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本法庭正式宣布,周继坤、周家华等五人无罪,应立即释放。”
2018年,随着安徽省最高人民法院宣告完判决结果,21年前因故意杀人而判刑的五人,终于得以洗脱冤屈,无罪释放。
法庭上,五位中年男人听完宣判后泣不成声。他们从黑发等到了白发,终于等到了最公正的判决。
然而,当他们面对国家赔偿时,却毅然拒绝了。只是请求相关部门,一定要严厉法办当年的办案人员。
那么,那年的冤案到底是怎么回事?法院最终的判决如何了呢?
噩梦的开始这一切,还要从1996年8月25日的那个夜晚说起。那个本该平凡宁静的夜晚,成了周继顶家噩梦的开始。
那天深夜,周继顶由于太过闷热,从屋里跑去了院子里睡觉。
然而,没过多久,周继顶就做了一个自己全家都被人杀了的噩梦。
周继顶一下子从梦中惊醒,冒出了一脑门的冷汗。
虽然有点后怕,但周继顶始终认为只不过是在做梦,没必要与现实联系起来。
但当周继顶从院里走进屋时,却差点被眼前的景象吓晕过去。
原来,周继顶进屋后发现,昏暗的油灯下,他唯一的女儿周素华静静地躺在地上,鲜血早已经浸透了她身下的草席。
屋内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刺激着周继顶的每一根神经。他艰难地迈步向前,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
就在这时,屋子里出现了一阵微弱的呻吟声,周继顶这才注意到,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正捂着腹部的伤口,蜷缩在角落。
周继顶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一幕,他的大脑突然一片空白。
周继顶实在是想不通,明明昨天还其乐融融的一家人,怎么会在一夜之间变成这样?到底是谁想要将他们一家赶尽杀绝?
看着地上的女儿,周继顶一下子跪了下去,他的喉咙里发出野兽般的哀嚎,那声音中包含着无尽的悲痛和愤怒。
很快,原本寂静的村庄,被周继顶撕心裂肺的哀嚎声打破。村里的狗开始此起彼伏地吠叫着,惊醒了沉睡中的村民们。
一时间,村民们纷纷披上外套,急急忙忙朝着周继顶家方向跑去。没过多久,周家就被匆匆赶到的村民们围住了。
当人们看清屋内的景象时,瞬间都被吓得说不出话来。
"快报警啊!"突然,人群中有个声音喊道。于是,一部分人急忙将幸存者送往医院,另一部分人则跑去警局求助。
留在村里的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猜测着凶手可能是谁。
就在人们议论纷纷之际,一阵警笛声传来。
然而,当警察对案发现场进行排查时发现,凶手早已趁人们慌乱之际逃之夭夭。
而现场更是被损坏得一片狼藉,没有丝毫的线索。
根据以往的办案经验,警方怀疑是仇人作案。于是,便向周继顶询问,他是否最近和人起过争端,或者结下恩怨。
周继顶低头思考了片刻,突然对警方说道:
“我平日里为人很和善,没什么仇人。但是,最近因为计划生育的事,确实和一些人起过矛盾。”
说完,他就向警方提供了几个,当时与自己发生矛盾的人名。
基于周继顶的供述,警方很快将调查方向锁定在了周继坤、周家华、周在春、周正国和周在化五人身上。
据了解,这五人都与周继顶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且都有可能因为积怨而犯案。
然而,当警方找到这五名嫌疑人时,他们却都执意表示自己与案件无关。
尽管如此,不死心的警方还是来到了他们家里进行搜查。
结果令人意外,在嫌疑人的家里未发现任何可能的作案工具,他们的衣物上也没有可疑的血迹。
由于警方收集的证据,无法直接指向这五名嫌疑人。在这种缺乏关键证据的情况下,案件被移交到了法院审理。
庭审开始后,检察官首先陈述了案情。
他详细描述了案发现场的惨状,强调了案件的恶劣性质,并列举了一系列间接证据,试图将犯罪嫌疑人与案发现场联系起来。
然而,辩护律师们却提出了强有力的反驳。
他们指出,警方的调查存在诸多漏洞,许多关键证据缺失。仅凭现有的证据,远远不足以认定五名被告人有罪。
就这样,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就各项证据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在长达数日的庭审后,案件进入了最后的评议阶段。经过反复讨论和权衡,合议庭最终得出结论:
现有证据确实无法证明五名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本着疑罪从无的原则,法院最终做出了无罪释放的判决。
然而,当周继坤等人以为,终于可以重获自由的时候,意外的转折发生了。
崩溃的受害人当周继鼎得知五名嫌疑人无罪获释的消息后,情绪彻底崩溃。
他执意认为这五个人就是凶手,因此,他无法接受凶手就这样被无罪释放,而且逍遥法外。
于是,在宣判结束后,周继鼎突然闯入了当地公安局的办公室。
他的眼睛布满血丝,神情激动,声嘶力竭地质问着办案人员:"为什么?为什么要放走那些凶手?"
办公室里的人都被他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试图慢慢安抚他的情绪。
然而,周继鼎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在众人惊恐的目光中,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瓶子。
"这是农药,"他喃喃自语,"如果你们不能给我一个交代,那我只好随着女儿一起去了。"
警方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急忙好言相劝,但周继鼎仍不管不顾,只见他仰头灌下了里面的液体,没过多久就口吐白沫地倒在了地上。
尽管已经立即送往了医院抢救,周吉定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这起自杀事件,将原本平息的案件再次推向了舆论的中心。上级领导对此十分重视,下令必须在七天之内破案,给公众一个交代。
在巨大的压力下,警方不得不再次将周继坤等五人逮捕。
这一次,案件的审理过程显得异常仓促。尽管仍然缺乏确凿的物证,但法院还是在短时间内做出了判决,五人均被判处重刑。
就这样,五个原本年纪轻轻的青年,开始了他们漫长的狱中生活。
监狱的高墙内,时间仿佛停滞了。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青春、壮年乃至暮年,都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度过。
然而,即便处境如此艰难,五人也从未放弃过为自己申冤。因为,他们始终不甘心审判结果。
在监狱里,他们频繁地给各级司法机关写信,诉说自己的冤情。每一封信都倾注了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期盼。
对于周继坤等人来说,这是一段难以言喻的煎熬。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自己是无辜的。
然而,很多年过去了,他们的上诉和抗议似乎没有得到一点回应。
就在周继坤等人几乎要绝望的时候,命运终于出现了转机。
案件的转机2002年,一名经验丰富的律师和人大代表陶晓侠,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看到了周继坤等人上诉材料。
身为律师的她,深知冤假错案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于是,陶晓侠决定要揭开这个案件的真相,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然而,讨回公道的平反之路却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由于案件年代久远,很多关键文件已经遗失或损毁。
但陶晓侠仍然不屈不挠,她开始通过访案发地的村民、当事人家属,以及当年参与办案的人员来获取线索。
她耐心倾听每个人的讲述,仔细记录每一个细节。
在这个过程中,陶晓侠逐渐发现了案件中存在的诸多疑点和漏洞:物证不足,口供存疑,甚至有可能存在刑讯逼供。
这些惊人的发现,为陶晓侠后续的申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陶晓侠不懈的努力,终于,在2018年4月11日,安徽省高级法院做出了重审判决:周继坤等五人无罪。
当法官宣读完判决书的那一刻,五个饱经沧桑的中年男子一下子跪倒在地,放声痛哭。二十多年的冤屈,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释放。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当面对巨额的国家赔偿时,他们却表示,不需要金钱赔偿,只希望能严惩当年的办案人员,追究他们的责任。
这一诉求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有关部门不得不重新调查当年参与办案的人员。
最终,主办警官张某作为案件的主要负责人,被判玩忽职守罪,开除公职并判处有期徒刑5年。
作为公诉人的检察官赵某,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仍坚持起诉,导致冤案发生,因此被检察系统开除,并被吊销检察官资格。
其他参与办案的警员根据各自在案件中的具体角色和责任,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警告、降职、开除等。
结语这起案件的平反,是正义的一次迟到的胜利。
对于周继坤等人来说,失去的时光无法挽回,但未来仍在自己手中。我们希望他们能够重新拥抱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同时,这个案件也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司法史上,提醒着每一个人: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参考资料:
人民政协网——"五周杀人案"5名被告人18名证人称遭刑讯 当庭翻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