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傅秋涛:不以军功著称,凭借3大功绩名垂青史

绿海看历史 2024-12-06 09:38:50

1941年,新四军三个主力纵队奉中共中央命令,从江北根据地出发,横穿安徽北上,准备在黄河南岸地区开辟一片新的革命根据地,以打通华北和华东抗日力量之间的联系。谁料国民党军在知悉新四军的动向后,竟在皖南设下口袋阵,狠狠打了我方一个伏击。

新四军对此毫无防备,只能仓促应战、奋力迎敌,结果很快便落入下风,整个队伍被分割包围,首尾不能相顾。危急关头,新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傅秋涛将军当机立断,马上率部向敌人防御比较薄弱的西南方向突围,很快便跨过两道封锁线,暂时摆脱了囹圄险境。但国民党军并未就此罢休,其随后又派遣两个满编师追击第一纵队,誓要将这股新四军赶尽杀绝。

傅秋涛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将,他得知敌情之后,马上让部队化整为零,以连、排为单位,各自向江北根据地穿插前进,尽可能分散国民党军的注意力,争取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撤退的目的。事实证明,傅秋涛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他的部队最终约有一半官兵幸存了下来,而另外两个纵队则因为决策失误,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大量官兵战死沙场,叶挺将军则被国民党军俘虏,最终被转移到西南关押。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一再和国民党进行交涉,希望对方释放叶挺,蒋介石表面上答应中共中央的要求,背地里却指使特务将叶挺杀死,堪称阳奉阴违,实在令人不齿!

解放战争爆发后,傅秋涛被安排到华东军区担任后勤部高干,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后,傅秋涛奉粟裕将军和饶漱石同志的命令,组织华东军区数十万老百姓支援前线,大家用小推车给解放军运送粮食和弹药,回程时顺便将伤员带回后方医院疗养。淮海战役结束之后,傅秋涛又将十余万国民党战俘统一安置在华东军区下属的战俘营,并按照党组织的规定,给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逐步清除他们身上残存的封建、反动习气。等到战俘们完成改造后,傅秋涛又给他们发放路费和路条,让他们回家和家人团圆。

建国后,傅秋涛出任中央复员委员会秘书长,全权负责裁军与退役军人的安置工作。任期内,傅秋涛连同政治部对全军所有官兵进行考察,其中能力优秀者留队,而其余人等则按照相关政策,有序退出解放军,回家参加国家建设,当然,为了保障退伍老兵的生活,傅秋涛也制定了详尽的军人待遇标准,每个月都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至少让大家衣食无忧。

1954年,傅秋涛转往武装部担任部长,1955年,他因为表现出色,被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60年代中旬动荡爆发后,傅秋涛受到了居心叵测者的陷害,一度被革职关押,直到1975年,在周总理的帮助下,他这才重获自由,转往卫戍区干休所疗养。

动荡结束后,闲不住傅秋涛决定亲自编写一本有关民兵的历史文献,此举得到了党中央的大力支持,华国锋同志专程派遣两位文史研究员帮助傅秋涛整理资料、编写文章。此后数年,傅秋涛为了获得更加详尽的资料,专程前往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走访了大量老兵和经历过战火的老百姓,了解到了很多奇闻异事。

考察结束后,傅秋涛立即开始进行编纂,有时太过投入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子女们担心他这样会熬坏身体,于是纷纷劝他适可而止、注意休息。但傅秋涛却坚定表示的,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自己想要在有生之年将这本书写出来,为辉煌的中国革命史再增添一抹光彩。

1981年下旬,傅秋涛终于完成了这本巨著,杨尚昆同志得知此事后,专门为该书做序,党中央随后也派遣专人登门慰问傅秋涛,对他表示赞许和表彰。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两个月后,傅秋涛同志便因病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党中央随后为他召开了一个隆重的追悼会,邓公、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人悉数到场,向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致哀。新华社在第二天发表了一篇长文,称傅秋涛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他勇敢、坚定、无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轻言放弃,他是所有党员干部的楷模,他的事迹将永远留存于史册,供后人瞻仰、缅怀!

0 阅读:50

绿海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