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之廉颇-赵国的长城

星河杂说 2023-02-09 00:11:46

廉颇,嬴姓,廉氏,名颇,字洪野,中山郡苦陉县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廉颇的一生主要活动于赵国,历经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三个时期。其为赵国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歼敌数十万,未尝败绩,后期却为赵王所不容,可谓悲也;晚年辗转魏楚,郁郁而终,可谓凄也。

五国伐齐一战扬名

赵惠文王在位前期,东方六国以齐国最为强盛,齐闵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使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燕昭王派乐毅联合赵国等五个国家联合攻齐。

公元前284,燕将乐毅同时担任燕、赵之相,联合秦、韩、魏,形成五国联军攻打齐国,齐国军民苦于齐王暴政,不敌联军。

公元前283年,廉颇带领赵军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自此一战成名。廉颇班师回到赵国后,赵惠文王封其为上卿,成为了赵国的高级军事干部。

负荆请罪将相和

公元前283年,赵国得到和氏璧,秦国提出愿以十五城换之,在宦官缪贤的举荐下,赵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他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并以他的大智大勇完璧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公元前279年,秦赵渑池相会,蔺相如不卑不亢地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还让赵王平安回归,被封上卿。

蔺相如官封上卿后,廉颇觉得自己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动了动嘴皮子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知道后,避着廉颇不见,以弱视之。后来蔺相如门人问他:为何避而远之。答曰: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廉颇得知蔺相如的想法后,倍感羞愧,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负荆请罪。后来一将一相和睦相处,生死与共,极大地巩固了赵国的稳定。

长平之战老将受谗

公元前262年,秦白起攻拔韩国野王,切断了上党郡同韩国本土的联系。上党郡守冯亭不愿意向秦国投降,只好向赵国投降,引发秦、赵两国之间著名的长平之战。

公元前261年,秦将王龁率军前往长平发动进攻,赵孝成王派廉颇迎战。廉颇在长平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

秦军与赵军的第一次遭遇战,发生在第一道防线以西的山谷。混战中,秦军斩杀赵国前锋,突破空仓岭,攻占赵军前线重镇光狼城。第一道防线失控后,廉颇冷静分析态势:秦军几次打败赵军,已南取野王,北略上党,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廉颇固守丹河防线,利用秦军远军作战,补给困难的特点与秦军对峙长达三年。

三年的对峙,使两国军民备受煎熬,双方都到了强弩之末的境遇。这时,秦相范雎开始走动,他散布谣言说:秦国最怕的赵国将领是赵括。还派人收买了齐王的宠臣郭开,向赵王进谗言说:廉颇固守不出是因为害怕秦军。出于长期对峙的消耗以及人世间的流言和郭开的谗言,年轻的齐王把老将廉颇换成了赵括。后来赵括兵败,导致赵国差点灭亡。

卫国败燕官任假相

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栗腹同赵国交好,栗腹回国后向燕王提议:"赵国的壮丁都死在了长平,遗孤还没长大,可乘机进攻。"燕王于是出动了两支军队,两千辆战车,命栗腹率军进攻鄗城,卿秦率军进攻代地。

赵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在鄗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俘虏了卿秦、乐闲,之后又包围了燕国都城。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王才答应停战。经此一战,赵王把尉文封给廉颇,封为信平君,并任假相。

辗转魏楚客死他乡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赵悼襄王一继位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

廉颇去了魏国后,赵国多次受到了秦国的打击。于是,赵王派遣使者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贿赂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王就再也没有任用他。

后来,廉颇去了楚国,担任楚将。在楚国期间没有建立什么功绩,最后在寿春去世,廉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等到赵国对他的任用。

廉颇为人亦襟怀坦白,敢于知错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这一结论,既概括了廉颇一生荣辱经历的史实,又揭示了人才与国家盛袁兴亡的重要关系,确实值得后人深思。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