有十几亿人口,但市场早已高度内卷。近年来一直喊 “出海”,不少软件企业选择印尼、东南亚甚至非洲市场,手机品牌传音就是在非洲取得成功。若在国内,它早就被小米、OPPO、华为等企业竞争挤压,根本难以生存。要是非洲生意做不下去,让传音转回国内,它又怎能竞争得过小米这些对手?由此可见,出口转内需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千难万难,核心问题就是市场太卷。

对于企业而言,把握市场方向、寻找订单等方面,他们已有丰富经验。当下最关键的,是要从底层逻辑解决市场内卷问题。一直呼吁企业不要打价格战、不要内卷,可这有用吗?没用。就像一个初中班级之样 1 个上高中的名额,50 个学生和家长必然会拼命竞争;但如果有 49 个高中学位,他们还会内卷吗?显然不会。这本质是供需问题,当供大于求,供方就会在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恶性竞争。所以,核心是提升需求。

中国当前需求不足,核心在于收入太低、财富分配不均。如果穷人有钱了,消费自然会提升,谁不想天天下馆子、逛商场、买东西,享受生活?但现实是,一季度居民存款增加 9 万多亿,这反映出市场信心不足。存钱的主要是中产和富人,富人因市场不好选择存钱吃利息或买国债;中产则因担心失业、工资无增长,拼命提前还贷、存款。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让大家有时间消费,二是要有钱消费。国家已开始号召大企业实行双休、禁止加班,这样既能释放消费力,又能增加就业岗位。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利润丰厚,拿出部分利润分给员工,提升员工福利,有何不可?对比国内企业与外企、港台企业,国内企业在福利方面差距明显。朋友所在的港企,按时放假,加班后允许员工晚到或休息,福利齐全,工资也高于同等内企。所以,不能靠压榨员工维持企业竞争力,必须改变这种模式。

只有改变收入结构,才能解决内卷问题,提升消费力。中国十几亿人口,一旦收入提高,消费力远超美国。而且提振消费力意义重大,美国加征关税后,其全球消费下降,美元市场份额会空出,此时中国若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在购买外国产品过程中,人民币就能输出到世界各地,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因此,出口转内需不仅能应对当前关税问题,对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也至关重要。

0 阅读:75

评论列表

情义无价

情义无价

2
2025-04-23 10:33

拿什么提振

用户68xxx93

用户68xxx93

1
2025-04-22 13:41

请问我消费的钱从哪里来?是20年3000点的大A还是录像的彩票?

担扑

担扑

担扑,就是有礼貌的随便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