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万能药方,能够针对各种疼痛对症下药。

酱蒋云甫 2025-02-14 04:42:24

《素问·痹论》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意指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阻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滞,从而引发臂痛、肩痛、腿痛、腰痛乃至周身疼痛。此类疼痛往往昼轻夜重,此乃瘀血作祟,因白昼阳气旺盛,血行较为顺畅,而夜间阴气较重,血瘀现象加剧。

无论是头痛、肩痛、臂痛、腰痛、腿痛,还是坐骨神经痛,中医均将其归为“痹症”,其病机在于气滞血瘀,经络闭阻。治疗此类病症,应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为要。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个神奇的中医方子,它能通全身经络,行一身气血,宣痹通络,止周身疼痛。此方适用于风湿、寒湿、瘀血阻滞全身经络所致的多种疼痛症状。

许多患者深受身体疼痛之苦,如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难忍,抬头转头均感困难,严重时甚至压迫脑供血,导致头晕头痛。肩周炎患者则肩部、胳膊疼痛,劳累时症状加重,严重时手臂难以抬起。腰痛、腿痛患者更是比比皆是,尤其在天气变化、气温骤降时,感觉腰背部和腿部如针扎般疼痛,疼痛沿腿部筋脉延伸。

此类全身疼痛极为常见,且夜间加重,导致患者失眠、心烦、多梦。患者舌头紫暗、口唇青紫,服用止痛药或安神药均无明显效果。这其实是筋骨经络内有瘀血的表现,中医常说“不通则痛”,正是此理。

清代逐瘀名家王清任指出,治疗痹症时,若明知受风寒而用温热发散药不愈,明知有湿热而用利湿降火药无功,久而久之,患者肌肉消瘦,此时若误判为阴虚而用滋阴药,同样无效。此时应考虑如何处理内在已凝之血。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记载的方子——身痛逐瘀汤,在现代得到了广泛应用,甚至被制成中成药——身痛逐瘀胶囊。

身痛逐瘀汤主要用于治疗痹症中的瘀血症状,其临床表现主要有:

疼痛:疼痛是痹症瘀血阻络最突出的表现之一。疼痛特点为痛有定处,多为刺痛,痛处拒按或有红肿;久痛不愈或反复发作;过劳或过逸均可加重,但轻加按摩或适宜活动可减轻。肿胀:多因瘀血阻滞、津液不布或痰湿瘀血胶结而成。表现为局部肿胀。局部硬结或瘀斑:湿聚生痰,痰与瘀血互结而出现硬结。少量血液自经络渗出,可成瘀点瘀斑。表现为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皮肤关节处有色素沉着等。色泽异常:血行不畅,气血不能外达,肌肤失荣,故见皮肤干燥无光泽,或肌肤甲错。瘀血阻络日久,溢于脉道之外,故见面色暗黧,口唇紫暗。舌象:血瘀日久,溢于络外,故见舌紫暗,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青筋明显。脉象:瘀血闭阻经脉,故见脉象为涩、结代或无脉。脉象以细、滑、弦、涩多见。

身痛逐瘀汤正是王清任为痹症有瘀血所献上的绝杀技。该方具有活血祛瘀、通经络、祛风除湿、止身痛的功效。其组成包括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灵脂(炒)、香附、牛膝、地龙(去土)。水煎服,亦有成药可选。

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祛瘀;没药、灵脂、香附行血气、止疼痛;秦艽、羌活祛风除湿;牛膝、地龙疏通经络以利关节;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祛风除湿、活血祛瘀、行气镇痛、通利关节,面面俱到。

其中,秦艽祛风除湿,是治疗风湿关节痛的佳药;地龙活血通络,长于通行经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

因此,身痛逐瘀汤集活血化瘀与祛风除湿双手段于一身,不仅治本,且治标。

6 阅读:391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56

用户17xxx56

3
2025-02-20 23:05

[点赞][点赞][点赞]

酱蒋云甫

酱蒋云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